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镜清(1900—1963)又名刘志平,字涟漪。招远县(今招远市)东良村人。国民党党员。国民党中统特务。历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组织部长、外交部亚州司司长、国民党中央参议员、“国大代表”、南京市法院院长、台国民党-“-”等职。 ...[详细]
刘儒英(1907—1944)原名刘宝臣。招远市南院镇牟疃村人。1930年招远师范毕业后, 去黄县下丁家教学。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秋,任中共招远特支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张子良、李厚生等人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部,是县队部领导人之一。1938年4月,任招远特支书记...[详细]
刘慎谔(1897—1975)字士林。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岬河村人。植物学家。1918年,刘慎谔考入保定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1920年,在法国郎西大学农学院及蒙彼利埃农业专科学校学习。1926年,毕业于克来孟大学理学院,获硕士学位,又入里昂大学理学院和巴黎大学理学院深造。在里昂参加“中...[详细]
刘世传(1894.3.26—1964.3.4) 字书铭。蓬莱县(今蓬莱市)温石汤村人。齐鲁大学校长。 人物简介 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鲁大学,于1924年公费赴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国际公法,获政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任教。著有《国际公法大全...[详细]
刘耀文(1917—1984)又名王墨林、刘新玺。掖县人。193 7年在掖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任中共清河特委组织科长。1940年12月后历任中共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委员会书记、中共长桓县委书记、中共沾利滨工委书记、中共滨县县委书记...[详细]
刘元宪(1908—1968)牟平县唐家夼村(今唐村) 人。194 1年组织抗日游击小组。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民兵巧布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40多名,缴获大宗敌人武器、弹药。1947年被授予“民兵英雄”、“0大王”称号。1968年在家乡病故。 ...[详细]
柳运良(1920—1948)栖霞市臧家庄镇东寨村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侦察员、 警卫员和班长、排长等职。1948年4月,攻克潍县城时,突击连遭到敌方暗堡群的阻击,柳运良指挥全排6次爆破,6次获胜。在爆破最后一个火力点时,由于爆破手伤亡过大,前进遇到了困难,柳运良便亲自抱起0包,迅速逼近目...[详细]
刘仲益(1895—1970)海阳县(今海阳市)新庄头村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书记。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中共莱阳中心县委组织干事, 在海阳西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9月,任中共海阳特支书记。次年8月10日,组织10余人袭击黑石嘴盐务所,缴获一批...[详细]
刘子山(1877—1948)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童年读过私塾,14岁独自到青岛谋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刘子山开始为德国建筑师当翻译,同时为人代办建筑材料。1910年,在青岛独资开设福和永木材行。次年,又买下海西旧窑场,将其扩建成福和永窑场,-洋式红色...[详细]
李维藩(1901—1937)别号北屏。莱阳人。国民党上校团长,抗日将领。1925年初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少校团副、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第六十七师四二团上校团长。 1937年8月,率部坚守淞沪罗店阵地,与日军激...[详细]
李宪刚(1930—1971)黄县(今龙口市)西三甲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飞行员。 1945年5月,由北海中学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及国土防空作战中, 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 1951年10月,在朝鲜战场与战友击落击伤敌机后...[详细]
李希尧(1910—1945)又名李日新。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西解甲庄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1945年“抗大”学习毕业后,曾任热河省土改工作队队长。被林东县地主武装杀害。 ...[详细]
李一真(1892—1973)名喜诚,号忠展。黄县(今龙口市)北马镇西村人。早年在湘、沪办学。后去吉林、锦州、厦门大学执教。1954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为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委员。他精研文史,著述有《阳明学》《孔子教学法》《醒梦草堂文集》等。相关院校: 厦门大学同年(公元1...[详细]
李永江 (1931—1950)栖霞人。1944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48年9月23日,在济南战役中,他第一个登上城头,靠一支 几枚手 ,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守住了突破口。战友们登上城头后,向城上守敌发起攻击,他只身单枪生俘敌人20多...[详细]
李泽洲(1907—1949)福山县汗河村人。1942年夏,李泽洲参加了福山四区区中队。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区中队副队长、队长,后又担任县武工队队长。 1947年11月的一天,李泽洲带领40多名队员从400多名还乡团分子手中救出100多名民夫和大批粮食,县委授予县武工队一面“救...[详细]
李子初(1880—1957)名恒瑞。黄县(今龙口市)遇家村人。实业家。出身商业世家,幼时就学于村塾,22岁去日本留学,专攻经济,四年后学成归国。不久,再次去日考察。1912年归国后一直从事实业,肇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是其经营的实业之一。清末民初,“肇兴”一问世,就与英商“太古洋行”展开经济、政治斗...[详细]
鲁纪华(1921—1979)招远县(今招远市) 车家泊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对外联络局局长,上海市基建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等职。 ...[详细]
卢景贵(1881—1967)字介卿。掖县(今莱州市)西南卢家村人。1913年被选送美国留学。1918年回国任教。1923年后,先后任某铁路局局长、路政主任委员、技术处长等职。 “七七”事变后,避居天津专心著书。1947年2月,被聘为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顾问。1967年9月7日于天津病逝。著有《高等...[详细]
吕云章(1893—1974)女。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东留公村人。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北京市国民党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妇女部干部、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党部社会部妇委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国民党第六届中执委委员、--。主编《妇女之友》《革命的妇女》《浙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