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善思(644~728年),本名撰,字善思,以字行。同州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其父严延通晓儒术,善识图谶。善思继承家学,尤善天文、历数及卜相之术。青年时即以博学出名,为宰相褚遂良和上官仪所赏识。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善思应销声幽薮科登第,除襄阳尉。后因母亲去世,离任服丧。此后又隐居十...[详细]
严挺之(673~742年),唐玄宗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少年好学,举进士。中宗神龙元年(705)又制举擢第,授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县)尉。该县属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州刺史姚崇很赏识挺之的才干。景云元年(710),姚崇升任中书令,当了宰相,便举荐挺之入朝任右拾遗。 睿宗皇帝喜好音...[详细]
姚堃(生卒年不详),字子方,号廉山,陕西澄城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朝考和复试皆为第一名,补为甘肃成县训导。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因其父原任景州(今河北景县)知州时,亏空公银四万两。其父已死,朝廷命由他的月俸中扣还,他每月只能领四分之一的...[详细]
袁改(1922~1987年),陕西华县人。民国27年(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四旅六九九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和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过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详细]
原树贤(1911~1955)字德斋。陕西蒲城人。1927年秋在白水读完高小,考入西安成德中学。时值冯玉祥部在陕西“清党”-,成德中学的革命教师被辞退,并改校名为西安中山中学。同年冬原因参加市 组织的“非基”运动,被反动当局拘押,后经保释出狱,但学校人员已经四散,学生自治会也被明令取消了。这段经历...[详细]
原斯健(1892~1908)字象乾,陕西蒲城人。15岁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常联络同志,到县城街头和乡村集市演讲,谈到列强侵凌、国势危机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因此受到知县李体仁、劣绅原烈等的仇视。 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1908年10月16日),李体仁等率衙役及当地痞...[详细]
岳维峻(1883~1932)名维峻,号西峰。陕西蒲城人。16岁时补武学生员。年事稍长追随井勿幕、胡景翼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渭北一带联络革命志士。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西安后,岳率众在蒲城起义响应,后又随井勿幕宣抚渭北,转战山西运城。1914年,随胡景翼入陈树藩所部第四混成旅军官教导营,结...[详细]
鱼俱罗,冯翊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人。身高八尺,臂力过人,声大如雷,百步之外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及成年,为亲卫,累迁大都督,从晋王杨广平陈,拜开府。开皇十年(590),江南吴郡(今苏州)人沈玄忄会、高智慧叛乱反隋,杨素领兵讨伐时,令鱼俱罗同行。鱼俱罗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升上开府,封高唐县公,出任叠...[详细]
张拜云(1864~1909),后更名铣。陕西蒲城人。善诗文,能书画,尤善音律。随便取几只瓷碗,按声音高下排列,双手各执一竹筷敲奏,即能成曲。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授耀州学正。二十一年(1895)参与公车上 书,力主变法维新。后居北京,主办《顺天时报》,二十六年(1900)归陕。 三...[详细]
张承业(847~923年),字继元,(今陕西大荔县)人,本姓康,幼为宦者,内常侍张泰养子。唐末,昭宗为节度使李茂贞所逼,欲奔太原依附李克用,先派他去向李克用说明意图,因授他为河东监军。及昭宗被杀,他附于李克用。 天祐末,晋王李克用病重,召承业托孤,委他辅佐子李存勖。存勖出兵潞州与后梁作战十...[详细]
张春(?~1631年),字泰宇,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于乡,曾任刑部主事。重视修养,善于谈兵。 天启二年(1622),努尔哈赤率兵渡辽河,占领广宁(今辽宁北镇)、义州(今辽宁义州),攻陷四十余城。朝廷急需武官,就将张春升为山东佥事、永平(在京师北京东、山海关内)燕...[详细]
张大有(1675~1730年),字书登,一字火天,号慕莘。清代漕官,陕西合阳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期成绩最优,授翰林院编修。三十九年(1700)转任礼科给事中。在担任殿试授卷官时,他向皇帝陈奏了当时考场中的弊端。因居官勤慎,多次升迁,历任奉天府、顺天府尹,都察院左佥...[详细]
张东白(1854~1923)名维寅,字东白,号二知园主人。陕西蒲城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次年参与康有为公车上 书,后任汉中府学教官。赴任数月,愤而辞官,携一猴、一琵琶而归。二十九年(1903),陕西巡抚升允将关中书院改为第一师范学堂,张即受聘在省一师任教。是陕西早期的同盟会员。 ...[详细]
张紞(?~1403年),字昭季,明初大臣。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人。张紞于洪武年间举明经,为东宫侍读,经多次升迁为左通政。洪武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后,置云南布政司,令张紞任左参政。临行赴滇时,朱元璋赋两首诗赠送他。洪武二十年(1387)春,张紞回京参见皇帝,受到嘉奖,表扬他“治行为天下第一...[详细]
张明远(1906~1935)又名镇方、毅刚、张赫、黑子、常遇龙。陕西大荔人。曾就学于西安适道中学和陕西甲种商业学校,1926年考入开封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办的军事训练班,结业后回陕,先后在冯玉祥部、杨虎城部任排长、连长。192 8年秋,所在部队移驻山东,张在部队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中国共...[详细]
张鹏一(1867~1943)字扶万,号在山主人,晚年号一翁、一叟,笔名树叟。祖籍山西曲沃,生于陕西富平,遂以富平为籍。七岁起入塾读书。11岁始由其父每日讲授汉魏以来古诗二三十句,并要求读写。坚持五年,诵诗达千余首。 清光绪十八年(1892)考入泾阳味经书院,读书的同时,还协助山长刘古愚校勘《...[详细]
张青云(1777~1854)字衢九,号楠亭。陕西富平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武进士,以汉人入直禁卫“乾清门行走”。十八年(1813)奉命随陕西提督杨遇春督率清军开往河南滑县镇压“天理教”(白莲教支派)反清起义。战斗中,他带精锐100余人绕道起义军背后偷袭获胜,以功实授兖州游击,后迁胶州副将。...[详细]
张奚若(1889~1973)原名耘,又名志明,字亦农,号熙若,后改为奚若。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赴上海中国公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井勿幕见他积极肯干,就派他赴日本购买军火。张接受任务到日本后得知,购买军火不难,难的是运抵上海躲不过口岸检查。...[详细]
张廷枢(?~1728年),字景峰,陕西韩城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三十八年(1699)以侍读主持江南乡试,四十一年以内阁学士衔督江南学政。四十四年,康熙皇帝南巡,知其有政绩,曾题字褒奖。四十五年即被擢为吏部侍郎,并充任经筵馆讲官。四十八年升任刑部尚书。因在判定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