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德州市> 临邑人物

王洽

[明][?-1630年,明朝兵部尚书]

王洽为[明][?-1630年,明朝兵部尚书]

  王洽,字和仲,临邑县沙河子村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历任东光、任丘、长垣知县。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王洽上任东光知县后,他遍访百姓,体察民情,众官和百姓都非常佩服他。他得知有一伙以“苟良信”为首的强盗,经常在东光一带掠抢百姓的财资,以至于民不聊生。王洽先是对苟良信不问不闻,后又设宴把苟良信“请”到县衙。席间,王洽面对匪首大胆、沉着,晓以利害,劝其归顺官府,见苟良信不肯服从,果断下令衙役将苟良信逮捕斩首示众。从此,东光县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天启三年,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洽奉旨巡抚浙江,免税赈灾。王洽到浙后,认真调查灾情,决定开启官仓,赈济灾民,并为灾民免去赋役。王洽回京复命时,浙江百姓十里跪送。因王洽浙江赈灾时开启官仓属先斩后奏,故而受魏忠贤陷害,辞官归里。
  崇祯皇帝登基以后,诛杀魏忠贤及余党。崇祯元年(1628年),王洽复职,任工部右侍郎。崇祯皇帝召见众臣,惊奇王洽仪表颀伟,相貌不凡,当即擢升任兵部尚书,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和武备。王洽上疏陈述十条;严责帅、修武备、核实兵、衡将材、核欺蔽、惩睃削、勤训练、厘积蠹、举异才、弭盗贼。据《明史》记载,王洽还向天启皇帝提出过军队屯田的建议,他在奏文中写道,“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今辽东、永平、天津、登、莱沿海荒地,及宝坻、香河、丰润、玉田、三河、顺义诸县闲田百万顷……乞敕诸道监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军食无缺。”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七日,清兵攻陷大安口,京城告急。王洽急征全国十路兵马驰援京师。十一月初十,督师袁崇焕、巡抚解传经、总兵祖大寿等十路兵马先后赶到,但都无法阻挡住清兵的进攻,崇祯皇帝大为震怒。兵部侍郎周延儒、检讨项煜乘机诬陷王洽入狱。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王洽病死狱中。
  王洽对书法最大的贡献是镌刻了《来禽馆真迹》。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病逝后,遗留下大量的手稿信札。为了纪念邢侗,王洽广泛搜集了邢侗晚年书札墨迹,花费重金从江南聘请了名工刻手吴尚端上石,前后三易其刻,耗费6年的时间才完工。共七卷四十八石,以天、地、元、黄、宇、宙、洪分签标题,其中名人跋语一卷,千字文一卷,另五卷为邢侗晚年手迹。每卷的卷首都刻有王洽题名的“来禽馆真迹”和“瑞露馆”、“王氏家藏”两方印章,另有一卷刻有“来禽馆真迹续刻”七个字和王洽的两方印章。瑞露馆《来禽馆真迹》大多是邢侗写给朋友的书信,多数是在万历三十年(1602年)以后写的。作品笔式流动,俊拔刚断,纵横排荡,基本代表了邢侗特有的书法风格,受到了董其昌、李维桢、黄克赞等人的大力推崇。与邢侗齐名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跋:“蔡忠蕙公书画锦记,每字书数字,择其合作者存之,名为百衲碑。邢太仆千文亦然,乃荟萃而成,即入石,谁知为碎金者”,“成翰墨林中一段奇事也。”明朝东莱太守刘重庆跋:“子愿先生文追汉魏,一字不轻下,书追钟王,一波不苟作……。”
  王洽与邢侗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邢侗侄子为妻。王洽一直以晚辈身份对待邢侗,王洽刻瑞露馆《来禽馆真迹》时,曾得到邢侗儿子邢王称协助和邢侗女婿乐陵人史高先的资助。家境败落以后,其后代将石刻当入临邑东关当铺中,史高先到临邑探亲,出资赎出带回乐陵。王洽还著有《奏疏》多卷,《瑞露馆文集》、《吾鼎斋尺牍》等。   王洽相关

明朝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年)

  同名人物:
王洽 (323~358)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晋]

  同年(公元1630年)去世的名人:
刘策 (?~1630) 云南省楚雄武定县
王象乾 (1546~1630)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
郑贵妃 (1565~1630) 明神宗朱翊钧宠妃 北京市大兴区
刘思诲 (1570~1630)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
葛贤 (1568~1630) 明末市民运动首领 江苏省苏州虎丘
郑贵妃 (?~1630) 北京市大兴区
+ 更多公元163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