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黄奕住

[公元1868年-1945年]

黄奕住为[公元1868年-1945年]

  黄奕住(1868~1945年),小名阿柱,南安人。少时务农,后当剃头匠。清光绪十年(1884年)同邻里乡人结伴赴印尼三宝垄谋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专营蔗糖业获利,与黄仲涵、郭锦茂、张盛隆并称为印尼四大糖商。民国8年(1919年)4月,挟资携眷返国,定居厦门鼓浪屿,开始对国内进行广泛投资。次年4月,在鼓浪屿田尾海滨地带筹建观海别墅,并购买鼓浪屿一片荒地,开辟日兴街。民国10年8月,在厦门(今镇邦路42号)创设日兴银号,为当时厦门资金最雄厚的钱庄之一。同年还投资500万银元,在上海创设中南银行,占该行创办股份的75%。翌年7月,该行在厦门设分行并发行印有“厦门”字样的钞票。
  二三十年代,厦门市政建设期间,从事厦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任厦门市政会正、副会长,还先后任厦门总商会正、副会长。为解决厦门居民吃水难问题,于民国13年发起筹资200万元兴办商办厦门自来水公司,他先认股40万元,为第一大股东。同年10月28日,该公司召开成立大会,当选为公司董事长。
  为改变厦门通讯落后状态,民国10年4月,他以10万元收购林尔嘉创办的厦门德律风公司,并增拨30万元资本,加以改装和扩建。同时在厦鼓各界人士支持下,于民国12年以2.325万元将鼓浪屿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收回自办;同时锐意革新厦鼓电话设备,最大通话容量达2500门。次年创办漳州通敏电话公司。此外还在上海投资普益纱厂、益中磁电厂等企业。他是厦门兴办公用事业投资最大的一位华侨资本家,也是厦门和漳州等地创办新式通讯事业的奠基人。
  他对教育文化事业除捐助新加坡爱同学校和华侨中学外,主要是在家乡兴学育才。民国16年,在鼓浪屿接办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改办慈勤女子中学。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他也捐助10万元,同年又以3万元协助厦大购置图书设备。此外还先后资助厦门大同中学、英华中学、同文书院以及鼓浪屿的中山图书馆。
  民国18年,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正式立案领照营业,资本额增至100万元。民国19年,独资组建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投资金额达245万元,占当年厦门市全部房地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该公司先后在厦门、鼓浪屿购置和建造房屋总计达160座,面积4.1万余平方米,在当时厦门华侨房地产投资中占第一位。
  他还在厦门创办海通船务公司,陆续购置“顺昌”、“顺利”、“顺兴”、“顺安”和“顺庆”等汽船,航行于厦门至安海、东石、集美和高崎等地。
  他于民国25年迁居香港,次年底移居上海租界养病。民国34年6月5日在上海病逝。 相关院校:

厦门大学

  同年(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
张集 (1868~1940)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
孙宗蔡 (1868~1947)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
吴增 (1868~1945)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王益顺 (1868~1928)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吴桂生 (1868~1945)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 更多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
叶清和 (1898~1945) 福建省厦门市
林藜光 (1902~1945) 福建省厦门市
卢兴邦 (1880~1945)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
肖冠槐 (1915~1945)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
林大蕃 (1916~1945)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
林大森 (1919~1945)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
+ 更多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