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人物

邱宝仁

[清]

邱宝仁为[清]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期,学习航海驾驶。1871年,上“建威”练船实习,历经南洋新加坡、槟榔屿,以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1875年,复上“扬武”舰练习,航行外海,南历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各口岸,北至日本而还。
  1887年,邱宝仁等在赴德国接收“来远”“靖远”“经远”“致远”4舰以及“左一” 舰回国的途中,身兼两职,同时担任“来远”和“左一” 艇的管带,远涉重洋数万里,为清廷节省了不少费用,“不特中国水师向未所经,亦为外洋各国所罕有。沿途叠遇风滔,异常险恶,竟能出其死力,得保无虞,实属胆智过人,较之同往接舰各员事难功倍”。清廷破例将邱宝仁由五品官升到三品官,并加“劲勇巴图鲁”称号。
  1876年调往北洋海防,任新购的“虎威”蚊子船管带,1877年任“策电”蚊子船管带,1879年,清政府从英国订购的“镇”字号蚊子船回国留用北洋,“龙骧”、“虎威”、“策电”、“飞霆”4艘蚊子船改拨南洋,11月,邱宝仁任“镇东”蚊子船管带。1880年8月,“镇东”等四炮舰出游黄海,至海洋岛,“镇南”不慎触礁,旋即脱险。邱宝仁因“救援不力”,被“撤革摘顶,以示惩戒”。
  1887年,在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以及“左一” 艇竣工,李鸿章奏派总查琅威理率邱宝仁、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 等赴英接舰 ,返航途中邱宝仁身兼两职,同时担任“来远”和“左一”管带,由“来远”拖带“左一”回华,历尽艰险,1888年,四舰安抵大沽。鉴于邱宝仁“既管驾‘来远’快船,又拖带新购 艇,远涉重洋数万里, 一人而兼数人之事,并未用洋行保险之费,不仅中国水师向未所经,亦为外洋各国所罕有。沿途叠遇风滔,异常险恶,竟能出其死力,得保无虞,实属胆智过人,较之同往接舰各员事难功倍”,经李鸿章力请,破例给邱宝仁越级奖励,从守备越过都司直接升任游击,并加劲勇巴图鲁勇号 ,管带“来远”舰。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1889年,邱宝仁升署右翼左营副将,委带“来远”舰。1892年4月,以3年署理期满,改为实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邱宝仁管带“来远”舰随舰队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海战中“来远”舰与“靖远”舰编为小队,列于北洋舰队右翼。邱宝仁与“来远”全舰官兵拼死作战, 发动了对日本军舰“赤城”的围追,多次命中“赤城”舰,致其后桅折断、舰体重创,但“来远”不幸被“赤城”的尾炮击中。由于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广泛装备了装填烈性0的炮弹,“来远”舰由此燃起大火,几乎无法收拾。“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猛火中舰首炮依然发射,士卒奋力救火。当时为防止火焰从甲板烧入机舱,不得已将通往机舱的所有通风管、天窗密闭,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传达命令仅靠通风管传话。 轮机官兵不顾200度之高温,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邱宝仁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终于将火扑灭 ,并将已经烧得舰体肋骨变形的“来远”安全驶回了旅顺。“来远驶回旅顺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旆,无不大奇之”。
  “来远”舰此后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1895年2月6日晨4时,日本 艇队进威海卫港偷袭,“来远”不幸中雷,舰身倾覆,邱宝仁落水后被官兵救出。
  甲午战争结束后,邱宝仁返回故里,从此不再复出。
  “指挥“来远”舰
  1887年,在英德订造的“致远舰”、“靖远”、“经远”、“来远”四舰竣工,李鸿章奏派邱宝仁和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出洋接带。1888年,四舰安抵大沽。这次接舰回国,皆由中国将领管带,“不另保险,省费数十万”,“即无雇募资遣之烦,复得沿途练习之益”。邱宝仁以“远涉重洋数万里,驾驶回国,均极辛劳”,被赏劲勇巴图鲁勇号。1889年,升署右翼左营副将,委带“来远”舰。1892年4月,以3年署理期满,改为实授。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海战中,邱宝仁与“来远”全舰官兵拼死作战,遂受重伤。“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顿时“烈焰腾空,被猛火包围,但舰首炮依然发射,士卒奋力救火。此时,机器室内火焰升腾,不得已将通风管密闭,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传达命令仅靠通风管传话。全舰官兵不顾200度之高温,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邱宝仁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终于将火扑灭,继续与敌博战。海战结束,“来远驶回旅顺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旆,无不大奇之”。
  北洋水师覆没
  1895年2月6日晨4时,日本 艇进威海卫港偷袭,“来远”中雷,舰身倾覆,邱宝仁被水手救上刘公岛。北洋水师覆没后,被革职。
  不白之冤
  1895年2月6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 艇队在重创定远后再次趁着夜色,对威海湾进行袭击。黑幕中,“来远”舰遭到日本 艇“小鹰”号的攻击,两条 接连命中了“来远”的左舷,在水线下各造成了直径分别为4米和1米多的破口,两个破口相距仅半米。水线下没有任何装甲保护,且舰内结构此前已经严重受损的“来远”,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没有能够等得及和她曾经一起浴血的官兵们奋力抢救,在巨大的悲叹声中,满目疮痍的舰体向右侧翻转,露出了红色的舰底,最后整体倾覆在了海中,与她的姊妹“经远”几乎是同样的姿态结束了她的生命。由于灾难来得太快,“来远”舰内的官兵根本来不及逃生,大都与他们的战舰长眠在海底。根据亲历刘公岛保卫战的北洋海军军官卢毓英回忆:只有在露天甲板上的管带邱宝仁、驾驶二副谢葆璋等50余人落水得救。甲午战争结束后,邱管带心灰意冷,返回故里、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海军。但是,后世却有谣言污蔑其在来远遭受攻击之际“登陆逐声伎未归也”(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使得邱宝仁背
  上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不白之冤。
  在当时举国忿斥海军“抗敌不力”的舆论大形势下,在没有办法从技术上解释战败原因的情况下,一些鸡毛蒜皮的小节甚至是捕风捉影的臆想都能被广泛的接受,所以并没有亲历大东沟海战和刘公岛保卫战的姚锡光仅仅凭借着“听说”就定了邱宝仁管带的罪,并且很快的被大众舆论所接受;可是历史是要当事人的第一手叙述印证的,不然最多算是市井的八卦,并没有什么可信的价值。所以笔者相信:邱管带头上的不白之冤终有彻底平反昭雪的那天——
  邱宝仁管带的孙子邱世骥先生如此回忆他的祖父:每次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我也遇到这种情况,我是否也这样勇猛呢?但历史毕竟不会回头,中国也不是当时的中国,我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经历历史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公元1894年--公元18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