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春(1830~1881年) 郑雨春,字永庆,号雁峰,闽县黄山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黄山村)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生。光绪二年(1876年)成进士,知江西袁州宜春县,镌“清慎勤”图章为座右铭。有个刁民,认路尸为眷属,藉尸诬诈,受害者数十家。雨春微服察访,知是诬告,则予平反,并严办诬告之...[详细]
郑佑,生卒年不详,号半村(半春),崇武镇莲西村人。 郑佑出生于富商家庭,少即酷爱琴艺,不慕虚荣,不求仕进。年青时,更醉心于琴工,为提高技艺,精益求精,常携带数百金,遨游四方,拜访名师,以求绝响。 有一次,他听说五羊城(广州)寡妇白素娟精通琴艺,工《孤舟操》,专程茧足赴广,冀获面授。但白系...[详细]
郑文恒(1856~1894) 郑文恒,字翔孙,长乐郑华南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文恒少有大志,功名未就,后从事商贾,又不得意,遂投海军,入“龙骧”兵船,考究轮机。光绪四年(1878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轮机专业。4年后毕业,充北洋海军“扬威”快船三管轮,不久,升副管轮。光绪十一年...[详细]
郑文超(?~1894) 郑文超,字勉之,长乐郑华南人,郑文恒胞弟。清光绪二年(1876)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七年毕业,派往“扬威”快船见习,嗣充“镇西”炮船三副。光绪十年升任“扬威”快船大副,因功荐保守备衔。光绪十七年升以都司尽先补用。翌年补授海军右翼右营守备。光绪二十年农历八月...[详细]
郑士良(1863~1901) 郑士良,原名振华,字安臣,号弼臣,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市淡水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郑在乡塾就读,后进崇雅书院。光绪七年(1881)往广州,就读于德国教会所设礼贤学校,入基督教。光绪九年,他加入三合会。光绪十二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与同学...[详细]
郑礼,和风里大羽(今五里街镇大羽村)人,善拳术。传说康熙年间,有方七娘与其夫曾四,因罪滴居永春。郑礼之父与她比拳,不敌,病将死,嘱礼须拜七娘为师。郑礼遂与林椎、姚虎等24人拜其门下。七娘见郑礼心诚意坚,即把自己的技艺全部传授给他。礼勤学苦练,毫不松懈,遂以拳术名闻遐迩。 郑礼尝游江西,有个和...[详细]
郑开极 (1638~1717年) 字肇修,号几亭,侯官县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圣祖年少继位,选为伴读。康熙八年(1669年),外放典试云南。试事毕,以左春坊左谕德督学浙江。他教导学生“先道德,后文章”;取士公允,备受称赞。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满...[详细]
郑开(?~1779年),乳名洪,兄弟3人,排行第二,云霄高塘村人。少时家贫,后外出谋生,皈依佛门。僧名提喜、涂喜,人称洪二和尚,又称洪李桃,反清组织“天地会”创始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郑开从广东惠州返闽到云霄高溪观音亭(址在今溪塘村),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创立天地会。以“三...[详细]
郑杰 (约1750~1800年) 一名人杰,字昌英、亦齐,号注韩居士。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10岁能背唐诗百首。在鳌峰书院读书时,曾用家给零用钱与书院膏伙银,刻印家藏《尔雅》、《郑注说文字源》、《隶书正伪》等7种,受到山长孟超然的赞赏。清乾隆年间成贡生。好读韩愈书,自题书室为“注韩居”,...[详细]
郑绩(1813~?) 郑绩,字纪常,号憨士,别署梦香园叟、几尝戆绩,广东新会人。早年科举落第,遂专心学医,其后又转攻学诗词书画。 郑绩长期寓居广州越秀山麓,在其寓所设置梦香园画室。与苏六朋、梁琛、邓大林为画友。自用印章中有“一生醉梦几时醒”、“几赏醉佬”、“傲骨自然贫”、“淡然自守书画自...[详细]
郑国鸿(1777-1841) 清朝将领。守雪堂。湖南凤凰厅(凤凰县)人。定海三总兵之一。出身行伍家庭。承袭其伯父为云骑尉。曾参与镇压苗民起义,历任守备、都司、参将、副将。1840年升任浙江处州镇总兵。次年2月与葛云飞、王锡朋带兵三千接收定海。9月英舰二十九艘集结舟山群岛,郑分兵守卫竹山门。...[详细]
郑光策 (1759~1804年) 初名天策,字宪光、琼河、苏年。闽县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名列第二。次年,成进士。归闽,主讲泉州。喜读“经世有用之书”,除《通鉴》、《通考》外,对唐宋名臣陆贽、李纲、真德秀以及明清间著名学者顾炎武等人著作,皆熟读精思,“靡不贯串,如数家珍”...[详细]
窦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广东吴川县硇洲岛。任金门水师总兵和福建水师提督前后20年。 窦振彪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寄食姑母家。自小熟悉水性,精通武功。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行伍选拔补广东水师千总和水师提标中营守备。此后,历任提标中军参将、水师副...[详细]
赵在田 (?~1836年) 字光中,号谷士、研农。闽县人。寓居城内。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国书第一,授编修;先后主南平道南书院,浦城南浦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年),入京供职;翌年,充国史馆纂修、起居注、协修、文颖馆纂修等。后主讲玉屏书院。道光元年(1821年)...[详细]
赵彦衡(生卒年未详),字允平,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初著名工艺家。 赵彦衡聪明灵巧,善于钻研科学技术,制造出各种先进的器具。他能用水晶玻璃制造望远镜,把远处的景物看得如在眼前一样;能制造自动报时的自鸣钟,时刻准确无误;又能造指南针等。漳州著名工艺家孙大良是他的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研讨制造工艺...[详细]
赵旭:(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详细]
赵新 (1802~1876年) 字又铭,闽县人,家住城内黄巷。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庶吉士。咸丰六年(1856年)散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提调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记名御史。咸丰九年(1859年),以《功臣列传》告成,赏加侍读衔。同年,充江西乡试副考官。同治元...[详细]
赵良栋(1621~1697年),字擎宇,亦字西华,陕西绥德州(今榆林县)人,因居官客居宁夏。少年时读书习文,后弃文习武。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进占陕西,他应征入伍,隶属总督孟乔芳部。初署潼关守备,后随军西征,在甘肃巩昌府一带作战立功,被升任宁夏水利屯田都司。顺治五年升为高台游击,十三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