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琇焘,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典当铺店员家庭。少时,由于家庭贫困,只跟随家人读过几本古书,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1925年,他刚满13岁,父亲即送他到福州南台河口嘴的“恒孚”当铺当学徒。但他年少有志,工余时间到处借书阅读。这时期,他开始阅读传播新思潮的文学作品和书刊,也开始思考人生和社会...[详细]
孟超然 (1731~1797年) 字朝举,号瓶庵,闽县人,家住城内军门前。16岁中秀才,入鳌峰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乡试解元。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武选司主事,调吏部文选司考功郎中,京察一等。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主广西乡试。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校京闱...[详细]
聂伙明(1961~1979年),出生于蓼沿乡仙屏村一个农民家庭。伙明童年和少年时代,恰遇“文革”,学校停课,只得辍学,随石匠上山打石,开始独立的劳动生活。1977年1月,伙明踊跃报名参军。离家时,对其母说:“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为报效国家,干了许多轰轰烈烈的业绩。我到部队也是报效国家的好机会,一定...[详细]
聂锡禹 (1895~1984) 梅城镇城关村人。青年时期就有爱国抱负。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毕业后,长期在海军中服役,曾任国民政府海军“永安”号炮舰中校舰长。 1949年5月,武汉三镇解放,国民政府江防舰队西逃川江,“永安”号炮舰随同舰队开到四川万县,与另一艘“郝穴”号炮舰拨归川军孙震部副...[详细]
倪华銮(1899~1965年),号澹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于琯头镇官岐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资质聪颖,好学不倦,素慕清末中法马江海战中抗击法国侵略军为国壮烈捐躯的英烈,立志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宣统三年(1911年)夏,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民国2~10年(1913~1921年),...[详细]
欧家唐(1884~1956年),罗源县松山小获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21岁只身离乡往新加坡谋生,途中被人拐卖给橡胶园为“契约华工”,十年期满,恢复自由后,适有某船船员华人王阿友(WongAhYou)病故,经人介绍以王之名顶替上船服务。此后,先后在新加坡、英国轮船为船员。民国30年(...[详细]
潘炳年(1844~1919) 潘炳年,字耀如,晚号退庵,三溪坂上人,其父潘茂架迁居福州都司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炳年幼年丧父,生活清苦,攻读刻苦。16岁中秀才,年未20即授生徒以自给。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光绪八年(1882),充顺...[详细]
潘作桢(1908~1933年) 潘作桢,化名潘山,闽侯县潘墩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潘墩村)人。 民国8年(1919年),作桢入福州开智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一中”,但因生活困难,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回村务农。作桢在乡团结贫苦农民,清算出土劣潘一鹤侵吞的宗族公款600多元,并以此创...[详细]
强曲曲 (1931~1992年) 闽侯县人。民国34年(1945年)到区内聚春园学艺。4年后出师,留店担任厨师。1957年,到福州旅社饮食部主厨。1959年,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举行,曲曲应召到上海饭店主厨,所烧闽菜受到与会代表欢迎。1964年,广东省在广州南园酒家组建广州、潮州、福州...[详细]
秦大钧(1912~1981年) 秦大钧,又名秦贵头,民国元年(1912年)7月生于台江瀛洲贫民之家。12岁始在私塾读书,15岁入瀛洲陈顺利打铁店当学徒,3年后留在店中当工人。民国23年,大钧到协利锅炉店工作。他肯学苦钻,掌握一整套制造锅炉技术。 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州时局动荡,民国27年,...[详细]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期,学习航海驾驶。1871年,上“建威”练船实习,历经南洋新加坡、槟榔屿,以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1875年,复上“扬武”舰练习,航行外海,南历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各口岸,北至日本而还。 1887年,邱宝仁等在赴德国接收“来远”“靖远”...[详细]
邱其根 闽清县塔庄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6岁时,流落沙县、尤溪、将乐等地当杂工,后到顺昌洋口一家私营木材厂作砍柴夫。 新中国成立后,邱其根来顺昌做杂工,被洋口木材采购站收留,于1953年冬分配在元峰伐木场当工人。1954年夏,邱其根调往沙口伐木队。1957年冬又调九龙...[详细]
饶廷选 (1803~1862年) 字枚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水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千总随军东渡台湾镇压张炳起义,以功赏戴蓝翎。道光十四年(1834年),迁守备。翌年,再渡去台湾平定沈知起义,赏换花翎,署各营游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驻同安马巷,擢都司;后升漳州游击。...[详细]
阮东师生于1933年8月9日,卒于2010年7月8日。男,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 前屿村人,是福建省福州鸣鹤拳主要传人和代表性人物。1925年白鹤与罗汉名家谢宗祥(人称如师)在前屿村阮家设馆收徒。在这个氛围下成长的阮东师就此一生与鸣鹤拳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幼喜爱武术,8岁随乃父阮传水(如师亲传弟子)...[详细]
阮升基(生卒年失详),字亨举,号昉岩,罗源县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任宜兴知县时,振兴书院,增修县志,倡造、修葺亭宇桥梁等多有建树。宜兴多望族,县试时,送礼托情者不乏其人,升基一概拒绝,坚持凭文去取,深得士民赞扬。时有势豪杨某踢死一仆,县役皆其党羽,无法尸验真实,升基密禀江苏按察使...[详细]
阮在永(1899~1934年),罗源县飞竹乡守善村人。民国20年(1931年)在福州拉人力车期间结识共产党人杨而菖,从而走上革命道路。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回农村宣传革命道理,团结、发动贫苦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抗粮等斗争。民国22年春,任中共小善村支部书记,民国23年初,任小善区苏维埃...[详细]
萨本炘 (1898~1966年) 号揖让,蒙古族。闽县人,世居朱紫坊。民国9年(1920年),福州海军学校轮机班毕业。民国12年,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工业大学造船系,4年后在维克斯造船厂实习。民国18年回国,任江南造船所工程师、马尾造船所工务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兴业公司工...[详细]
萨孟武 (1900~1984年) 名本炎,以字行,蒙古族,闽县人。民国元年(1912年),入私立法政学院附中。翌年正月,赴日留学,不久,考入日本帝国大学,民国13年毕业后回国。翌年,参加“独立青年社”,任《新生命》月刊。该刊停办后,受聘为中央政治学校政治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孟武一边教课...[详细]
萨兆寅 (1902~1967年) 字士武,蒙古族。闽县人,家住朱紫坊。民国8年(191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北京、济南等地任职。民国18年,在福建学院图书馆任职,任内使该馆藏书达十多万册。又与魏应祺等人创办《图书馆学》周刊,介绍乡土文献,编著《福建方志考略》和《台湾方志考略》。兆寅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