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蒲(1899.11~1967.4),祖籍云霄县,是东山县髹漆业著名行家。 沈蒲3岁丧父母,生活无着,跟随三叔到处流浪,过着露宿风餐的生活。11岁流落到广东省大埔县,一位客家髹漆师傅收他为学徒。 沈蒲学髹艺专心致志,从煮油、清底、补漆面到上油,都聆听师训,细察师行,反复琢磨。3年艺就,本...[详细]
沈起津(1601~?年),字承筏,号生鹤,沈鈇的第四子,三都人。起津天赋聪颖,勤奋好学,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历任无为州、广平、襄阳等郡,终池州司理”。任中抑强制暴,关心民瘼,颇有政绩。明崇祯七年(1634年),其父沈鈇“因族事受法”。不久,起津辞官回乡,潜心经、史,致力著作。“寄情...[详细]
沈庆鸿(1921~1992年),祖籍诏安城关。民国10年(1921年)生于马来亚沙捞越州古晋,少年接受华文教育。民国27年毕业于古晋坡福建学校,民国30年修完圣多玛英文中学课程后,从事经商,先后创办“和丰火锯有限公司”、“广利银行”和“沙捞越运输有限公司”。 沈庆鸿经商之余,热心社会活动,乐...[详细]
沈奇善(1920~1989年),城关人。出身贫苦,当过店员。民国38年(194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乌山游击队。1951年后,历任副区长、区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68年后,任县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生产指挥组组长;1971年当选为中共诏安县委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政协诏安县...[详细]
沈秋香(1927~1949年),女,又名步仔,生于城关东城村,被北蔗村人抱养。10岁时,养父病逝,孤苦零丁,又被吴阿柔收为养女。民国24年(1935年)冬,吴阿柔任地下交通员,每次外出总带着她装扮走亲戚,使她从小接受革命教育。民国32年,沈秋香任云和诏县委交通员,先在乌山附近送信,后发展到送信入...[详细]
沈柔坚(1919.10—1998.7)是福建诏安人。早年学中国画,继学西画,三十年代中期又学版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详细]
沈万五(1920~1949年),化名钟阿弟,城关人。少时家贫,小学四年便辍学,经友人介绍到大同派报社当送报员。在进步人士影响下,民国27年(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诏饶边境八仙山一带村庄进行革命活动。民国30年春,任中共云和诏县委委员,为打通闽南与粤东革命通道而努力工作。民国32年秋,...[详细]
沈锡纯(1910~),又名硕舜,东城村人。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后一直从事教育和美术创作,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海峡书画研究院学术顾问,曾被福州大学聘授国画课。早年为名画家谢半圭的入室弟子,以花鸟草虫、猛虎仙鹤见长而蜚声画坛。自30年代开始,...[详细]
沈瑶池,[清]字古松,(约1810-1888),福建省诏安县城内人,著名画家。乾隆时徵召不就,以书、画终。善人物、花鸟。尤长画鹰,卒年七十余。《清朝书画家笔录、福建画人传》。是诏安画派的代表人物。 沈瑶池少年与谢琯樵同学画于沈锦洲,得其兼工带写手法。瑶池擅人物,工花鸟。中年,人物画宗法黄慎,...[详细]
沈耀初,(1907—1990 )福建省诏安县人。自髻龄入学便开始学习国画。世居诏安城南士渡乡,故自号士渡人(七十后改士渡叟)。幼喜绘事,精勤敏悟,习诸大家,乐之不倦。1974年获得台湾省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奖”,20世纪70年代末与张大千等被台湾省遴选为“台湾当代十大名画家”。1975年后,先...[详细]
沈毅(1904~1966年),字立明,乳名裘,船场张坑人。早年留学日本,获眼科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著名眼科专家、一级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和广州市医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等职。曾被选为广州市和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详细]
沈一葵(生卒年不详),字日宾,号南崖,仕江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考授中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山西阳曲县知县,持法刚正不阿,又倡建义学,振兴教育。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秋阳曲大旱,至翌年夏旱尤甚。沈一葵慨捐薪俸,又暂借3000余两库银(后变卖己产偿还)以赈贫民。沈一...[详细]
沈禹水(1912~1980年),深桥后林村人。出身贫苦农家,父早丧,母残疾,从小随母耕作维持生计。 1951年,沈禹水积极响应共产党“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带头组织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并获得农业大丰收,1952年被评为农业增产模范。是年秋后,县委为推动全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决定在后林...[详细]
施伯初(1884年—1964年),又名大勋,字存宽,漳州城区人,系清末丹霞书院和芝山书院优秀学生。他勤奋好学,学问渊博,擅长诗词并写一手好书法,对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历数十个春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随父到印尼,在望加锡中华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前回国。在革...[详细]
施大鎏(1903年—1989年),字冕轩,漳州城区浦头人。中学毕业,后又到福建道路工程专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龙溪县工务处股长、建设科长和广东肇庆、普宁等县建设科长兼工程师,后转为经营交通运输业。他热爱公路工程建设专业。在任龙溪建设科长期间,他主持规划与开辟漳州至浮宫、漳州至诏安、漳州至嵩屿、漳...[详细]
释道宗(1613~1701年),俗姓张,名云龙,生于二都九甲社。少年离乡外出学佛,文武兼修,交游广博。明崇祯四年(1631年)法号道宗,创建并住持平和县龙湫岩。崇祯八年(1635年),易号为无智,改建五都兴教寺旧址为初来寺。崇祯十二年(1639年),易法号达宗,挂锡金门太文岩,获交于名士卢若骥。...[详细]
宋善庆(1885年—1921年),字慰乔。浙江湖州人。清末任汀漳龙道署文案,兼师范教职。民国8年(1919年),同盟会员庄玉应孙中山先生之召赴沪,把技术专修学校校务交宋善庆主持。宋善庆以执教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本人收入维持技术专修学校,并创办师范传习所于河下街。又在技术专修学校内附设世界...[详细]
苏堤柳(1887~1962)原名石柳,今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人。 父苏塔,以卖膏药为生,堤柳自幼穷苦,读小学数年即辍而务农,为人作佣工。然承家传,有志于医而未遂,常郁郁不乐,后得人介绍,赴泉州受业于德医柳忠烈大夫之门。柳有徒十余人,悉出名门,学费高昂,惟堤柳阮囊羞涩,无所献,愿服劳务以代束修,...[详细]
苏眇公(1888~1943年),字郁文,笔名小阮,海澄县(今属龙海市)人。清末从事反清活动。事发,避难日本,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参与策划福建起义。漳州光复时被选为临时议长。嗣参议会撤销,前往福州任《群报》主笔。时福建都督孙道仁、参事长彭寿松滥用职权,捕杀与其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