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吾野 (1524~1590年) 黄吾野,明嘉靖三年(1524年)生,名克晦,字孔昭,号吾野,崇武所(今崇武镇)人。其先世漳州人,明初迁居崇武。父喜方技,能琴通医,好观诸子百家书。 吾野少时,随父客居永春,以资识沉慧,得当地人士赏识。有李姓藏书家,许其翻阅读抄,十年中,他“昼闭户,夜...[详细]
黄锡隆(1911~1989年),南安人。民国18年(1929年)晋江培元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医预科。民国21年考入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在该学院附属医院任医师。抗日战争期间该学院拆散,他到福建南平,受南平省立医院院长李鼎勋之聘担任该院外科医师。民国34年8月,随该院南迁到厦门。中华人民共...[详细]
黄永源,字睦招,县城南门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父亲以制作漆篮、纸织画手工艺品为业。永源小时读过私塾三年,14岁从父学艺,他心灵手巧,19岁起即能独立制作各种规格的漆篮、纸织画成品,并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有所改革创新。 永春的纸织画是融合编织和绘画于一体的独特工艺品,画面朦胧,有如复...[详细]
黄讷裕(851~?) 黄讷裕,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卒年不详,字信夫,号梗南,镇安铺黄田(今张坂镇后边村)人。 讷裕禀性聪颖,少有大志。年近20,即精通经史,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进士及第,授江州录事,“明亮不回,有古大臣风,中外翕然望之”。他居官廉明,兴利除弊,为人民办...[详细]
黄禹锡,生卒年不详,字仲元,号雪操,镇安铺黄田(今张坂镇后边村)人。父黄渊,曾祖黄毅裕。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赐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检校尚书。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留从效任清源军节度使,割据泉、漳两郡。由于黄禹锡德高望重,名闻于南唐,留从效以优礼招致,授兵部员外郎,任检校尚书...[详细]
黄则云,安溪县还一里进德乡(今蓝田乡后清村)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童年家贫,稍长往厦门做工,后开振发号米店。三十一年在厦门开元路开设联成茶栈,经营茶叶,长年来往于厦门南洋之间,痛感安溪交通不便,商旅惟艰。民国16年(1927),倡仪“厦门安溪公会”发起开筑安(溪)同(安)公路,并承担“...[详细]
黄重吉,石鼓乡卿园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16岁随父出洋,侨居马来亚,从事工商业活动。由于他经营有方,先后在吧双、吉隆坡独资创办橡胶制造、榨油、酿酒、锯木、糖果、饼干等工厂,并经营橡胶园、农场、茶山等企业。他对公益事业热心支持,积极赞助,曾担任马来亚中华总商会和筹赈会要职,以及吉隆坡...[详细]
黄中流(1863~1947年),南安县丰州镇旭山村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生。父亲黄守友信奉基督教,一生务农。黄中流7岁入村塾,后得教会帮助,到泉州教会办的养正学校读书。光绪三年(1877年),考进惠世医院医生班,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该院主持英国人颜大辟医生的器重。毕业实习1年,在泉州开设医馆...[详细]
黄周规,南安金淘人,清宣统二年(1910)出生。民国20年(1931)毕业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翌年南渡印尼万隆谋生,经营小商店并兼夜校教员。 抗日战争爆发,周规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任万隆华侨抗日筹赈会主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执委。1942年,日本侵占印尼,周规被捕入狱7个月,出狱后又...[详细]
黄奕住(1868~1945年),小名阿柱,南安人。少时务农,后当剃头匠。清光绪十年(1884年)同邻里乡人结伴赴印尼三宝垄谋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专营蔗糖业获利,与黄仲涵、郭锦茂、张盛隆并称为印尼四大糖商。民国8年(1919年)4月,挟资携眷返国,定居厦门鼓浪屿,开始对国内进行广泛投资。次年4...[详细]
黄紫霞,字德奕,南安埔头乡(今罗东镇)人,清光绪十九年(1894)生。父黄则敬,务农。 紫霞天资聪颖,自幼嗜学,民国元年(1912),由丰州高等小学考入福建省立第十一中学(泉州五中前身),他学习勘奋,兴趣广泛,酷爱文学艺术。 民国4年紫霞先后在开元小学、尚真小学等任教。民国9年应侨商黄奕...[详细]
黄子英,南安金淘南丰村人,民国8年(1919)出生,家境贫困,童年由其姑丈资助完成小学、初中学业。民国23年随其姑丈到菲律宾怡朗谋生,初当店员。子英工作勤劳,并努力学习文化和菲律宾、西班牙语言,关心政治时事,深得其姑丈的信任和同事们的赞扬。 1937年,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海外华...[详细]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详细]
蒋丙丁 (1910~1984年) 蒋丙丁,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崇武镇峰前村人。先辈为五峰峰前村的石雕世家。他小时在村中上过多年的私塾,13岁开始学习石雕技艺,次年即随父到厦门。17岁,出师自立并显示出独创性,得到老前辈的赞扬。不久,他随父前往台湾,在那里参加多处寺庙修建,留下不少...[详细]
江加走(1871~1954年),字长清,泉州北郊花园头村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生。父亲江金榜是民间雕刻粉彩神像的艺人。江加走和其兄江凹少年时读过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边种田,边向父亲学艺。他专攻木偶头坯雕刻,兄长专事头坯粉彩工艺。 民国9年(1920年),江凹病逝,江加走兼木偶...[详细]
蒋以麟(1890~1960年),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在村塾读书,13岁时随父出国到爪哇泗水,初当学徒,后与友人合办艺林国货图书公司。他对孙中山、陶成章等革命家十分崇仰,16岁就参加反清组织泗水洪门会,18岁加入泗水光复会,后在星洲加入中国...[详细]
康朗 (1508~1574年) 康朗,明正德三年(1508年)生,字用晦,号盘峰,前康铺坑柄(今螺阳镇五音村)人。父康炅,字致明,有子三,朗居长。母周氏聪慧精敏,温慈惠和,勤俭孝谨。 朗自幼“有异质,端方凝重”。7岁入塾馆,读书过目不忘。8岁时挥毫书写一联:“破屋无遮头,时见风云际会...[详细]
康明爵(1894~1980年),永春人。祖上八世业医,幼承家学,从祖、父研习内科、妇科、小儿科等。在祖传中医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凡疑难急重病症经他治疗效果良好。民国8年(1919年)来厦开设“万春堂”诊所。民国14年起,先后悬壶于厦门回春庐医院、蒋以德慈善医院、鼓浪屿益世药店。民国33年,自设诊...[详细]
康明深,乳名溪,坑仔口乡玉西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幼年即被其父卖给玉斗乡竹溪村康普为螟蛉子。童年不爱读书,识字不多。至十七八岁,投靠民军头子涂友情,在与安溪民军火拼中立过功,得到涂的器重荐举,担任玉斗壮丁队长,曾率队到达埔“围剿”红二支队。民国25年(1936)。任玉斗联保联队附,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