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远明,原名秉廉,小名土根,参加工农红军后改用今名,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宁化县城郊乡磜角村一个贫农家庭。民国1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红军撤走后,远明兄弟六人被国民党保卫团抓走五人,他也被捉,敌人把他兄弟五人-吊打,最后才由叔伯借足一百二十角银毫将他们赎回。民国22年,为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详细]
伍正己,初名愿,字公谨。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登进士第,为汀州府第一个举进士的人。调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到御史中丞。 唐大和九年(835年)发生“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余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和北司(...[详细]
萧冠槐,又名萧明甫,1915年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乡兰玉村。他童年时代即富有正义感,人穷志高。 1937年,大田县有了党的活动。翌年,共产党员林大蕃介绍萧冠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全...[详细]
肖冠槐(1915~1945年) 肖冠槐,又名明甫,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大田县桃源乡蓝玉村农民家庭。民国27年初中毕业后,到上举村小学任教。有一次漳平城口一股土匪到上举掠夺财物,肖冠槐果断地组织村民伏击匪徒,使上举人民免受一场灾难。 民国27年春,肖冠槐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中共大...[详细]
萧菎(生卒不详),字叔罔,将乐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举。他曾从蔡虚斋先生学《易经》,对父母兄弟至孝亲善。任浙江淳安县教谕时,他建立正业书院,讲授儒学,被人称为“道南正宗”。因父母去世,他离职回乡服丧。后出任安徽绩溪县教谕,教学更加精进。 正德十四年(1519年),肖受广东礼聘,前往...[详细]
萧祖伦(1805~1872),泰宁县上青乡半岭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为县学生员,他秉性刚直,多谋略,遇不平事,敢于打抱不平,是道光十一年(1841)爆发的全县群众性抗钱粮加派斗争的最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当时,是鸦片战争的第二年,英军正猛攻沿海一带,官府以此为藉口加紧催征军饷和钱粮,在连...[详细]
谢皓,字德夫,谢诇侄儿。父早逝,幼时即由诇教养,颇受诇器重。20岁入太学,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升为金部郎中。大观三年,辽国使者来朝,向北宋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接伴使张闬等无言以对。徽宗皇帝命谢代替张接待辽使。谢在接待中表现出非凡的外交...[详细]
谢黼,字德章,谢诇长子。谢黻,字彦章,谢诇次子。自幼均受业于其父亲。哲宗绍圣元年(1094)兄弟同时考中进士。黼任吏部员外郎时,曾出使高丽。黻幼时即才华出众,12岁时跟随父亲在清江,郡守闻其才,让他当面作文,黻一挥而就,郡守惊异。后提举河北长平仓时,曾上 书反对改铸大钱,说是“于民不便”,因而冒...[详细]
谢朝爵,字达卿,号源泉,建宁大南黄源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中举人,任广东雷州徐闻县令。当时一股倭寇常侵扰徐闻。每次谢都亲自率领徐闻军民奋勇抗击。后消灭了寇首,残寇如鸟兽散。 官至江西吉安同知,卒于任上。 ...[详细]
谢贵华 (1911~1959年) 原名周发,夏茂镇罗坑村人。1岁亡父,10岁即下田劳动、上山砍柴。民国22年(1933年)8月参加赤卫队,9月转入苏维埃地方武装夏茂独立营。不久赴建宁参加红军新兵连集训。民国23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37团4连班长,后任排长。同年随军北上,在长征途中...[详细]
谢洁 (生卒年不详) 邵武人,宋绍圣元年至四年(1094~1097年)以通直郎身份任沙县知县。思维敏捷,有政治才干。带头捐献薪俸兴建横跨沙溪的第一座浮桥--平津桥,以为官清正著称。 ...[详细]
谢木生,原名谢兆良,宁化县安远镇里坑村楮茶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生。6岁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由堂兄谢兆诚收养长大。 木生14岁起开始给地主当长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欺凌,16岁便回到家中,以砍柴烧炭为生。20岁时借钱成家,债主不时上门索款,致使妻子忧郁成疾,不到一年就死去。木生无奈...[详细]
谢殷盘(1906~1974),字止铭,号大盘,泰宁县杉城镇和平街人。民国12年(1923)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六中学(校址邵武)。民国17年,北平华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在校期间于1927年参与邓演达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前的准备工作,后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民国19年10~11月,代理泰宁县长。时值闽...[详细]
谢有开(1189~1248),字必先,建宁人。南宋宁宗时举人。生活俭朴,却常周济行善。嘉定间,发生灾荒,谢在四门设粥赈济灾民。二年后的夏五月,东南二乡水灾,谢出钱雇人将漂浮在河里的数十具尸体打捞备棺埋葬。每年年底,都拿出钱财资助同族亲戚中贫困者。谢还有许多善举鲜为人知。有一次谢在西门外岳王庙,遇...[详细]
谢镇茂(1914.3~1989.10),溪口乡桐源村人。出身中农家庭。其父民国20年曾任乡苏维埃主席、区苏维埃粮食部长。谢幼年读过私塾,小学文化程度。解放初,任村贫协会主席。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直至1974年卸任。 桐源村离县城8公里,交通方便,土地平坦、肥沃,...[详细]
谢诇,字成甫,生于宋景祐(1034~1037)年间。9岁即能文。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初任临川知县,县里有千金陂,能灌溉万顷田地,谢上任后,加固加高堤坝,使之能灌溉更多的农田。有个叫闵通的人,谢数次因其违法而惩办过他,有人因此以为谢恨闵通,便诬陷闵通儿子为强盗,谢调...[详细]
邢超川(1953~1979年),西洋镇福庄村人,1953年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是复员军人。母亲是土改积极分子,1952年入党的第一批女党员之一,她经常教育邢超川“要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幼年的邢超川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 邢超川小学毕业后,到西洋中学只读了一年书,“文革”开始,学校...[详细]
熊攀桂(1802~1852年),字圣期,号云台,将乐县上衢都增源村人。他幼年进私塾读书,18岁操觚笔墨,颇通文理,19岁开始习武,22岁在武举乡试中案元(第一名)。清道光二年(1822年),科中式第四名守府经魁。 清道光四年,熊攀桂遵祖父遗嘱,学习中医,为人治病,但仍坚持习练武艺。他臂力过人...[详细]
徐赤生,原名徐玉琅,字太景,小名马木子,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同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时长汀已有共产党地下活动,赤生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7年,由王仰颜、黄亚光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