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耕三 [公元1897年-1943年]

  • 任耕三(1897—1943) 革命烈士。岐山县凤鸣镇城北村人。民国7年(1918)投入陕西靖国军。民国9年(1920)被保送入广东韶关讲武堂。民国10年(1921)回陕任排长。民国14年(1925)春,任国民二军二师连长,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4月,任代理旅长,参加北京政变于门头沟...[详细]

任建亚 [公元1935年-1987年]

  • 任建亚(1935—1987) 凤翔县田家庄乡南小里村人。1962年2月毕业于莫斯科鲍曼高等工学院,同年5月分配到北京机床研究所工作。197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磨削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机床研究所基础部第五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少...[详细]

容儒 [公元1875年-1960年]

  • 容儒(1875—1960) 字宝珍,宝鸡县贾村镇杜家凹人。宣统元年(1909)为清廷度支部闲散京官。民国元年(1912)与刘定五、张凤翙等回陕,曾任省参议员。30年代初,参与续修《陕西通志》,后任宝鸡县财政局助理员、局长、兵差粮秣处处长等职。因反对县长摊派粮款辞职回家。回家后宣传民主...[详细]

茹兰轩 [公元1889年-1961年]

  • 茹兰轩(1889—1961) 宝鸡市中山西路新维巷人。木雕巧匠。13岁投师学艺,经几年刻苦钻研,学会了匾、牌、花、鸟、人物及楼台亭阁雕刻技艺。因技术高超,民国时期为商贾、富户制作牌匾,在宝鸡城内外颇有名气。从民国初年到1952年的近40年间,他一直在自己家里开木工作坊,承揽牌匾雕刻...[详细]

散宜生 [西周][西周开国功臣,文王四友]

  •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是“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 人物介绍 西伯被纣囚禁于羑里,他进谏姬发,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佐武王灭商。封地在今陕西凤翔西南大散关附近,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由来 附上散姓由来, 早在唐尧时...[详细]

邵登科 [公元1882年-1950年]

  • 邵登科(1882—1950) 恶霸地主,麟游县崔木乡邵家沟人。嗜 ,好嫖、, ,喜结交浪荡不逞之徒。民国3年(1914),同地痞冯华堂在崔木镇啸聚流氓盗匪成军未果,又越边去口外谋官求财亦未果,即返里雇人种田,兼重利盘剥,不久暴富。民国10年(1921)族弟邵登鳌借其银元30个,言明年...[详细]

石德顺 [公元1920年-1984年]

  • 石德顺(1920—1984) 原姓赵,名西芳,凤翔县长青乡人。9岁逃荒至千阳尚家堡村,石安收为养子,遂改姓。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干部多年。 1961年国家困难,党号召农村多卖余粮。他作为党支部书记,教育党员、干部,响应号召,超卖余粮3.35万公斤,翌年又...[详细]

师东征 [公元1911年-1969年]

  • 师东征(1911—1969) 字靖钦,千阳县双庙原村人。民国19年(1930)县立乡村师范毕业。民国22年(1933)任千阳县政府职员。民国26年(1937)任麟游县县长秘书、麟游县各界抗日后援会秘书。次年回籍,历任科员、财政科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县银行董事长等职。民国34年(19...[详细]

史积诚 [公元1886年-1963年]

  • 史积诚(1886—1963) 又名书勋,扶风县建和乡白龙史家村人。曾受业于关中大儒刘古愚,上过上海公学,精于理学和《说文解字》。学识渊博,为人忠厚。 早年在南阳设馆讲学。期间,攻读西方哲学,注重研究教育学。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陕西省署咨议员,任扶风县高等学堂教习、...[详细]

师时 [清]

  • 师时 凤翔县大辛村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幼学武术于河南嵩山少林寺,艺成返家。师时武艺高超,喜抱打不平,名声远扬。甘肃东南部及关中地区习武者,多以师时为师。师时练有“铁筷子法”,以二指剌人鼻孔,其人当即死亡,此技轻易不传。子思得其法,深夜于路口挡其父去处,两人对打,时觉对手武艺与己相当,...[详细]

石泰 [宋][公元1021年-1158年]

  • 石泰(约1021—1158) 宋扶风医家。治病不收报酬,凡经他治愈之患者,只需为他种杏树一棵。久之,杏树成林,今扶风杏林镇即由此得名。后从张紫阳学道(张著《八脉经》),著有《还原篇》,相传寿137岁。...[详细]

司马德戡 [隋][公元579年-618年]

  • 司马德戡(579—618) 司马德戡,扶风雍城(治今陕西凤翔)人。幼年丧父,跟随一个叫释粲的和尚读书。成年后以屠猪谋生。开皇年间做侍官,数迁至大都督。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不满,举兵反叛,他奉命随杨素前去讨伐。曾为杨素出谋划策,计谋诡诈,深得杨素赏识。因功授仪同三司。大业三年(607)升为鹰扬...[详细]

孙双田 [公元1896年-1986年]

  • 孙双田(1896—1986) 原名孙富民,宝鸡县千河乡冯家嘴头村人,后迁居凤翔虢王街。8岁时,即随凤翔陈村“跟娃”和宝鸡县梁家崖“则生班”、司家崖“东计班”学武乐,因平时常随演员练功,故在15岁时即能 演出。先后曾在“华庆社”、“聚顺社”搭班,拜王彦魁、侯烈为师,主攻文武须生。解放前...[详细]

孙宪武 [公元1914年-1949年]

  • 孙宪武(1914—1949) 扶风地下党和游击队负责人,革命烈士。扶风县天度乡下寨村人。 民国21年(1932)秋,毕业于扶风第一高小,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因省委机关遭破坏,扶风党员转到外地工作,他仍留本县坚持活动。“西安事变”后,和上级党组织派回扶风的李特生、...[详细]

汤涤俗 [公元1903年-1966年]

  • 汤涤俗(1903—1966) 扶风县五泉乡(今杨陵区辖)汤家村人。12岁人易俗社学戏,工丑角。他酷爱秦腔戏剧艺术,又聪慧好学,在毕生丑角表演中,创造了众多诙谐、风趣的艺术形象,与苏牖民、马平民并称为三大名丑。扮演的成名角色有《新审判》中的判官、《柜中缘》中的淘气、《白丁修书》中的学究...[详细]

王焘 [宋][公元670年-755年]

  • 王焘(670~755年)唐代著名医学家。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贞观名臣王珪之孙。他少时体弱多病,为治病接触了许多名医,及至成年,发奋学医,阅读了大量医书和文献资料,历30年的努力,撰成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一书,为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则天称帝时,王焘以祖父的官荫入仕,初任徐州...[详细]

王檝 [元]

  • 王檝 字巨川,元代名臣,凤翔虢县(今宝鸡县)人。父霆,在金朝任过武节将军、麟游主簿。王檝风流倜傥,年弱冠,举进士不第,遂入终南山,潜心读书,对孙、吴兵法,尤为留心。金泰和中,檝又试,不中,便上疏朝廷,论天下形势和经世急务等,得金章宗嘉许,即任为缙山元帅府给事中。又因元帅高琪推荐,特赐进士出身...[详细]

王伯明 [公元1870年-1942年]

  • 王伯明(1870—1942) 又名兆离,扶风县法门镇七里桥村人。光绪十三年(1887)应道试,获第九名。光绪十五年(1889)在咸阳天阁寺第一义塾任教,增设亚铃体操课,结束了陕西教育界没有体育课目的历史。宣统三年(1911)任省临时参议员。民国4年(1915)任省教育厅社会科科员,住...[详细]

王伯直 [公元1898年-1968年]

  • 王伯直(1898—1968) 名侃,字伯直,宝鸡县周原乡南王村人。幼年受父启蒙,继就读于宝鸡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宝鸡市西街小学)、西安中学。民国12年(1923)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法律系。因家庭经济拮据,为解决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开支,经当时农商部次长刘治洲介绍,一边读书,一边在部里临时做事...[详细]

王步瀛 [公元1852年-1927年]

  • 王步瀛(1852—1927) 字仙洲,号白麓,晚号遁斋。先祖为-县人,明洪武初年移民时迁入陕西眉县金渠镇河底村。 他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父系道光时举人,曾出仕紫阳训导。步瀛自小天资聪颖,入读之后酷喜《四书》、《五经》,常以先哲为楷模,严律己身。应童试而连中附生、增生、廪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