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勋 (1933.6—) 笔名云石,河北新安人。擅长中国画、雕塑 、陶瓷艺术。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历任创作组组长,曾在轻工业部604厂研制中国水印艺术,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外联络部、美术部 、展览部、副编审。作品有雕塑《炼钢工人》、《向秀丽像》,中国画《白荷》、《梅、兰、竹 、菊...[详细]
徐有功(?年—702年),原名徐弘敏,唐洛州偃师县人,徐文远之孙。他为官刚直不阿,敢于依法办案。 徐有功初为蒲州司法参军,后袭封东莞县男。他为政行仁义,不轻易用刑,所以民众深服其能。累迁至司刑丞。 徐有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连武则天,他也敢与“争枉直”,曾数次犯颜抗争,坚持正义。有时为...[详细]
杨源懋(1886~1912.6),字勉斋,河南省偃师县人。青年时代就有大志,19岁中进士。按当时风俗,应设宴报喜亲友。杨源懋视列强侵略为国耻,不以中进士为个人殊荣,坚决"不开贺、不送报单"。在等候主考官引见的空闲,去天津考察社会情况,在租界亲睹洋人横行,认为"今日之租界实为以后洋人统治城市",深...[详细]
杨振熙 (1945.11—)河南孟津人。擅长中国画、书籍装帧。197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历任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画册室美术、编审。作品《巍巍太行》获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展览优秀奖;《太行银河岁月》入选中国画三百家展;《文天祥传》等入选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中...[详细]
姚俊中(1939.11—) 河南汝阳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1956年考入西安美院附中,1963年升入西安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到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中学,后任林业局俱乐部美术员。1975年调河南大学美术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作品《秋 菊》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惊涛》、《报喜》、《永照千秋》...[详细]
张青渠(1944.3—)河南偃师人。擅长中国画。1959年入郑州艺术学院,197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历任长沙市群众艺术馆美术专干,湖南《支部生活 》杂专社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屈原与离骚》曾获优秀作品奖,《屈原九歌图卷》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不眠的夜——刘少奇同...[详细]
张治安(1944.4—)河南洛阳人。擅长中国画。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书记,广东省美协副主席。《驻春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有《登高临远》、《早春》、《知春图》、《落 红》等。发表论文《画里的潮声》、《得意忘形》。 ...[详细]
张子杰,名行廉,又名三俊、静波、志杰。1916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张沟村。1945年5月在陕县宫前区永昌河畔英勇就义。生前,任陕县宫前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张子杰,毕业于白沙县立师范。当时正值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他主动联络邻近乡村进步同学,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详细]
赵晓苏 (1952.10---)1978至1980年洛阳师专美术专科毕业,1980年至1984年河南大学地理系美术制图任教辅,1984年至1994年开封日报社从事美术工作,1995至1998年南方周末报从事美术工作,1998年南方日报美编主任。主要成就:*1989年漫画《靠井吃井》参加“第七届全...[详细]
赵舟进(1931.11—)河南洛阳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5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1956年入中央美院油画系干训班习画。后在郑州艺术学院、开封师院任教,曾任河南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素描教研室主任。作品有水彩画《清静沟的晨 光》;中国画《俺村的旅游区》、《黄河之水天上来》、《青龙岭写照》;...[详细]
种(Chóng)师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详细]
长孙俭(492年—569年),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他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18岁时,长孙俭即为员外散骑侍郎,随从尔朱天光定关中。北魏末年,关中与全国一样,局面非常混乱。大将宇文泰被派往夏州,他以长孙俭为录事参军,非常器重。后关中军事首领贺拔岳被杀,宇文泰急忙赶赴平凉,收拾残局。凡有大事,...[详细]
单超(?年—160年),东汉中后期宦官,洛阳人,汉桓帝时,因参与诛灭外戚势力,被封为新丰侯。 汉桓帝初年,单超任中常侍。当时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桓帝的皇后,他自己为大将军。梁家亲属及其势力布满朝廷内外,他们飞扬跋扈,相互间依仗权势,肆无忌惮。连汉桓帝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因此,心中常怀不满...[详细]
杜夔,字公良,洛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东汉末年至魏文帝年代。他精通音乐,不仅熟悉乐器的制作和演奏,而且对音乐理论也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古代著名音乐家。 杜夔自幼聪明过人,对音乐特别感兴趣,曾向许多名家学习音乐知识及乐器的演奏。因此,他对金、石、丝、木、竹等材料所制的钟、铙、埙、鼓、琴、弦...[详细]
侯刚(?年—525年),字乾之,北魏洛阳人。他出身寒微,但因善烹饪而入宫,历孝文、宣武、孝明三朝,曾权倾一时,特别是胡太后执政时期,他颇受宠信。 孝文帝时,侯刚因善于烹饪,能做一手好饭菜,所以常出入宫廷。后被封为中散,又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他忠心耿耿,服侍孝文帝多年。宣武帝因他耿直,遂赐名...[详细]
黄守才(1603年—1663年),字完三,又字英杰,号对泉,明末清初河南偃师人。他深谙水性,善治水,被人民誉为“河神”。 黄守才自幼父母双亡,由母舅刘氏抚育长大。由于家境困难,黄守才十几岁即开始自谋生路。他以划船为业数十年,故对水性甚为了解,而且他聪明好学,善于动脑子,故知河理,善于疏水导河...[详细]
雷英夫(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 任山西新军教导师军士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军委总参谋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参谋长...[详细]
李绿园(1707年—1790年),字孔堂,号绿园,祖籍河南新安。一生著作颇丰,而《歧路灯》最为重要。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豫西大饥,李绿园的祖父携全家逃荒到宝丰县落户。李绿园幼时随祖父读书,后入当地义学,13岁应童子试,其后在科举道路上并不顺利,直到1736年30岁才中举,后居开封1...[详细]
李梦男,生于河南洛阳,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央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2006年,在《常回家看看》当中饰演“姚建国” 。2008年,凭借《马文的战争》中的李义一角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2010年,参演《生死依托》饰演“赵春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