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人物

潘炳年

[公元1844年-1919年]

潘炳年为[公元1844年-1919年]

  潘炳年(1844~1919)
  潘炳年,字耀如,晚号退庵,三溪坂上人,其父潘茂架迁居福州都司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炳年幼年丧父,生活清苦,攻读刻苦。16岁中秀才,年未20即授生徒以自给。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光绪八年(188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任国史协修、功臣馆纂修、总纂。
  光绪十年八月,中法马江海战中闽海军败绩,炳年会同在京的闽籍官员弹劾临战弃职逃遁的会办福建海疆大臣张佩纶、船政大臣何如璋。张佩纶终被遣戍。光绪十五年,炳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光绪十七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文渊阁校理,以京察一等记名道府用。光绪二十三年,特授四川夔州府知府。夔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为四川门户,又兼管关税,京都官员均认为这是肥缺,炳年却请求回乡修葺祖茔,至翌年才赴任。夔州是外国传教士活动频繁的地方,经常发生教案。炳年在处理教案时,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据理力争,折服外人。当时时有匪骚扰夔州地界,他亲率水陆两军扼守军事要塞,全力围歼,为民除害。
  光绪二十五年,夔州夏旱,秋天又发大水,田园、房屋遭毁甚多。炳年号召百姓建筑附城堤坝,日夜监守,防止大水漫延。当地长有野生椽树,百姓多砍作柴烧。炳年认为椽树可以饲养山蚕,乃重金聘请善于饲养山蚕的贵州人传授饲养法。未及一年,百姓获利甚多。时政府裁兵,散兵游勇路过夔州,到处滋扰生事,炳年率领卫兵出外巡逻,恩威并济,使百姓免受侵扰。翌年创设中学堂,为全蜀设立学校之始。
  后来,炳年调署龙安府。龙安有一恶人马正荣,一贯为非作歹,勾结土匪,危害百姓,曾绑架邹大才,要其家属带钱来赎,邹家到官府控告。潘炳年闻讯令县衙会同营兵捕获马正荣一伙,并依法严惩,地方遂得安宁。龙安府所属江油县南三十里,有老河堤和蒲花堤,两河堤址多产金沙。年久河堤损坏,金沙显露,当地居民竞相挖取,危及河堤。炳年亲自监督整修河堤。时时局日非,国事已不可为,乃称病辞职。三年后,回任夔州知府。光绪三十一年,调署成都。四川总督锡良知其有才,写信催促他返川任职,终不答应。后告老回到福州。
  辛亥革命后,炳年以清朝遗老自居,隐居不出,意志消沉,于民国8年(1919)4月病逝。著有《使粤日记》2卷等。
  
同年(公元184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