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兴平人物

杨法震

[公元1905年-1938年]

杨法震为[公元1905年-1938年]

  杨法震(1905~1938),又名杨名经,本市庄头镇仪空北庄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小时就学于县高等小学和西安民立中学。学习勤奋,追求进步,注意阅读“五·四”以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籍,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理科,1926年冬转入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当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班)。在反击夏斗寅叛变的战斗中表现勇敢。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军校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程潜部任担架排长,后到胡文斗部任连长。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实行“清党”-,杨法震离开部队,化名到洪湖、沙市一带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后因叛徒告密,党组织遭到破坏,于1929年返回陕西。杨法震回陕后,任《西安日报》,1930年任陕西省政府视察员。是年秋,根据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的指示,到凤翔县营救了被县长解省吾关押的中共地下党员-樵。1932年经南汉宸介绍与-樵一起到兰州行署随营军官学校工作。1934年到汉中孙蔚如部38军任参议,曾只身去川北调查川军的情况,为杨虎城将军决定对四川军阀的对策,提供了情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他被杨虎城任命为三原保安大队副。到任后,积极整顿地方治安,严惩了一些蓄意中伤红军、制造磨擦的地方恶霸。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召开欢迎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到三原的万人大会。他经常来往于云阳(今泾阳境内)红军总部,协调搞好17路军与红军之间的联络工作,使党的抗日主张为17路军的广大官兵接受。“七·七事变”后,杨法震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北危机,吾辈军人岂能等闲视之!”一再要求带兵上前线,参加抗日战争。
  1938年春,杨法震调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102团团副,驻防韩城。4月,奉命赴山西作战。杨部在该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使日军屡遭伤亡,迫使其退出荣河一带。同年7月,日军妄图突破黄河防线,大举向晋南侵犯。杨法震再次率部出击。7月上旬,日军出动步兵、炮兵、骑兵千余人,大炮20余门,向永济进犯。他率一营兵力,在虞乡、寒水村、董家营、北古城一带侧击敌人。全营官兵在他的带领下,同仇敌忾,痛击来犯之敌,使日军攻势受挫。7月15日,日军分三路包围杨法震部队,杨亲手击毙日兵数名。他腿部、左额、右脑多处受伤,依然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全营士兵极受鼓舞,和敌人殊死拼杀,歼敌甚众。终因敌众我寡,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士兵壮烈牺牲。杨法震亦因伤势过重,捐躯疆场,时年33岁。
  解放后,为了追念烈士的功绩,西安市人民政府1957年4月派人到山西中条山把烈士的遗骨运回,安葬在西安市南郊烈士陵园。西安易俗社以杨法震的事迹编演了秦腔现代戏《血战永济》。各界人士和法震生前好友募捐了一笔抚恤金,于他的故乡创办了“法震学校”,以示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永久纪念。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王兴纲 (1905~1993)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吕旃蒙 (1905~1944)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
万壑涛 (1905~1952)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蒋治英 (1905~1989)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
金明 辽宁省本溪本溪满族自治县
+ 更多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
曲焕章 (1880~1938) 云南省玉溪江川区
杨小楼 (1878~1938) 安徽省安庆怀宁
杨席清 (1907~1938) 安徽省阜阳阜南
曹晏海 (1903~1938)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
高松岩 (1865~1938)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
徐国桢 (1870~1938) 陕西省渭南潼关县
+ 更多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