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鸣,笔名双羽,浙江乐清大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顾问、温州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原温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会长。全国中小学教师寓言创作大奖赛组委会副主任兼评委、中国“乾有杯”金江寓言文学奖评委兼办公室主任、张鹤鸣戏剧寓言奖评委会名誉主任、“乾有杯”全...[详细]
张怀江(1922—1989),原名隆超,笔名陆草、槐岗、陆郎、江外江,乐清乐成镇人。自幼酷爱绘画,11岁即在上海《儿童世界》发表钢笔画《鹅》。后就读温州师范学校。1938年,从版画家野夫开始学习木刻,次年冬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刻函授学习。1943年,考入福建国立东南联合大学艺术专修科,次年转...[详细]
章纶(1413—1483),字大经,号葵心,乐清人,出生雁荡山麓南阁村。8岁入社学,燃枯竹为灯,夙夜苦读,所咏《寒梅》诗:“梅生山谷间,不与群芳异。霜冷雪寒时,清香满天地。”深受塾师章仲寅赞赏,以为将来“必树名节”。明宣德六年(1431)人选府学,知府何文渊留署施教,学养大进。正统三年(1438...[详细]
张培农(1902—1939),原名宗培,又名张植,平阳马站(今属苍南)人。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肄业,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与王国桢同赴广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10月,以国民党中央农运特派员身份回乡领导农-动,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宣传开展减租、减息和废除苛...[详细]
吴无闻(1917-1990),女,浙江乐清人,曾任上海文汇报驻北京记者,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一届)顾问。 吴无闻是夏承焘先生挚友吴鹭山之妹,解放后曾任《文汇报》驻北京记者,笔下颇有文采。夏承焘晚年迁居北京长期疗养,幸得与吴无闻夫人结合。夏承焘有此贤内助,暮年得到慰藉。吴无闻帮助夏承焘校注了多部...[详细]
张天麟(1586—1639),封疆大吏。字季昭,号平符。永嘉场三都普门(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人。万历四十年(1612)乡试夺魁,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廷对获二甲第一名(传胪)。历官礼部祠祭司主事、精膳司员外郎。崇祯元年(1628),外任江南苏松参政,旋改广东督学、按察使,历官福建右布政...[详细]
张天骏(1685—1752),字鸣佩,号牧堂,祖籍钱塘,父才用迁居永嘉屯前(今温州鹿城区)。才智过人,总兵崔某爱其才,提任温标右营把总,后升千总。清康熙、雍正之际,率部巡战于温州沿海。先后擒林太、赵九、孙森等,受到嘉奖。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告警,授海坛守备。破黄辉昭盗窝,升水师提标游击。...[详细]
张云雷(1883—1977),原名守铭,后名烈,字云雷,一字贞箴,别署石帆山人,乐清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自费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留学期间,先后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三十四年毕业,拟返国,突接家中急电,谓清政府已将其列入捕杀的革命党人名单,遂赴南洋,抵爪哇泗水(今印尼东爪哇省省会)...[详细]
张諲(生卒年未详),排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和王维(699—759)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提及“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并在《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中赞諲绘画之传神和草书之精湛:“屏风误点惑孙...[详细]
赵刚(1887—1930),小名廷爱,字友仁,瑞安龙川(今属文成)人。早年曾在龙川小学任教。1913年,考入浙江省铁路学校。1917年调往北洋政府交通部铁路短训班进修,结业后,先后在天津、上海车站工作。1921年,调杭州艮山门车站,续在南星桥和城站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艮山门站...[详细]
赵起(?—1863),一作赵启,平阳钱仓人。出身贫苦,曾在鳌江码头当佣工,后在江边开设饭铺。慷慨好义,乐于扶危济困。 清咸丰八年(1858)四月,太平军进抵处州(今丽水市)。浙南连年水旱,民心思变,起和朱秀三、缪元等8人歃血结盟,准备起义响应。八月十五日(9月20日),在钱仓北山庙正式成立金...[详细]
赵士桢(1552—1611),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人。早岁为太学生,游于京师,书法“骨腾肉飞,声施当世”。偶因所书诗扇经宦官带进内廷,得明神宗赏识,遂以布衣召入,任鸿胪寺主簿,历十八年之久,始升为武英殿中书舍人。为人慷慨有胆略,交游颇广。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丧父,在官守制,编修吴中行、检...[详细]
郑馨(1901-1932),原名景柳,字德甫,曾用名撼山、竹山、吕人望,瑞安县白门乡(今瓯海丽岙镇姜宅村)人。1924年考入北京俄文法政专科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返回家乡,参加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活动。尔后,他致力于加强“温独支”与党中央的联系、恢复和发展温州地区党组织等工作。...[详细]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二十年任黄岩县尉,次年任婺州司户参军。隆兴元年(1163)三月,除秘书省正字。八月请祠,主管南岳庙。乾道二年(1166),任国子监丞。温州飓风成灾,率乡人在朝者奏请赈恤。次年六月,任...[详细]
郑海啸(1900—1987),原名志权,群众昵称“老海”,平阳凤卧乡(今凤卧镇)人。家贫,仅读两年私塾。少年曾习拳棒,身体坚实。1927年,村里组织农民协会,被推为农会主任。1930年,创办凤林村初级小学,任校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凤林村党支部书记,并以凤林小学校长身份竞选为凤卧乡乡...[详细]
郑曼青(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颖悟,从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10岁从汪香禅习画,14岁后画艺大进。1917年,到杭州,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相与研论诗、书、画。1920年到北京,因在报章与名士以诗唱...[详细]
郑明德(1925—1942),从小受革命熏陶。13岁开始为地下党送信传递情报。1938年春,粟裕率领部队北上抗日,平阳县委号召群众支前,明德走家串户发动群众,赶制了400多双军鞋。同年夏加入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教歌、演讲、搞义卖、办妇女识字班等都做得很出色。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郑亦同(1904—1984),原名异,小名嘉超,字亦同,以字行,乐清县黄华人。1919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曾参加反帝-,加入学生组织醒华学会。1923年,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北京 代表,与广大同学一起,支持冯玉祥发动的推翻曹锟、驱逐溥仪的“首都革命”...[详细]
瞿振汉(1808—1855),原名振海,字振潢,号碧泉,乐清人。粗通文义,且富膂力,和弟振山同习拳术,好交游,挥金结客,以纳赀为监生。太平天国军起,振汉等准备响应。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席卷江南,浙南连年灾荒,郡邑议行团练,振汉乘机设团练局于孝顺桥,节制附近各地团练,众达500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