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宝鸡市> 凤翔人物

王檝

[元]

王檝为[元]

  王檝
  字巨川,元代名臣,凤翔虢县(今宝鸡县)人。父霆,在金朝任过武节将军、麟游主簿。王檝风流倜傥,年弱冠,举进士不第,遂入终南山,潜心读书,对孙、吴兵法,尤为留心。金泰和中,檝又试,不中,便上疏朝廷,论天下形势和经世急务等,得金章宗嘉许,即任为缙山元帅府给事中。又因元帅高琪推荐,特赐进士出身,授副统军,驻守涿鹿。
  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檝督军迎战,鏖战三日,兵败被俘,临刑从容镇定,神色自若。成吉思汗问:“你怎么胆敢抗拒我师,难道不怕死吗?”檝答:“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成吉思汗“义而释之”,授都统,佩带金符,便往山西一带招集溃兵。蒙古大军久攻雄州(今河北雄县)不下,檝入城,说以利害祸福,终于促成节度使孙吴举城投降。元太祖九年(1214),授檝宣抚使,从大将三合拔都、太傅猛安率兵南征,围中都(今北京),翌年五月中都降。中都饱受战火洗劫,“城中绝粒”,饥民遍野,人相食,檝向三合拔都等人说:“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遂准许军士以余粮进城转粜。继又说服三合拔都,差官去卢沟桥,从陆续撤退的军队中将掠夺的耕牛按十分之一的比率抽出数千头,分发给中都邻近几县,此举颇受人民称颂,也使战乱后的农业生产较快得以恢复。战争告一段落后,随猛安入觐成吉思汗,授银青荣禄大夫,仍前职,兼御史大夫,世袭千户。
  此时,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等地复叛,成吉思汗命王檝率三千军讨叛。是役,俘军民万口,元驸马孛秃拟全部诛杀,王檝劝道:“羊群走东走西,还是在于牧人驱赶!羊儿知道什么呢?将叛变渠帅杀掉也就够了,胁从之辈,强壮者充实我军,体弱者使为农,……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为什么定要斩尽杀绝呢?”孛秃说:“这些人反复无常,你保得住他们不再反叛?”檝答:“可以”。于是檝向孛秃具文作保,使万余众免受杀戮。
  连年的战争掠夺,蒙古军队俘获、搜罗了大批工匠,成吉思汗选派王檝管理。中都的庙学毁于战火,王檝召集工匠在金朝枢密院旧址重新营建。事竣后,春秋两季王檝带领诸生行释莱礼,“仍取旧岐阳石鼓列庑下”。使当时文化落后的蒙古族,逐渐接触了汉族文化。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王檝随蒙古军攻西夏,行至秦州,大军为河所阻,成吉思汗向诸将问计,皆无良策。是夜,王檝督士卒搬木运石,至拂晓桥筑成,大军得进。宋绍定元年(1228),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监国,王檝受命领省。值中都附近多盗,骚扰州县。为了中都安全,王檝调集人役引水环城,一切费用由王檝向商贾赊借,毫不敛及于民。待人心安定后,又遣儿子守谦领兵剿除盗患。
  元太宗二年(1230),王檝从拖雷进军关中,克凤翔,回家乡广寻亲族,得族人数十口以归。太宗五年(1233)奉命出使宋朝,受到隆重接待。前后出使宋朝五次,因忧虑议和未成而得疾,卒于南,宋王朝从优抚恤,“仍遗使归其柩”,葬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