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三明市> 宁化人物

徐赤生

[公元1910年-1934年]

徐赤生为[公元1910年-1934年]

  徐赤生,原名徐玉琅,字太景,小名马木子,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同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时长汀已有共产党地下活动,赤生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7年,由王仰颜、黄亚光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宁化县第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宁化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
  民国17年4月,赤生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宁化开展党的活动,他选择家乡曹坊为据点,秘密串-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以禁, 戒烟( )为名,组织“同福社”(为当时秘密农会的对外称呼),发展成员40多人。民国18年5月,他组织农会会员,在曹坊发动第一次-,因泄密,未能成功,农会组织随遭破坏。
  -失败后,他把活动据点转移到宁化连岗中学。他以校长马贻谦之子马树敏与他既是同学又是亲戚的关系作掩护,向同学介绍进步书刊,秘密传阅《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资本论》等书籍,利用课余时间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一些学生在他的启发帮助下,思想进步很快,他因势利导在学生中发展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继而在团员中发展共产党员,建立连岗中学党小组。
  为了让革命火种燃遍宁化全县,他利用暑假,把党员派回各自家乡,秘密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民国18年8月,他在曹坊乡三黄村建立宁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而后奔走于城关、禾口等地指导建党工作,帮助禾口、石碧、淮土、水东、凤山、方田、城关、李七坑等乡相继建立党组织和秘密农会,使宁化西南半县的革命活动普遍展开。
  民国19年元旦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途经宁化,西越武夷山,进军江西,大大推动宁化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赤生与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共同筹划,决定组织农民武装-。6月22日,他首先在曹坊再次组织-,攻打当地三家大土豪,破谷仓,把地主粮食财产分给群众。次日,他带领-队员到宁汀边界迎接红军入曹坊。武装-在红军的支持下继续发展,赤生把-队伍带到自己家里,亲自动手开谷仓,宰猪分给群众,并当众烧毁田契。
  曹坊武装-胜利后,紧接着他领导禾口、城关、淮土、李七坑等乡于25日举行武装-,取得胜利。27日,宁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7月1日召开-会,成立中共宁化县特区委,赤生当选为书记。7月3日,红军奉命撤离宁化,革命出现反复,赤生召集各地-队伍在曹坊召开特区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宁化县赤卫大队,赤生兼任大队政委,罗世耀任大队长。随后赤卫大队开到治平休整,在彭坊召开特区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县赤卫大队开往长汀新桥与福建省军区二十一军五纵队王仰颜部汇合,在宁汀边界开展游击战。不料此际大队长罗世耀叛变,赤生力挽危局,毅然率队开赴新桥。宁化县赤卫大队经整编,隶属于福建省军区二十一军第五纵队,并更名为宁化游击大队,他仍兼大队政委。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宁化游击大队曾在长汀的童坊、四都、古城、濯田、水口等地与敌作战,接连获胜。特别是在第二次攻打濯田山头阵地时,守敌负隅顽抗,他指挥战士巧妙地运用“被牌”奋力冲杀,夺得阵地,攻占濯田镇。宁化游击大队的顽强作战精神,受到五纵队政委罗化成的表扬,赤生升任五纵队三支队政委。
  民国20年8月,赤生受闽西特委委派,回宁化帮助组建宁南游击队。任务完成后,他调到中央工作团工作。民国23年4月,他带领中央工作团五位同志,深入敌后到建宁的黄泥铺村开展工作。一天夜晚,突遭国民党特务袭击,他和同志们奋力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年仅24岁。


  曹坊镇   曹坊乡位于宁化南端,东邻清流,南接长汀、连城,是宁化县通往龙岩、赣州的主要门户之一。全境181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43个村居小组、123个自然村,5384户、2.5万人,耕地面积3.5287万亩,山地面积22.8万亩。曹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有省二级保护文物伊秉绶陵墓,曹坊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较早创建的革命老根据地,也是三明…… 详细++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