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诜字枢言,浦城人。宋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累迁著作佐郎,通判越州(今浙江绍兴)。神宗登位后,提为夔路转运判官。因功加直集贤院,改陕西转运副使。一次,神宗召见时说:“朕未识卿,每阅章奏,独卿与蔡挺有所论请,使人了然。”不久,委以帅事,并赐给金印紫绶。次年,改直龙图阁,知秦州(今甘肃天水)。...[详细]
张炳新(1929~1971),祖籍莆田县。少时家庭贫寒,9岁就在地主家干活,17岁当学徒。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加入共青团,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服役期间曾立三等功一次。1963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崇安县工作,先后任县五金公司仓管员、县食杂公司业务股副股长、县饮食服务站副...[详细]
张博(1911~1971),字彦文,祖籍山东冠县,清宣统三年(1911)出生于邵武城郊。毕业于南京黄埔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张博与一批知识青年一起远赴印度拉姆加尔训练基地,接受伞兵训练。归国后,被当时国民党陆军突击总队任命为伞兵大队第一大队长,参加湘粤桂总-。民国34年,日军为了...[详细]
张彩姬(1911~1979),女,崇安县洋庄大安人。民国17年(1928)3月,她刚满17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承担崇安县妇运工作。民国24年,经组织决定,到崇安城关开展对国民党军队下层军官的策反工作。她深入虎穴,策动四十五旅手 连的一个班的12名士兵携 投诚,不幸被捕,被砍13刀,但她一心向党...[详细]
张存生年不详。顺昌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叛清,张存纠众,保元坑乡,胁授总兵札,令率众出江西,张存不从。时和硕安亲王岳乐驻南昌,张存潜使赴军前乞授,并条上攻耿机宜。岳东授以总兵札,令捍御建昌、邵武、汀州等地,且为内应。耿军侦知之,急攻元坑。张存率众拒战,不支,被执,死之。 ...[详细]
张胆 原名举华,字芸生。顺昌石溪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12年(1923年)南平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回乡在洋口小学任教,不久到广州考入广东高等师范(中山大学前身)。求学期间,先加入国民党,后秘密加入共产党。民国14年,出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农民部秘书。民国15年6月,以国民党...[详细]
张德,松溪县城关人,明代抗倭义士。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自闽东沿海入侵,先后攻占宁德、福安、寿宁、政和等县城。每到一地,烧杀掳掠,惨无人道。(②清康熙《松溪县志》魏濬《御倭纪事》。) 同年十二月初,倭寇窜犯松溪县境,县令听信陈旦等奸人之言,写信求和。倭首领认为松城不过弹丸之...[详细]
张德胜,又名张文有,1914年生于福建省松溪县郑墩镇锦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元模是个朴实的农民,母持家务,三个兄弟,两个妹妹,一家八口租佃为生。父母望子成龙,节衣缩食供张德胜上私塾读书。张德胜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七年寒窗勤学苦读,略通文理。他从小聪明伶俐,颇有胆略,机警灵敏,素有“小诸葛”之...[详细]
张枫庭原名张维铭,民国时期,松溪县北路大恶霸。他祖籍江西临川,清光绪廿二年(1896)出生于松溪城关,粗识文字,曾在福建省陆军混成团第一支队随营学校当过学兵。民国16年(1927)祖墩乡豪绅伊模田组织民团,聘他为教练。由于他善阿谀奉承,骗取信任,不久提升为副团总。他还仗懂得一点军事,渐渐不把伊模...[详细]
章甫字端叔,浦城人。宋庆历五年(1045年)生,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授山阴县令,到任就放逐数个-害民的差役。担任府界提举常平事时,黄河泛滥,农业歉收,许多饥民逃荒到京城的郊外,章甫用官府的粮食赈济饥民,同时组织他们增筑河堤。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回朝时,向皇帝反映淮河流域谷物不收,奏请开仓...[详细]
张国辉(1893~1968),字传新,邵武城关人。父亲笏卿,是前清秀才、基督教牧师。张国辉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进入基督教会办的汉美书院读书,宣统二年(1910)春升学到福州格致书院。同年秋,教育部考选留美学生,他以优异成绩于次年春录取赴北京清华学堂(即现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学习。民国2年...[详细]
张航声 张航声,原名嘉谷,又名狮眉,化名王德才,浦城富岭横山下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民国4年(1915)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回东乡际下教村塾。民国5年与其父张启瑞在楮林创办国民学校。民国6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张航声于次年到福州、上海、广州,寻找真理。在广州找到孙中山,受到革命教...[详细]
张衡三,建瓯县人。幼年在福州学习手工纺织业。民国6年(1917)建瓯创办工艺传习所,他被聘为纺织科技师,带学生10余人,传授手工织布、织毛巾、织线袜等技艺,学生半工半读,技师则半日授艺半日自己生产。民国15年11月,北伐军进驻建瓯,成立县总工会,他作为传习所技工加入总工会,被选为总工会委员,兼纺...[详细]
章綡浦城人。章楶子。第进士,历陕西转运判官,入为户部员外郎。中书侍郎刘逵渐复元祐之政,綡多赞之。蔡京使其党攻之,出湖州,论者不已,差主管西京崇福观。后窜温州。孙杰知苏州,张商英入相,綡复朝奉郎,通判秀州。顷之,为秘书省校书郎,出提点两浙刑狱,知越州。金人破蔚川,落职送吏部,上 书告老,复龙图阁直...[详细]
张巨字国材,浦城观前人。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历知诸暨(今属浙江省)、襄邑(今属河南省)等县,治理出色,加秩一等,荐为秘书省正字,任京西转运判官。徽宗召他对策,很满意,升他为职方员外郎。任殿中侍御史时,蔡攸、童贯挑起边界争端,给国家造成忧患。张巨写疏弹劾,受阻还被罢官。后出任利州(今属四...[详细]
张钧(1914~1942年) 原名善珍,化名华春。建阳县黄坑乡大坡村人。世代务农,父张元清,兼营茶叶。他十四五岁,在老师封松亭门下,读《四书》、《诗经》,能写一手好字。后来,和老师封松亭一起在黄坑后塘朱子祠教书,由封松亭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为了开展革命活动,受命到黄坑街开香菇行。一...[详细]
章縡字伯成,浦城人。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由推官为户部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权知扬州(今属江苏)兼提举茶盐事。这时开铸崇宁大钱,命令下达,商人惶惶不安,商店闭门,不肯售货,百姓整天都买不到所需的货物。縡即整饬市场,使卖百货的收小钱,命令仓吏收购米给以大钱,10天后,民心安定。蔡京实行...[详细]
张楷 张楷,浦城城关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清末生员。从20岁起,以教书为业。他教学认真,严于律己,重于身教,闻名于城乡。他善于解释字义,对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四书五经”等,由浅入深,还亲手抄录书本授课,因人施教。并注意培养学生写作...[详细]
张泌,字顺之,一字巨源,浦城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定陶(今山东定陶)主簿,任徐州观察推官、擢宝应(今江苏宝应)令。庆历中,丞相章得象推荐他,诏试殿阁,任秘书丞,献《经国远猷》10篇,受到仁宗嘉许和采纳,任为右正言知谏院。 张泌为官尽职尽责,敢于直言相谏。见后宫浪费严重,疏奏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