林美圆(生卒年月未详),清诏安县五都浯龙村(今东山县梧龙村)人,鱼贩出身。咸丰年间组织“义兴会”起义。 清咸丰三年(1853),岁值饥荒、民不聊生,而政府官员还加紧对百姓盘剥0,民怨沸腾。时海澄、石码、厦门一带发生以江源、黄德美为领袖的“小刀会”反官府的起义。林美圆即在五都组织“义兴会”,与...[详细]
林迈佳(1584~1667年),字子笃,自号龙山野人,著名学者,二都南陂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与黄道周俱为庠生,二人称至契。越二年戊午科,二人同入闽围,道周中式,迈佳本房备取。明末朝政日非,迈佳回家后即不事应试。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黄道周官拜太史,曾上 书奏举迈佳入朝,但迈佳...[详细]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闽县青圃乡(今闽侯青口镇青圃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林白水祖父母将其收养,且爱抚备至,视同己出。同治十年(1871年)后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第三期管驾班。同治十三年,他以优等成绩毕业,与同学林森林、陈英等分派到“建威”练习舰上实习。...[详细]
林亮(生卒年未详),字汉臣,号惟执。漳浦人(居里未详)。幼年孤苦,长大后性情豪迈,喜结识豪杰,探研军事谋略,决意投军,为国效劳。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提拔为台湾水师右营把总。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铜山营守备。翌年,因其熟悉澎台海务,被调任澎湖右营守备。 康熙六十年(1721年...[详细]
林君升(1688~1755年),字圣跻,号敬亭,同安县翔风里井头人。自幼聪颖过人,文武兼习。壮年投军,营帅见其魁梧奇伟,授偏裨。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林君升奉命押饷到台湾,并勘查台湾地形,深得上司赞赏,擢为黄岩镇游击。雍正四年(1726年),晋升定海总兵。乾隆元年(1736年)赴京陛...[详细]
林俊,原名大俊,字士孝,号万青,慕仁里埔头(今五里街镇埔头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生于一个士绅家庭。父亲林捷云,是道光元年恩科武举人。林俊从小善骑射,好打抱不平,十五岁时曾打死鱼肉百姓的团丁,以豪侠闻名。 鸦片战争后,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反清的秘密会社天地会的分支派——红钱会和黑钱会(...[详细]
林建猷(1805~1855年),字孝丕,号鸿轩。安溪县依仁里桂窑乡(今龙门乡桂瑶村)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父林志中,任粤东阳江镇总兵。建猷自幼颖异,与群儿嬉戏,能以兵法指挥调度。提督陈化成看到这情景,赞许说:“这孩子将来会由武职显贵。”长大后,通晓治军方略,娴熟骑射技艺,17岁为县学武...[详细]
林嘉采(1596~1648年),字景则。其父林应翔,同安县嘉禾里湖边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翌年任永嘉知县,夫人生下第二个孩子,就取名嘉采。 嘉采自幼敏慧,又得父亲课授,学有渊源。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了举人,但次年会试落第,就回来住在同安县城。这时,明王朝已临崩溃前夕,他致...[详细]
李念慈(生卒年不详),字屺瞻,号劬庵,陕西泾阳县人,清代画家、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任山东新城知县。因为赋税拖欠而被罢官。后在清军对吴三桂作战时,他运输军饷有功,被起用为湖北天门县知县。康熙18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未被录用。 他生性浪漫,不喜...[详细]
林霍(生卒年不详),字子罷,号沧湄,同安县榄里村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后移居厦门,出入于虎溪岩、白鹤岭之间,与南明义士纪许国等人为莫逆之交,终生以明遗民自称。博学能文,诗作尤佳。纪许国称其诗作“如空山发翠,馨香不绝,别留神韵于笔墨之外”。著作有《双声谱》、《鹇亭诗草》、《沧湄文集》、《沧湄...[详细]
林鸿年 (1804~1886年) 字勿村,侯官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1838年),奉旨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赐一品服,代表清廷谕祭故王,册封新王。在琉球160天,摒绝馈赠,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售,拒绝接受琉球国送给使者的“宴金”。归国后,著《使琉...[详细]
林鹤年(1846-1901年),字谦章,号氅云,别署铁林,安溪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考举乡贡;次年,参加礼部考试,获誊录第一名,随后任国史馆誊录官,分任工部虞衡司。光绪十八年,调任台湾承办茶厘及船捐等事宜,并采取诱导教诲政策,在台北拓地百里,指导少数民族耕种农业,兴办水利,开发金矿,设立樟...[详细]
林豪,字卓人,清末同安县翔风里金门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史籍。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 同治元年(1862年),林豪至台湾,受名士林占梅聘主家馆,一起讨论文史。后游府治,就见闻所及,写成《东溟纪事》2卷。又受聘主讲澎湖文石书院,先后应聘撰写《淡水厅志》、《澎湖厅志》。林豪居台日久,对台...[详细]
林冠慈(1883~1911) 林冠慈,原名冠戎,又名阿庸,广东归善梅湖乡(今惠州市上梅湖村)人。出生贫苦农家,自幼耕种为生。小时在本村林姓的祠堂里读了几年书塾。因家贫,由其二哥冠志带到香港打杂工维持生计。后到广州,在基督教会外出传教的“福音船”上学习驾驶,并加入了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详细]
林枫 (1798~1864年) 字芾庭,号退村居士。侯官县人,家住城内西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工诗;喜访古探胜,广泛搜集地方掌故资料,勤于著述。晚年家境清贫,“老屋三楹,炊烟不继”,行医自给。年67岁卒。著有《榕城考古略》上中下卷、《听秋山馆诗钞》10卷、《全闽郡县图记》8卷...[详细]
林栋,字德如,号隆山,四都(武曲乡梅洋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八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官至礼部郎中。辛亥革命后,当选为福建省闽海道复选区众议院议员,出席过国民议会第二届常委会。晚年归里后,在梅洋漳湾搭盖山寮,营造杉、松、榛、茶、竹上千亩。 栋生活简朴,在礼部任职,常徒...[详细]
林侗(1628~1716年) 字同人,号来斋。侯官县(今福州市)人,家住城内光禄坊,林佶之兄。弱冠补诸生,以博雅闻。清康熙间贡生。后随父官寓秦中,纵观三辅名胜,寻周秦遗址,晋谒唐昭陵,广泛搜集金石文字,进行考证。康熙十五年(1676年)任尤溪教谕,后因失明归里,筑荔水庄蒹葭草堂而居。康熙五十...[详细]
林春溥 (1775~1861年) 字立源,号鉴塘、纳溪。闽县人,世居道山路怀德坊。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派习国书(满文)。嘉庆十年(1805年),散馆考试,钦取翻译第一名,授编修。林则徐、郭尚先皆拜他为师。翌年,任功臣馆纂修,勘校《实录》。嘉庆十二年(1807年)...[详细]
林崇孚(1596~1679年) 林崇孚,字永中,号介山,侯官县洪塘瓦埕村(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生。 崇孚少时补郡庠弟子员,征辟任肇庆府(今广东高要县)推官。他刑清政简,办案迅速,操守严格,吏民畏服,于是钦加同知,升授广东惠州府(今惠阳县)知府,因政声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