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洛阳人物

杜夔

[三国]

杜夔为[三国]

  杜夔,字公良,洛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东汉末年至魏文帝年代。他精通音乐,不仅熟悉乐器的制作和演奏,而且对音乐理论也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古代著名音乐家。
  杜夔自幼聪明过人,对音乐特别感兴趣,曾向许多名家学习音乐知识及乐器的演奏。因此,他对金、石、丝、木、竹等材料所制的钟、铙、埙、鼓、琴、弦、筝、笙、竽、箫、笛等乐器皆很精通。他还对当时各类音乐界的名师进行深入研究。如善咏雅乐的邓静、尹齐,能歌宗庙祭祀之曲的尹胡,通晓古代舞蹈的冯肃、服养等人,杜夔皆加以细致研究,取其所长,为己所用,使自己的理论及实践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很快,他就能制造出各种精美的乐器。
  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肆”。为了继承发掘古代的乐理,他收徒讲学,向学生传授自己的音乐知识。经他培养的学生,不少人成为当时的音乐精英,如洛阳人邵登、张泰、桑馥都曾官至太乐丞,下邳陈颃曾为司律中郎将。
  汉灵帝时期,杜夔为雅乐郎,中平五年(189年)因病辞职。后为避战乱,投奔荆州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占领荆州,杜夔又归曹,为军谋祭酒,参与处理太乐事宜,并受命创制宫廷雅乐。由于杜夔对音乐的高深造诣,所以他仅凭耳朵,就能辨听出铜钟的含铜量。曹操为丞相时,有一位叫柴玉的铸钟名匠,技艺精细,曾造出不少乐器,后来为宫廷制钟时,在原料上偷工减料,-自肥。杜夔听出问题后,向曹操作了汇报,经审事实确实如此。曹操大怒,将柴玉贬去养马,同时,也更加佩服杜夔。
  魏文帝黄初年间,杜夔被任命为太乐令、协律都尉,并负责校正国家乐律。但魏文帝却更喜爱柴玉。由于柴玉因杜夔而被贬,文帝心中深感不乐,总想找机会捉弄杜夔,有一次,在一个宾客-上,文帝故意让杜夔吹笙奏琴,杜夔面有难色,文帝不悦。不久,杜夔即被罢官,后忧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