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真,曾用名王怊,化名李尘,王尔啸,绍兴人。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共产党员何赤华、张秋人、黄超裳等人的启发,1923年至1924年,在绍兴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积极参加驱逐封建校长、 县议会停办女子师范、组织学生自治会等进步-。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6年初转为中共党员。192...[详细]
汪寿华(1901~1927),原名何纪元,字介尘,后改名何今亮,诸暨赵家泉畈人。191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受俄国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并参加了声援北京五四-的斗争。1920年初,趁回家乡机会,在亲友中宣传苏维埃革命,讲苏俄人民的幸福。6月,进上海外国...[详细]
王文祥(1906 — 1945.12),原名高子清,又名高世恩、高仰上,化名王超平、王平、王耀章,绍兴人,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童年就读于斗门辨志小学,毕业后,入绍兴第五师范学校,不久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杭州党的 组织反基督教青年大同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详细]
王正山,又名王明远,嵊州北漳镇东林村人。1930年,到上海美亚绸厂当织绸缎艺徒。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曾任上海法南区共青团支部书记、区委组织部长。1934年3月,因领导美亚绸厂-斗争被捕入狱。1936年10月出狱后,在浙江长兴县休养期间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详细]
魏湘生,嵊州人。早年曾去上海绸厂做工,后回乡当过农民、乡村小学教师,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进入新昌战时政治工作队,任队内中共支部书记。12月,任中共新昌县工委书记。根据上级指示,将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农村,注重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详细]
吴似鸿(1907—1990),女,绍兴州山乡(今柯桥镇)人。出身贫寒,11岁入小学,毕业后进绍兴女子师范,成绩优异。五四后,为新思想新文化所激荡,曾在《棠棣之花》中扮演刺客角色。1926年冬,北伐军到绍兴,出任绍兴女师自治会会长和绍兴妇女协进会会长。 1928年,开始在《新女性》发表作品。不...[详细]
吴泽英,原名吴显超,1919年出生于新昌县南明街道桃源村。少年时期受曾参加过反清斗争、民国初年当过新昌县议长的父亲影响,青年时期受共产党员潘念之的影响,激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1941年12月,联合进步青年章一萍等自发组织一支抗日武装,活动于新昌。1942年后,利用宁奉游击指挥部第四支队特...[详细]
吴振民,(1898-1927)浙江嵊县人.曾考取北洋军阀在绍兴招收的“浙江志愿军”,被派去充当萧(山)绍(兴)路段的“军工”筑路劳役。1924年,受浙江中国共产党组织选派赴广东,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编入黄埔军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东征军攻克海丰后,...[详细]
夏白,原名裘愉堂,1924年5月出生在浙江省嵊县崇仁镇一个店员家庭。正直善良的父母,清贫的家庭,俭朴的生活,严格的家教,使他和劳动人民非常亲近,对英雄人物非常仰慕。 1937年,夏白考入嵊县中学,他成绩优秀,办事稳健,关心同学。虽然他年纪最小,但同学们都信任他,常到他家议论国家大事,通过他借...[详细]
郦咸明,化名李介人、李一民、张伯伦等,诸暨大唐石桥头村人。1924年,考入浙江省立法律专门学校。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跨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任中共浙江省立法律专门学校负责人,兼任国民党杭县县党部组织部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诸暨开展革命活动。9月,任中共诸暨临时县委书...[详细]
邢乐中(1895 — 1973.6),名默,谱讳曰中,嵊州长乐人。大革命时期,拥护孙中山的新-、拥护国共合作。1926年冬,加入国民党,为长(乐)开(元)太(平)区分部的发起人之一。1927年2月,任国民党嵊县县党部农工部农民委员。奔走乡村,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立农民协会,推...[详细]
邢震南(1892-1941),字霆如,嵊县人。 人物履历 1928年2月25日,第26军所属部队重新整编,其中原第1师和第2师分别改称第62师和第63师,赵观涛为62师师长,邢震南为63师师长。 1929年8月13日,第26军在南京被缩编为第6师(师长陈焯),邢震南为18旅旅长,16...[详细]
邢子陶,又名尹阿根,1912年10月生,浙江嵊县长乐镇沃基村人。1929年7月到上海美丰绸厂学徒。1930年7月由于带头组织工人-被开除。9月进美亚织绸总厂做工,年底转美亚十厂,与进步工人成立读书小组。1933年5月任总 委员会负责人,被厂方开除。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详细]
徐白民(1895 — 1963),字凌虚,又名麟书,诸暨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五四运动中,被推举为一师学生代表,出席了杭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议,被选为杭州学生联合会评议员,参与组织和领导杭州学生的--等活动,成了杭州-领袖。1920年春,在杭州的“一师风潮”中,是主要组织领导...[详细]
徐懋庸(1910—1977),原名茂荣,笔名回春、高平,化名余致力、余扬灵,上虞下管西堂(今下管镇)人。1925年春,参加由上虞进步青年组织的青年协进社。1926年,受叶天底影响参加革命活动,任国民党上虞县党部宣传部干事,负责报纸《南针》。四一二-政变后,到慈溪秘密报纸《石榴》,遭通缉,往上海考...[详细]
杨方(生卒年未详),字公回,会稽(今绍兴)人。少好学,有奇才,经当时东晋名士虞喜兄弟称誉,名震一时。贺循谓“其文甚有奇分,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国所推”。司徒王导辟为掾属,转任东安太守,迁司徒参军。方在都邑,缙绅之士咸厚遇之。自以出身寒微,不愿久留都城,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导从之,遂出任高梁太守。...[详细]
杨光,原名杨光大,字旭明,化名萧阳,诸暨草塔庄余霞村人。1938年6月,加入党的 组织青年会,并参加南屏小学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考入嵊县师范简师读书,后因参加党组织活动,被校方开除。1942年10月,在诸暨庄余霞,组织青少年学习会,并在青年中发展党...[详细]
杨眉山,诸暨王家井杨蔡人。1906年考入私立杭州铁路专科学校,一年后回家乡教书。1921年,经亲友介绍,赴宁波任教。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活动。1924年1月,由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潘念之等一起参与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组织。同时,根据党的“三大”决议,跨党...[详细]
杨思一,原名杨云亭,曾用名倮心、少青、念平,诸暨城关上杨村人。19岁时,考入湖州省立第三师范,1924年,被选为湖州学生联合会总理事,成为-骨干。1925年夏毕业,到诸暨草塔智胜、镇海崇正等小学任教,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书籍,向往革命。1930年5月,在湖州县立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湖州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