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1457) 明朝汉中农民起义首领。景泰年间,府军前卫军徐王斌削发为僧,取法名悟真。避居陕西褒城县 (今陕西汉中西北),与洋县天台山称真明帝王之僧人韦能,秘谋起义,为官府发觉。王斌逃脱后结庵于胡城山中,秘密组织群众。天顺元年(1457)元旦,率领流民数千人起义,建国号极乐,年号天绣,...[详细]
王庚子(1866~1942) 本县郭滩乡人。父名“大旗杆”,叔名“二旗杆”,都是桄桄剧的名演员。庚子从小随父、叔学艺,11岁就登台唱戏。父、叔去世后,求拜名丑宋合子为师,并向各类名角学习,技艺全面,出众。庚子戏路甚广,如饰演《佛手桔》中的邱小艺,身手轻提,令人捧腹;饰演《抱琵琶》里的老生王延龄,...[详细]
王举之(1882~1911) 字聘三,下高川小渔沟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6岁中童子试。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他以公费生赴西安入陕西省高等学堂预科就读,在该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行列。他曾写过一篇《讨蚤檄文》,文中说:“食人之血,饱尔饥肠……实为...[详细]
王朴公(1906~?),原名述绩,宁羌县人,生于县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1年考入西安乐育中学,不久转体育学校。翌年,赴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深造,后入上海大学就读,在此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党委派往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亲聆毛泽东教诲。次年返回西安,积极进行革命活...[详细]
王 渠 (1835—1906),字文佩,号屏山,长林乡杨寨人。幼家贫无力求学,得师赵烈臣照顾进学,刻苦自励。咸丰十一年(1861)以拔贡生赴省考举人不中,授户部小京官,后升主事户部山西司员外郎。光绪初年,从家信中得知沔县水灾严重,民不聊生,专摺奏准,减免灾区田赋。曾在汉南书院(今汉中中学)主讲1...[详细]
汪世衡(1885~1919) 字仲山,杨营富儿沟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民国元年(1911)赴西安入西北大学习法律。翌年,陕西省选送官费留学生,他得入日本法政学校,继转入明治大学法科。毕业后,留该校研究科继续深造。 民国8年,巴黎和会上,我国外交失败。消息传开,举国惊愤,在...[详细]
王信聪(1865~1929),本县青树乡农民,以带头抗捐抗税闻名乡里。民国18年(1929)春,农民以草根树皮充饥。当局不恤民困,派汪委员下乡预征烟苗税,动辄鞭打绳拴,乡无宁日。王信聪每日义务监视差人,见差人来就鸣锣报警,指挥乡亲上山躲税。差人上山追捕时,大家滚石以砸,与之对抗数月。一天,乡亲...[详细]
王益谋 (1859—1926),老道寺吴寨村人,以精通医理,乐善好施,为人称颂。民国7年(1918),疫病流行,施药救济,百姓康复。9至10年(1920—1921)水、旱成灾,借米赈救灾民,用次子教书薪俸及其他收入,兴学、济贫,并创办私学,聘请教师,广收贫家子弟就读,借给书籍及学习用品,有的还...[详细]
王有家 字子修,清代本县人。从小智慧好学,不安贫困。母亲死后他拜石匠为师,学得一技之长养活父亲和兄弟。每日走街串乡,再远再累也要当天赶回家来,先向父亲问安,再做好饭菜端给父亲吃,然后讲些趣事,博得父亲的欢心。每外出,总要留些零钱,叫父亲花用。发现钱少时,下次就多留一些,从不让父亲受困。父亲年老在...[详细]
王再元(?~1935)简池乡人。1933年7月,任中共赤北县简池区委员会书记。同年8月,组织工人给红军打马刀,造土炮、制脚马,并派工人委员会委员长李忠苟带人随红军第六连去大池坝击溃大本团。10月,随红军第五连去小营坝将大本团打散,又配合赤卫军在观音庵打粮100公斤。后来,大池坝 民团杨德徵在甘家...[详细]
王泽厚 (1931~1989),陕西省勉县人。1978年10月至1984年1月,任中共佛坪县委副书记、佛坪县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届代表。 王在任职期间,常到各地调查研究,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981年3月,带领县有关部门和各公社领导干部38人,以一个月时...[详细]
王卓 (1882—1967),字尔卿,号云栈居士,老道寺纪寨人。汉南书院首届毕业生,品学兼优,奖岁贡生,留校任学监、庶务主任等职。民国16至19年(1927—1930),任褒城县教育局长兼赈济委员。与杨寨人雷旭亮编写《褒城县志》(未成稿)。24年(1935)任汉中联中庶务主任。35年(1946)...[详细]
王卓玉 (1912—1934),字汉生,化名测吾,黄沙镇人。民国18年(1929)考入五师,为学生会委员。先后负责校刊《前驱》、《追求》的。常撰写诗文,宣传进步思想。19年(193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回县调查社会各阶层状况。先后创办《沔波》、《沔民》等刊物。次年初,任中共五师支部小组长...[详细]
王卓之(1869~?) 本县兴隆乡沙河村人。晚清武生,会武功,力举320斤的石头至顶,行百步而不喘气。民国初,先后任朝邑、镇安两县知事。19年(1930),在西安与一日本武士作拉铁链的比赛获胜,使日武士收敛骄意。晚年还乡,有国民党士兵数人来村伐竹,他阻止说:“要多少,我替你们拔?”言讫,手抓粗竹...[详细]
王子俊(1900—1990),本市白庙乡王家岭人。1924年中学毕业后,学习中医,从事医疗工作。对内科、妇科、小儿科颇有见地,治疗疑难杂症更有奇效。解放后,在中医联诊所当医生,联诊所组建为市中医院后任院长,1960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陕西省群英会,受到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文革”中处理回家。党...[详细]
王滋生(1895~1977) 名鸿润,本县兴隆乡人。四川法政专门学校和陕西省政治研究所毕业。民国14年(1925),任宁、略、勉杂税局局长。17年(1928)任杨虎城部马青宛团副团长。后转任河南邓县、陕西山阳和褒城县县长,以廉洁奉公著称。28年(1939),他辞官还乡,任五祖庙初级小学教员,方圆...[详细]
魏辅唐(1902~1952)原名魏元贵,青木川魏家坝人,父亲以务农、卖油为生。魏身体肥胖,门牙龇露,目光逼人,少小无赖,勇猛好斗。几年私塾之后,加入地方民团,任过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强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9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又是国民党员、红帮大爷。统治青木川...[详细]
韦仲章(1890~1956) 又名文明,本县城关人,清光绪十六年生,民国9年考入山西省立农林专门学校习农科。毕业后回县任高小、初中教员。18年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时学校经费困难,设备简陋,仲章以扩充基金,保证经费,改进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面貌有所改观。为了进...[详细]
向朝佐 (1905—1971),字甫澄,原籍铜钱坝乡漩水坪,后移居城关镇东风村。毕业于陕西省第五师范学校。民国20年(1931)任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因学生砸毁禁烟善后清查局被撤职。22年(1933)奉派在旧州铺筹办县乡村师范。后任教育主任,学校停办后任旧州小学教员。26年至33年(1937—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