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1912~2005)庆云县李壮宇村人。1933年,惠民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在本村小学当教员,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进行爱国反帝宣传。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渤海边区津浦支队宣传队队长、东平县四区区长、范县政府民政科长、卫南县县长兼县大队长(十五团...[详细]
王传和,男,1949年生于临邑县宿安乡小营村。中专毕业,馆员,1970年一1976年在中小学教书,1977年一2000年在文化馆及宿安乡文化站,其中任管区书记十四年。2001在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至今。从学生时期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被山东作协出版《山东作家辞典》收录并作简介,2003年由中国文...[详细]
王从贵,男,1941年11月生,山东禹城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现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三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政协山东省第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自196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分予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十余项课题的研究,在三个不同的研...[详细]
王方都(?~1944),男,汉族,共产党员,夏津县六区干部,为人坚毅果敢,沉着而有谋略,待人和气,为群众利益,为党工作不辞苦,积极认真。受到当地群众一致赞誉,并且经常得到上级表扬。 1944年春,由于村中奸细告密,国民党顽军张栋臣(外号张八师,俗称张八)部将王方都逮捕,对其严刑拷打,逼其说出...[详细]
王浩(1921—1995)安头乡王举人村人,著名教育家王祝晨之子。美籍华裔数理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科学家。1939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中;1945年,获硕士学位;1946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1948年获理学博士,并留校,任初级研究员、助理哲学教授;1953年起,开始从事计算机理论与...[详细]
1.人物简介王焕琦,男,汉族,1949年11月出生,宁津县张大庄乡王壕村人,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71年参军,1973年入党,1976年退伍回王壕村务农。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年7月至2003年10月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远去的岁...[详细]
王克寇(1916—1944)原名王汝清,鲁西北四区基干二团政委。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大小战斗百余次,对党忠诚,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在鲁西北地区声望很高。1944年5月,王克寇率部队攻打东阿县牛角店伪军部,不幸中弹牺牲。 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详细]
1.人物简介王培元男,1959年9月出生,祖籍河北省吴桥县,在宁津县妇幼保健院工作,词作家(国家二级作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宁津县音协主席、县政协委员。 2.发表作品出版诗集《五月榴花》,歌词集《春天从心里出发》、《亲亲的老百姓》、《有娘叫最幸福》。先后在《词刊》...[详细]
王洽,字和仲,临邑县沙河子村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历任东光、任丘、长垣知县。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王洽上任东光知县后,他遍访百姓,体察民情,众官和百姓都非常佩服他。他得知有一伙以“苟良信”为首的强盗,经常在东光一带掠抢百姓的财资,以至于民不聊生。...[详细]
王世楷(1886~1950)字俊千,德州市丰华街人。自幼从兄读书,清末秀才。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校,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尤以数理化为佳。参加毕业考试,名列全省第一。1910年(清宣统二年)回德州,在城内创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第二高等小学),为第一任校长。因改革教育成绩...[详细]
王一杠(1881~1956)原名王青山,庆云县人,民间艺人。幼时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后师从当地戏班学练武丑。因其身材矮小,骨瘦如柴,被人谑称“王一杠”。不几年,王一杠技艺渐长,开始跟班闯荡江湖。不久,辞别家乡,赴营口拜师学艺。几年后,王一杠技艺大有长进,日臻炉火纯青,并不断融合其他名派之长,形...[详细]
王占山,又名王飐山,字千寻,号卧遊山主,1938年生于山东德平县。1963年毕业于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师资系国画专业。系邢侗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书画学会高级会员,德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等,于2000年退休。 19...[详细]
王之翰(1912~2000)庆云县柴林庄村人。1932年,就读于河北泊镇师范学校,参加“中国作家左翼联盟”。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秘密联络进步同学组织“救国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发展进步力量。1935年9月,王之翰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庆云县第一高小教书。当时,正值反动当局-“马颊河大...[详细]
万钧(1912~1984)原名姚少伶,曾用名姚任远、姚少简,庆云县小屯村人。1920年,万钧随全家逃荒至关东丰县。1929年,回到家乡,考入无棣县立乡村师范。1931年毕业后,万钧在本村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庆云、无棣一带开展党的活动。1934年4月,万钧受中共津南特委...[详细]
魏鸿德(1920.8~2008.1),男,汉族,山东省夏津县人。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教育部农学学士学位,系中国农学会、中国棉花学会会员。1943年8月任四川空军中学教务科理化教员,1947年1月任河北农业改进所技士。是年10月转入山东省立农学院先后任助教、省农学院附设农业...[详细]
魏兴南(1910年9月~1986年4月)曾名魏烈忱,男,汉族,山东禹城人,中共党员。1935年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山东和四川的中学作国文教员,1942年起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中文系讲师,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文系副教授、教授,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到...[详细]
温佩青(1912~1996)曾用名温炳伦,庆云县孟家村人。温佩青就读河北省立第九(泊镇)师范期间,参加 斗争,举办工人夜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4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毕业后,温佩青回到庆云,与范普权、王之在板营镇高小任教,建立中共党支部,任支部书记,...[详细]
吴鸣皋(1888~1947)字鹤双,庆云县崔东南村人,书画家。吴鸣皋出生于富裕家庭,天资聪颖,性情狷介,不拘小节,受业于书画名家刘业村,得其真传,书画技艺较有名气。壮年时,吴鸣皋游历京、津各地,广交名流,画艺水平日渐精湛。中年后,吴鸣皋归居乡里,无棣、盐山、沧县、乐陵、阳信等地慕名求画者络绎不绝...[详细]
吴钟(1732~1822)字弘升,回族,清代海丰县(今庆云)后庄科村人,八极拳创始人。《吴氏家谱》记载,吴氏祖籍安徽歙县,明永乐三年(1405年)因高祖吴荣特授河间府沧州盐运分司迁至河北沧州,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吴氏第六代吴师孟落户后庄科村。 吴钟为吴师孟曾孙,祖父吴玉书、父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