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人物

杨思一

[公元1901年-1957年]

杨思一为[公元1901年-1957年]

  杨思一,原名杨云亭,曾用名倮心、少青、念平,诸暨城关上杨村人。19岁时,考入湖州省立第三师范,1924年,被选为湖州学生联合会总理事,成为-骨干。1925年夏毕业,到诸暨草塔智胜、镇海崇正等小学任教,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书籍,向往革命。1930年5月,在湖州县立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湖州县委宣传部长。后因中共湖州县委遭敌破坏,与组织失去联系,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32年7月,中共浦东区委恢复其党籍。后在代表中共浦东区委出席反帝大同盟会议时被捕,在苏州陆军监狱关押5年。
  1937年7月,杨思一经保释出狱,即回乡抗日。之后,他到上海寻找党组织,并投入抗日斗争。上海沦陷后,他转辗到家乡诸暨,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恢复了党籍。1938年2月,任中共诸暨县工委书记。5月,任中共诸暨县委书记。并任中共宁绍特委宣传部长。1939年1月,任中共宁绍特委书记。同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1月,中共宁绍特委分设,任中共绍属特委书记,期间,整理和发展党的组织,坚持积极慎重的发展方针,使宁绍特区党在迅速发展中保证了质量。至1939年10月,宁绍地区党员发展到2000人,建立支部200余个。他还把党的发展建设同群众运动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浙东粮荒严重的情况,他亲自部署领导了1940年6月的嵊县“六·三”饥民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杨思一改任中共绍属特派员。遵照党的指示,及时撤退一批已经暴露的干部,调整了县级领导成员,保证了绍属地区党组织的安全,保存了这一地区沦陷后开展游击战争的力量。宁绍地区和浙赣铁路沿线各县相继沦陷后,他领导绍兴、诸暨等县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在浙东敌后举起了党领导人民武装抗日的旗帜。1942年6月,浙东军分会组建南进支队,开辟会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他任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会稽工委(后改为地委)书记,并与蔡群帆一起,领导了会稽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冬,参加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留区党委工作。1943年11月,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爆发,浙东区党委决定发展金萧地区的游击战争,牵制顽军,配合四明地区主力作战,他与蔡群帆一起率一个中队进入金萧地区,集结诸暨、义乌等县的地方武装,组建金萧支队,任中共金萧地委书记、金萧支队政委。1945年2月,任会稽特派员。从组建金萧支队到抗战胜利期间,他按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工作,领导金萧地区军民同日伪顽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巩固扩大了诸北、金义浦兰、诸义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了路西抗日根据地。
  1945年9月,杨思一奉命北撤,先后任新四军一纵三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三师政委、选遣队一支队政委等职,在泰安、宿北、鲁南、莱芜、沂蒙山等重大战役中,亲临前线,勇敢沉着,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浙江省委组织部长兼省纪检委书记,省编制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1957年12月,被错划为 。同月20日逝世。1979年6月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1983年11月,中共浙江省第七次-会预备会议上,为他彻底平反。 (章可萍整理)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