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全,闽县(今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明朝初年。少时淑慧,知书达理。后嫁与郑琚。郑琚早逝,江全守节。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诏选识字节妇到内府任职,地方官推荐江全入朝,授女府内品,赐名日全,掌管金银各库。不久,她上疏诉说思念儿女年幼。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带其家属到京,赐官房居住。洪武三十...[详细]
曾焕乾,1920年6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中楼乡坪楼村农家。7岁半进学堂式的私塾念书。 1936年秋,曾焕乾考进福州私立英华中学,积极参加地下党创办的夜校与《萤火》刊物宣传抗日救亡的活动。不久加入沈钧儒、邹韬奋创立于上海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将“救、救、救中国”的歌声响遍校园。1940年...[详细]
张云天,又名张寓进,1910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职员家庭。7岁入乡村私塾读书,1923年肄业于福州培元小学。在校期间,他学习勤奋,写得一手工整的柳体楷书。1926年秋,他考入福州英华中学,入校不久,参加了该校反基督教奴化教育活动。一年之后,他转学到新时代中学(以后称光复中学)继续投入反基...[详细]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于福州。梁家世代书香,其叔梁上国为乾隆四十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梁章钜自幼颖悟,6岁随父读书,9岁学诗文,14岁入鳌峰书院,受山长郑光策“经邦济世”思想影响甚深。梁章钜15岁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详细]
1907年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 福州格致中学读中学(1921-1926) 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1926—1933) 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卫生组医师(1933.10—1934.7) 江苏省会镇江卫生事务所防疫课长(1934—1937)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民众团体...[详细]
林宗素,原名易,福建省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父亲林剑泉,有文才。母亲黄夫人出自书香门第,能作诗填词,并做得一手好女红。 林宗素与哥哥林白水幼年受教育于母亲。后到大舅家,跟从家馆老师高啸桐学习西学。林宗素性格活泼,颇具新思想,10多岁时便自行放足,积极主张屏...[详细]
梅子 (1942~) 原名张志和。福建福清人。1954年由印尼回归祖国。196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曾任教师,出版社和时事周刊。1972年定居香港。长期致力于香港文学作品的整理与介绍,业余撰写书评文论、散文随笔、散文诗、新诗、短篇小说及语文小品,并编写香港小学、中学语文教材,中...[详细]
南帆 (1957~) 原名张帆。福建福州人。民进成员。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1975年赴福建闽侯县插队。毕业后到福建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长,研究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政协常委。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详细]
欧阳侃 (1927~) 女。福建福州人。民进成员。195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文化教员,辽宁省实验中学、海城高中、辽化高中、辽化二高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有《外国优秀童话选》、《新译全本格林童话》(上...[详细]
钱四娘,长乐人,家世无考。生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三月十二日。治平元年(1064年),她16岁,携其家资,来莆田创筑溪陂。 莆田南、北洋的界河木兰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经永春、仙游县,汇360多条溪涧水流入莆田的俞潭(今华亭镇油潭村)——濑溪。该溪横贯莆田中部,在莆田境内全长42公里,...[详细]
邱煜 (1961~) 原名邱催忠。福建连江人。1981年毕业于福建宁德师范学院。文艺学硕士。1981—1989年历任福建福安师范学校、连江第六中学、连江筱埕中学教师。1989年任海峡文艺出版社《海峡》杂志小说。1992—1995年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硕士课程班...[详细]
任凤生 (1939~) 福建福州人。民进成员。1960年毕业于福州师范专科中文系。历任福州第九中学、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师,福州教育学院院刊,福建教育出版社、主编、社务委员,副编审。福建省民进第一、二、三、四届委员,福建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福建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王荷波(1882~1927年),原名灼华,化名满王纲、彼得洛夫、汪一喜。祖籍山西太原,生于福州。民国5年(1916年),进铁路浦口镇机厂当钳工。民国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徐州、济南等地从事工人运动。翌年1月底,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决定京汉铁路实行总-。他在津浦路天津、沧州、德州、...[详细]
王眉寿,字莪庄,福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848年)出生。王家世代书香,眉寿自幼知书达礼,弟王仁堪状元及第。眉寿长大后嫁与陈宝琛为妻。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宝琛罢官回福州,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王眉寿积极参与,发起创办女学。她首先在家乡螺州办起女子家政学堂,聘请女教师,教学生学习文化和家...[详细]
华南女大校长 王世静,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福州名门望族,祖父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一甲一名进士)。她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笃信基督教。1914年,入华南女子大学学习。两年后,进美国晨边学院留学,成绩优异。在晨边学院毕业后,又到密执安大学学习。1923年,获硕...[详细]
全国军属模范 王水莲,连江县马鼻尖墩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6岁时嫁给透堡乡杨孝知为妻,生有3子。1924年杨孝知去世,王水莲一边操劳家务,一边做杂工养家糊口,还省吃俭用送次子杨而菖读书。 杨而菖在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9月,初中毕业后到官岭...[详细]
王铁崖(1913.7.6-2003.1.12) 原名庆纯,号石蒂,福建省福州市人。著名国际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7月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青少年时期在福州接受中国旧式教育和西式教育。1929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英语系,一年后转政治系。1931年经考试转入清华大学政治系...[详细]
魏世英 (1930~2014.12.22) 笔名魏拔。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1947年就读于省立福州中学,并参加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后从事农村、党校工作,后任福建省文联创作委员会秘书,《热风》杂志评论组长,《福建文学》副主编,《当代文艺探索》主编,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文学讲习所所长,编审...[详细]
翁独健(1906.11.28-1986.5.28) 原名翁贤华,福建省福清县人。著名历史学家。 幼时入读私塾,1913年入读小学,成绩突出。191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融美中学。1922年入福州教会学校英华书院,1925年以第一名毕业。因为家贫无力继续升学,任家庭教师。1928年,得亲友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