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晴云(咸丰至光绪年间人,生卒年月不详)温县-村人,温县小刀会首领之一。殷对豪富官衙十分痛恨,平时就有劫抢豪富以济贫困之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于省令田赋改折(改地丁征银为征钱),实则寓加于改,扩大浮收至一倍多,怀庆府各县人民闻之哗然,多有抗拒行动。殷晴云也四乡奔走,联络号召,约...[详细]
原国胜1956年生,男,汉族,焦作市九里山乡陆村人。被上海媒体誉为"铁鞋奇人"。1979年,被招进了焦作矿务局演马庄矿,成了一名采煤工人。1984年,调到离家较近的九里山矿。 1985年秋,原国胜隐约感到右小腿发麻并伴有疼痛。半年后,腿部开始肿涨,疼痛逐渐加剧,局部皮肤开始发紫变黑,连走路都...[详细]
原金沣,1917年生,武陟县圪垱店乡小岩村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文(水)交(城)支队参谋长、西北军校大队长、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师长,政治学院大队长,总参三部后勤部副部长、部长。 ...[详细]
原循慈(1896—1981)名孝友,字循慈,温县北平皋村人。1923年考取北京大学,1926年曾参加“3·18”惨案的--。就学期间,还上 书河南省政府,陈请在家乡北平皋村开设集贸市场和创办邮政代办所,经年余获准。1929年大学毕业后,执教近四十年。自1950年起,历任温县1一一4届县人代会代表...[详细]
原远(1913~1947),许良乡狄林村人。1937年12月到山西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分配到八路军129师,先后担任排长、连指导员等职务。后凋到敌工部,负责豫北情报工作。 1940年春,原远奉上级指示,到柏山镇与刘甫成等几个地下党员,以开烟坊为名,进行地下...[详细]
原振芒(1915一1946)女,出生于东马村贫农家庭,婚后家在北平皋。1945年秋,她积极参加反奸反霸斗争,带头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创建了村农会,任本村首届妇女主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她未及离村,被“还乡团”将她与其夫、子同时逮捕。匪徒凶残地以割其夫双耳,杀其...[详细]
岳邦珣(1913一1970)曾用名芦白,笔名岳秋苇,温县夏庄村人。1928年秋起,先后就读于武陟省立十四中,开封省立高中,国立北京师大,西安临大(为北大、北师大、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合成)等校。 1937年秋,经璩含玉介绍,加入“民族青年先锋队”,参加平津-学生会主办的刊物一一《怒吼》的编撰和发...[详细]
曾铎(1887—1938年),字警吾,号半掘,沁阳城内人。上海中华大学(工学院前身)毕业,先后任职于焦作福中公司、矿务大学、沁阳培元中学。后因不满当局的 统治,乃愤然辞职。专致于书画艺术,尤擅长竹子兰草。民国初年,曾以竹、兰等条幅回赠于佑仁。20年,警吾的20多幅作品参加河南救灾义展,有两幅竹兰...[详细]
张璋(1917~),曾用名鸿纲、王光明,郊区恩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中共博爱工委书记,其间,他利用小学教员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展"民先"组织,培养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建立了中共党组织。1939年9月,张璋到"抗大"一分校学习。1941年秋任中共北方局秘书...[详细]
张伯华(1904-1952),本名汉英,字伯华,曾化名张自清,孟县吉利村(今属洛阳市辖)人,富农出身,1914年入村塾读书,1921年在冶戍镇孟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上学,毕业后考入设在沁阳的河南省立第五甲种农校。1927年经人介绍到驻滑县周民革命第二集团军梁寿恒部史旅旅部军需处任准尉秘书3个月,不...[详细]
张长景,1936年生,孟县西虢乡西逯村人。共产党员。一级飞行员。 张长景1956年参军,入第十四航校(成都)学习飞行,1960年毕业。历任飞行员、飞行教员、民航第十六飞行大队副中队长、副大队长兼参谋长;民航第十五飞行大队副大队长、民航湖北省管理局副局长。1985年5月任民航河南省管理局局长(...[详细]
张敞孝,1926年生.孟县城关乡小坡掌村人。1945午9月参军,1947年12 月入党。历任战士、连队文化干事、连政治副指导员、指导员、营政治副教导员、团政治处青年股副股长、团政治助理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组织处处长、团政治委员、广州军区一〇三地区工程指挥部政治委...[详细]
张春斗(1884-1962),字薇辰,后署名文辰,孟县张厚村人。 张文辰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事业。临碑法帖,一丝不苟。每闭门临池、日课数百字,从不间断,且专心致志。即使外出,文房四宝也随身带之。或有空闲,却端坐临习,旁若无人。文辰初临褚遂良帖,几于乱真;后又涉猎汉隶,钟鼎各体,学而不厌,求素不...[详细]
张春花(1927~1980),女,上庄乡上庄村人。她有4个儿子,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常常教育他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好报效祖国。1976年,三儿子中学毕业后,她送子参军,并教育孩子到部队好好练武,学好本领,保卫祖国。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三儿子光荣牺牲。噩耗传来,张春花心里虽然很难过,但她...[详细]
张德甫,1910年生,武陟县城关乡东马曲村人。北京私立大学肄业。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教师、科员、区队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小学课本编委会副主任、主任等。1932年,在北京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36年被党营救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航...[详细]
张德志(1900~1975),字伯明,郊区王褚乡恩村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习医,17岁首次出诊,投药三剂,便治愈一位"绞肠痧"患者。 1943年,伤寒病流行,他背负自己配制的20余斤防治药丸,到各村施舍,救活不少病人,众乡亲馈赠其一块"奎元"匾额,赞其医德。他任焦作市人民医院中医师期间,接...[详细]
张方来(1906~)乳名铁头,郊区定和村人。12岁-到煤矿当童工,受尽压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22日夜,张方来与8名中共地下党员袭击了国民党焦作镇 局。 1934年春,张方来任中共焦作特区委员会书记。他积极贯彻省委《关于如何开展李封李河矿工工作的指示》,组织李河矿...[详细]
张凤翙(1881——1958年)字翔初,原籍沁阳市木楼乡张庄人,后迁往陕西。 张凤翙自幼聪颖,学业优秀。清光绪年间中秀才,名列咸宁县同榜第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三十年(1904)毕业,被清政府选送日本学习军事。三十二年(1906年)在振武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士官学...[详细]
张化民(1923~),原名汉升,曾用名张磊,郊区东于村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7月入伍。历任干事、书记、指导员、股长、教导员、速成中学副政委、副师长、军区军训部长、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军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正军职顾问等职。参加过洪洞、上党、洛阳、淮海等战役、战斗。曾立大功2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