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人物

刘坊

[清]

刘坊为[清]

  刘坊,原名琅,字季英,别号鳌石,在城里(今临江镇)人。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七月七日生于云南永昌县。祖父廷标,明末任云南永昌代理知府,以不降张献忠部将孙可望,于永历元年自尽。父之谦,官至户部主事,十三年,清兵攻下云南,因不愿薙发被炮烙死,其家80余人殉明,当时刘坊随母外出幸存。此后,母子相依为命,在永昌和腾阳之间辗转度日。不久母亲病逝。由于身世悲凉,幽愤郁结,于是发愤读书,曾作《老女歌》、《哀云南曲》、《续采薇歌》和《李勇士歌》等诗。19岁时,他慨然立下遨游四方的宏愿,想借此机会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无限风光,同时也联络各地反清志士。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春,从永昌出发,由弱水下嘉陵,登峨嵋,又下三峡,上衡山,然后入粤,原想假道归上杭故里,到韶关时,因交通阻隔,未能实现。次年,复上衡岳,住上峰寺。22岁时,在老仆王升的护送下,经湖南、广东终于徒步回到了上杭,借住在伯父家里。屋旁有棵百年古榕,因思念大明,故名其住地为“天潮阁”。常以自己系两世忠贞之后自励,誓不仕清,终身不娶,谓“不留孽种在人间”,以表示对明朝的忠贞。
  在故乡上杭,除和吴元双、周维庆等较为融洽外,很少和别人来往。23岁时,他辞别杭城,再度出游,遍历名山大川,写下了不少诗文。半生浪游,已把他先祖遗下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晚年过着极其悲惨凄凉的生活,50岁以后完全依靠朋友的资助,维持粗衣淡饭的生活。虽孑然一身,亲操井臼、洗衣做饭,终日操劳,仍孜孜不倦于著述。有《三才指掌》24卷、《八家翼》4卷、《前八家》12卷、《古诗盼》18卷等,均已失传,仅存《天潮阁集》7卷,有康熙年间周维庆的刊本;道光年间经县进士莫树椿重刊本;民国5年(1916年)经县举人丘复校核再刊本,卷首有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序。
  康熙五十二年,他客死于宁化泉上李世熊家,终年56岁。世熊次子向旻以自备的衣衾棺椁,将其殓葬在茶果山李世熊墓侧,墓碑题“上杭诗人刘鳌石之墓”。民国9年(1920年),邑人张我武捐资立墓碑,题“明遗民刘鳌石先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