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发 [公元1919年-1983年]

  • 王志发(1919~1983) 本县鲁桥镇人。少年时期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失学,到三原县城学印刷(徒工)。建国后,他满怀穷人当家作主的豪情壮志,夜以继日地积极工作。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农会主任,高级社主任,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乡、县人民代表,陕西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详细]

王子坚 [公元1850年-1920年]

  • 王子坚(1850~1920) 清光绪监生,本县人,名槢,字子坚,晚年自号半痴子,又号栖峰道人。自幼好学,每夕必临帖数百字,终年无问。常说:“画以字进,习字即习画也。”一生于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一不精,尤长山水。所仿倪云霖、王石谷诸作,论者以能得其神髓而称为丹青巨擘。客居长安时,与王星桥...[详细]

王子元 [公元1891年-1963年]

  • 王子元(1891~1963) 名玉堂,原籍山东长山县(今邹平县)。光绪初年移民,全家入陕,落户于本县太和村,后迁居安乐村。王幼读《四书》《五经》,后潜心研究“西学”,自学英语课程。后入“三秦公学”,因成绩优异,英语尤为突出,被该校破格聘为英语老师。1918年参与组织靖-,任外交处长,曾赴上海...[详细]

万脩 [汉][?-26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 万脩(?—26年),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二十六。现一般写作万修,也有写作万休的。 万脩在更始政权时期被任命为信都令,刘秀宣慰河北之时,王郎起兵追捕刘秀,当时河北的郡国大多投降王郎,只有万脩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据守信都郡迎接刘秀,使刘秀有了-的...[详细]

韦焕章 [公元1891年-1963年]

  • 韦焕章(1891~1963) 本县人,字文轩,早年就读学古书院、西安实业中学和三秦公学。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西安、三原辛亥光复。1913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同文书院、早稻田大学和明治大学学习。1915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毕业回国,应于右任之聘,担任地方自...[详细]

魏尚 [汉][?-前157年]

  • 魏尚(?—前157年),西汉槐里(今兴平县)人。汉文帝时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太守。他镇守边陲,防御匈奴,作战有功。后因上报朝廷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只差六颗头颅,被削职查办。郎中署长冯唐认为对魏尚的处理不当,当面向皇上直谏,文帝派唐持符节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过,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官职。他治...[详细]

魏野畴 [公元1898年-1928年]

  • 魏野畴(1898~1928)原名凤标,字明轩,笔名金士铎。陕西兴平人。三岁丧父。幼读私塾。1913年春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 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初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魏在“北高师”上学期间,积极参加五四反帝-。受李大钊等的...[详细]

吴宓 [公元1894年-1978年,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 吴宓(1894-1981),著名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 留美十年间,吴宓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 192...[详细]

武畴九 [公元1910年-1991年]

  • 武畴九,男,生于一九〇一年,兴平市东城周村四组人。幼家贫,2岁丧母,其父为清末秀才,在本村教书。 畴九随父就读,后入兴平高小,幼学功底扎实,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安杨虎城将军所办的“中山学院”。时校长为刘含初,教育长王子休,“四·一二”学院停课,由吴平轩举荐任省图书馆会计,学院复课后,完...[详细]

吴象之 [唐]

  • 吴象之,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详细]

吴曰聪 [公元1911年-1986年]

  • 吴曰聪(1911~1986) 本县西阳镇人,祖籍山东莱芜县。1936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支部书记、区委委员、区工委-部长、游击队长、县委组织部长。建国后任三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渭南地委-部长,陕西省民委副主任,安康地委副书记,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详细]

肖裕如 [公元1901年-1969年]

  • 肖裕如(1901~1969) 又名光前,化名王惠民,陂西新兴庄人。1924年就读于国立西北大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平民教育活动。1927年起先后任中共西安第一部委委员,长安县农民协会执委常委,打击反动官吏,推动群众斗争。曾兴办西安东羊市小学,入股筹建阿房宫电影院,筹办长安狄寨镇女...[详细]

谢茂恭 [公元1906年-1971年]

  • 谢茂恭(1906~1971) 本县鲁桥镇南权村人。幼年父母早丧,成年后靠拉长工为生。1929年开始流浪生涯。以说“谏子嘴”(即顺口溜、快板)为业,现编现说,很受群众喜爱。建国后,谢茂恭以民间艺人身份被选为西北曲艺改进协会执行委员。1951年10月,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详细]

徐福 [汉]

  • 徐福,西汉茂陵(今兴平人)。 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刘询,霍光在朝20余年,权势显赫,子孙后代都握有一定实权。霍光死后,霍家广置宫室,荒淫骄横,作威作福,无人敢言。徐福耳闻目睹,怅然叹息。奢侈必然不谦逊,不谦逊必然骄横,骄横则轻慢于上,轻慢必然走上悖逆之道,他断言霍家不久即亡。于是-皇帝说:“霍家...[详细]

徐开熙 [清]

  • 徐开熙,字禾水。浙江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清朝顺治14年(1652)任兴平知县。任职期间,修建文庙,兴办社学,建筑县城城墙,政绩显著。县西南胡家桥(距县约40里,现已毁)有泉,可以灌溉。但因泉源水流堵塞不通。顺治戊戌年(1658)夏天大旱,徐知县带领百姓开泉修渠,不长时间就修通了渠道,引出泉...[详细]

徐郎西 [公元1884年-1961年]

  • 徐郎西(1884~1961) 名应庚,字郎西,本县东叟堡人。14岁中秀才,后在正谊书院、宏道大学堂就读。 1905年,徐郎西私费赴日留学,专攻铁路专业。时值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同盟会,徐郎西追随孙中山,且与陈英士关系甚密,遂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造币厂厂长。二次革...[详细]

阎溥 [明]

  • 阎溥,字克周,明代本县人。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官授刑部主事。当时光禄大夫崔卿的儿子,因事愤怒杀死了其邻里妇女。崔的儿子是原来宰相的外甥,所以宰相托人向阎溥说情。阎溥谢绝说:“我和宰相,都是朝廷-,光禄的儿子杀人,罪应判死,这是朝廷的法律。要说是因为宰相而不判其死罪,这是宰相被冤了”后崔卿的儿子终被...[详细]

杨奂 [元][公元1186年-1255年]

  • 杨奂(1186——1255),字焕然,号紫阳,奉天(今陕西乾县)人,早年三赴廷试不第,癸巳之变后,微服北渡,元太宗丁酉年(1237)年八月,赴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为一时首选,杨奂中第后,授河南路徵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史,三年,得请归乡,筑堂曰“归来”,卒谥文宪。元太宗窝阔台夺取中原后,采纳耶律楚...[详细]

杨法震 [公元1905年-1938年]

  • 杨法震(1905~1938),又名杨名经,本市庄头镇仪空北庄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小时就学于县高等小学和西安民立中学。学习勤奋,追求进步,注意阅读“五·四”以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籍,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理科,1926年冬转入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当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班)。在...[详细]

杨觉天 [公元1903年-1970年]

  • 杨觉天(1903~1970) 又名杨耀,原籍陕西靖边县,1940年定居三原。杨父瑞亭曾参加陕西辛亥光复,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壮年殉职。杨觉天幼时启蒙于本地私塾,后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导团副排长、连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少校营长;1932年在邓宝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