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佐民(1904—1958),原名谢世庆,字天兴。1904年元月出生于本市塔儿巷,先后到西安、北京等地读书。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并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解放汉中人民的第一步》,号召汉中的“农民、青年工人、学生觉悟过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详细]
薛祥绥(1894~1940) 字伯安,别署博,柳树乡龙王沟人,清光绪二十年生·幼年时,随父光熙宦游,就读于四川成都·民国元年返里,协助其父筹建南区高等小学(即今之丰东小学),2年夏,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4年入本科·8年夏毕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分发在北京执政府的国...[详细]
徐启明(?~1971) 本县协税乡人。大学肄业2年,擅长书法,尤以悬笔所书狂草,能给人以龙飞凤舞之感,但遗墨散失无存。曾倡立褒城县第五小学校(今协税中学地址),首任校长,后任濂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时,勘设改修了鹿头堰渠道,并将石门堰土堤改建为石堤。同名人物: 徐启明 (1894~1989) ...[详细]
阎伯松(1895~1970) 阎寿乔,字伯松,本县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民国6年(1917),在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回县任县立乙种农校教员。次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林业专科,8年,“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加反帝救国运动,加入以反帝反封建军阀为宗旨的汉中旅京学生励进社,并任社办《励...[详细]
杨大文(?~1933) 本县简池乡人。1932年冬,其父杨正太被土匪团首毒打致死。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驻大包山后,杨大文任田坪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同年夏,杨大文率人把其叔父、油盘垭富豪杨正和抓到乡苏维埃政府,令其给红军交出粮食。同时,他还领导贫苦农民,斗争了土豪李碧端、李碧和、李碧采等人...[详细]
杨桂芳(1899~1973) 本县秦家坝乡人。家贫,幼时曾替人放牛。12岁随杨登明学唱端公戏,20岁跟张本家(时人称名旦为本家,名不详)改学桄桄剧,凭其勤奋好学和一副好嗓子,成为桄桄剧的名演员。杨桂芳工旦技,他饰演《拷红》中的红娘,活泼风趣;《白蛇传》里的白云仙,婉转悱恻;《营门斩子》内的樊梨...[详细]
杨笃生 (1908—1982)又名杨庭植,杨家山乡杨家山村人。从陕西省第五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五师)毕业后,历任武侯女子小学和黄沙、沔阳镇、旧州、元墩、杨家山等小学教师、校长等职,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先后亲自筹办成立沔阳镇、元墩、杨家山3所小学,受到群众称赞。1974年退休,1982年病故。 ...[详细]
杨体宏(?—1961),13岁开始拜学烹调。心灵手巧,从师,又不为师缚。很快学会陕味、川味和南北大菜的基本制作方法。19岁,去四川继续学习川菜的制作。3年后回到汉中的“协合餐馆”当“炉头”,又到“香口菜社”主作南方菜。后来一些大餐馆,先后都请他做过“炉头”。他作菜干净利索,能看多口火眼,出菜快...[详细]
严潘氏(1853~1961) 本县梁山镇人。小时即与父母下地干活,闲暇时常跟祖母学习认草药、疗疮痈、正脱臼等技术,后与一贫农结了婚,夫妇以租种土地为生。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练就了一副结实的身体。严潘氏生活尚俭朴、重规律,平日不嗜酒肉,好粗茶淡饭;衣着不讲华丽,但求宽舒;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凡来求...[详细]
严庆云 (生卒年月不详)字蔼如,号瀚园,黄沙人。其父严公钧,字衡斋,清乾隆十三年(1748)戍辰科进士(中试第90名),授贵州锦屏县知县,著有《寸锦集》(今已不存)。严庆云深通经术,蜚声文坛。与洋县士人岳震川、王擅魁齐名,时称“汉南三杰”。严庆云为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中试第156...[详细]
姚守先(1869~1925) 字谨之,下高川人。幼通书识礼,笃于孝友,年长入县学。光绪末叶,欧美科学新知传入国内,有识之士竞相研习,守先联合本县有志青年朱存诚、周本丰等提倡实业教育,创办白话报,灌输新知识,改变一般人陈腐的封建教育观念。他历任县立中学、高等小学堂学监,兼任历史、数学教...[详细]
姚效先(1891~1961) 字悫子,清光绪十七年四月出生于下高川,幼承家训,青年时期即对诸子百家,经典史籍悉心钻研,打下丰富的文史知识基础。民国10年(1921)8月,考入浙江杭州蚕业学校,半途辍学,至北京族兄姚守先处,与人合办书画研究会,讲授书法。值西乡旅京同乡会创刊《西乡》报,...[详细]
殷锐 (1906—1935),字子刚,周家山乡留旗营村人。幼时读书。民国17年(1928)考入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简称五师)。爱好体育,擅长写作,常读-译著及马列主义书刊。曾任学生自治会宣传干事,与同学共同创办班报《战鼓》、《喇叭》及校刊《前驱》、《追求》,传播进步思想。20年(1931)加入...[详细]
岳亮(1862~1932) 本县合同乡人。家富,清末贡生,好戏成癖。与“戏状元”王庚子结为朋友,时常周济落难的艺人,并为他们编写剧本,针砭时弊。民国8年(1919),本县各地大种 烟,以至粮食奇缺,吸烟贩毒者遍及城乡。仅上岳家湾一村,就有10户人因吸毒而破产。他对此深为忧虑,常对乡亲们说:“长...[详细]
虞儒慕 (1832—1931),字子夔,弥陀寺乡南光村人。清同治九年(1888)考中举人,历任沔县书院山长,陕西同州府和汉中府教谕。终身以教学为主,正直忠厚,教育有方,颇受爱戴。90寿辰,学生送“寿并道高”匾和“课子教徒,一生讲学无他务;松鹤遐龄,百岁延年不老春”对联。同年(公元1832年...[详细]
曾学彦 (1952~1988),本县柳川乡人,生于1952年2月17日,1985年8月任留坝县邮电局局长。1988年8月14日在抗洪抢险中身先士卒,不幸以身殉职。8月9日凌晨,本县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公路及电讯中断。10日凌晨,曾带领职工爬崖通往鲜家坝,闯过乌龟梁,终于11日凌晨抢通鲜家坝通讯线路...[详细]
曾子才 (?—1943),名继贤,以字行,天堰乡唐家沟坎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清宣统三年(1911),任陕西省新军排长;辛亥革命时任团长,因镇压白阆有功,委陕西省第二混城旅长,后离职回汉中。民国9年(1920),回县闲居。18年(1929),任西北边防军第一军军长,先后收阜川民团头目李...[详细]
张汉民 (中共党员),运回0弹药。是月25日晚,在黄沙玉皇庙成立中国工农红军29军第4游击队,卢黄轸任宣传队长。26日奉上级“消灭元墩王化治、阜川魏占海两个民团,打通去川障碍。到大河坝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与四川红四方面军取得联系,达到互相支援之目的”的指示。于翌年1月11日拂晓,率游击队至元墩...[详细]
张鸿儒(?~1973) 本县协税乡人。解放前任新疆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军需处长,新疆解放时为起义部队五人小组成员之一。解放初,任解放军农业建设兵团第四师少将总务处长,后病故。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 杨桂芳 (1899~1973) 陕西省汉中南郑县 高机先 (189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