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士弘,字愧曾,长汀濯田陈屋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清康熙元年(1662)任广信府推官,为政清廉,听断精明,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释放无辜数百人,人们称赞他为“黎青天”。康熙三年,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百姓离乡背井,士弘前往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详细]
李树铭,字奇勋,号惕生,以字行,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长汀城关。五岁丧父,家境清寒,15岁考取秀才,17岁任私塾教师,20岁在一纸商处任账房先生,宣统三年(1911)自行开设泰安纸行,随后又独资或合资在潮州设长安纸行,佛山设长连纸行,广州设长兴纸行,香港设汀州纸行,泰国设广福烟草公司,成为...[详细]
刘彬,原名家树,民国元年(1912年)8月生于上杭蓝溪镇冯石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8岁因家境贫寒辍学,13岁拜师学吹鼓手。 民国17年(1928年),在师傅胞弟刘斯春带动下,参加-队,后改为赤卫队。18年9月,红四军及地方武装攻克上杭城后,刘彬在城关参加肃清隐藏-等工作,此时加入...[详细]
刘昌,1913出生,福建省长汀县四都区荣坑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古城游击队,次年编入闽西红十二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进入彭杨学校政治营学习,同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后任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警卫连指导员,独立二营政治委员,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连指导员,第...[详细]
刘坊,原名琅,字季英,别号鳌石,在城里(今临江镇)人。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七月七日生于云南永昌县。祖父廷标,明末任云南永昌代理知府,以不降张献忠部将孙可望,于永历元年自尽。父之谦,官至户部主事,十三年,清兵攻下云南,因不愿薙发被炮烙死,其家80余人殉明,当时刘坊随母外出幸存。此后,母子相依...[详细]
刘录长,民国3年(1914年)1月18日生于上杭稔田乡歧坑村。7岁入私塾,10岁辍学在家放牛。 民国18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2月,参加赤卫队;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福建省军区警卫营三连任班长。20年夏,在省军区司令部警卫班当警卫员。尔后,被调闽粤赣省委警卫班当警卫员。同年冬,被...[详细]
刘禄长(1914-1980),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歧坑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团宣传干事、宣传队队长,红军学校军事营第6连指导员,中央教导师第3团2营连指导员、连长,红一军团第2师四团3...[详细]
刘明福 (1905~1934.11) 刘明福,又名明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于连城(原长汀)罗坊萧坑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刘生方(又名高举),系忠厚老实的农民,除租种几亩薄田外,靠肩挑石灰挣点力资买米养家糊口。 民国18年(1929),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后,罗坊、萧...[详细]
刘棠(生卒年月不详) 刘棠字君美,北宋龙岩和睦里(今漳平新桥)人。哲宗庚午(1090)科举名列榜首,并由开封府送京应试。次年中进士。授枢密院编修,编成哲宗御书。后任利州路提举学事,旋提举两浙常平。居官有善政。至任朝请郎时,告老归里。棠有文才,他的3篇文章《纲举而网疏赋》、《舜不穷其民论》、《...[详细]
刘万里(1875~1953年) 刘万里,字斗南,桂林乡人。武庠刘龙飞的长子。19岁入庠,23岁补廪。光绪壬寅科(1903)中举,是漳平县最后一个举人。依例截取盐场正堂,加同知衔。但他无意仕途,家居不出。1913年(民国2年)被选为国会众议员,1923年参加曹锟贿选。1927年被举为县参议。同...[详细]
刘心法,字阶传,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十八日生于上杭胜运里(今稔田乡丰朗村)。幼时曾读过私塾,后转入作新小学读书,成绩优秀。15岁时,见父佃耕、挑担,艰辛养家,便弃学拜师学木匠手艺,随师到县城建店造房,制作家具,除学会师傅全部手艺外,还向其他名师高手学会木雕、泥塑和油漆等工艺。 民...[详细]
刘秀实,字乘时,号文敬,胜运里干田村(今稔田乡官田村)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年间中举。初任四川顺庆知府,后任江西饶州知府。永乐年间,从饶州返乡,见家乡土地平衍,人居稠密,田多水缺,一遇天旱常减产乃至失收,心里焦急。他沿溪察看时,发现距村上游数里处可引水,便倡议在此筑一大陂。陂成后又组织村民从右岸...[详细]
刘宜辉,长汀古城梁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民国六年(1917)考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时值“五·四”运动前后,他在校积极参加-。毕业后在青山铺办小学,同时与汀城及在外地的同学刘光前、段浩(奋夫)、李国玉、胡履芳(轶寰)等联系,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十五年...[详细]
刘永生(1904~1984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生于上杭稔田镇严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丧父,7岁行乞,10岁到富农家中当小长工,15岁当挑夫,从小尝尽人间苦楚。 民国16年(1927年)秋,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张鼎丞到严坑开展革命活动,见其出身贫苦,便向其宣传革...[详细]
刘云彪,长汀濯田露潭人,民国三年(1914)生于贫农家庭。十八年(1929)三月,加入少先队。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12军36师108团,先后任团部通讯员,通讯班长、排长。二十年(1931),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次年,任团侦察排长,多次参加反“围剿”战斗。 ...[详细]
福建省军区原副司令员。 刘振球同志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排长、连政委、团副政委,八路军营教导员、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东满护路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合法军区卫生部政委,江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公安军司令员等职。革命战争年...[详细]
刘忠(1906—2002年),原名刘永灿,上杭县才溪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生。自幼家贫,外出做泥水工。民国16年(1927年)春,参加农民协会。5月,受中共才溪党组织委托,在才溪庄背庙秘密-,酝酿才溪暴-动事宜。民国1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织才溪农民暴-动。随后任...[详细]
刘子熙(1912~1969年) 刘子熙,菁城镇人。早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和复旦大学。1932年(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后辍学回乡当小学教员。后在任漳平县第一区工作人员时,协助区长平息匪患。任县田赋处第一科科长时,民苦赋额过重,他亲自赴省申述,求得减免,受民称赞。 1942年刘任三青团龙...[详细]
李文庆 南宋末~元延祐间 李文庆,字积德,连城人,生卒年月不详。幼读诗书,长大后,身体魁梧,骁勇异常,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元至元(1264~1294)间,爪哇袭击东南沿海,骚扰掳掠频繁,而福建滨海一带受害尤深。元朝廷命福建行省派兵征剿,文庆得到消息后,立即投身入伍,誓为沿海百姓抵抗异族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