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龙(1904~1945),句容二圣乡阴桥头人。青年时在句容、南京求学,受到抗日救亡 运动的影响,具有民族正义感,对日军烧杀淫掠的罪行深恶痛绝。1938年冬,陈毅率部在 王家召开地方绅士会议。王诚龙和弟王诚凤当即响应,表示愿在财力物力上支持新四军抗 日,送给新四军 20支,驳壳 3支,机关 ...[详细]
王东方(1917—1945),原名王桂爱,参加革命后三改其名:王东方、王栋、黄晓云。大路乡王巷村人。天资颖悟,孜孜勤学,读小学时为进步教师王洞若所赏识。16岁时因生活困难,其父要他去金坛城内学徒,王洞若则暗中将其带到上海,介绍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做小先生。民国22年(1933)初,陶...[详细]
王洞若(1909—1960),乳名锡堂,曾名义田、王作、用观、乃明,大路乡北族村人。敏而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六中,并考入陶行知初创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毕业后留校工作,常与志同道合的刘季平、徐明清、戴伯韬等同志,探索改革乡村教育和救国救民之策。民国19年(1930),为反对日舰停泊南京,晓庄...[详细]
王化成(1903-1965),江苏丹徒人。少年入清华学校读书,1923年毕业,负笈入美研习国际法。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1924届学士学位(B.A.)、芝加哥大学1924届博士学位(Ph.D.)。1927至1928年在哈佛大学专研国际公法。 早在1924年,王化成便自美致函母校建议改设大学和增设...[详细]
王里(1918~1949),原名王举鼎,句容石狮乡寨里村人。191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 庭。1933年考入栖霞乡村师范,靠助学金就读。毕业后,在大卓包家村小学任教。日军侵 占句容,王里激于民族义愤,主动与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宣传员陈力联系,决意弃教 从戎,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一支队任战士、...[详细]
王龙,原名王隆恩,1908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三跃乡翁家塘一书香之家。父亲王声甫是一位乡村塾师。王龙自幼随父攻读古文,勤奋好学,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所作诗文立论新颖,文笔流畅,深得师长赞许。1928年,他在一所私塾任教。 青年时代的王龙,为人正直。1934年,国民党扬中县三区区长...[详细]
王明高(1915~1941),扬中县永胜乡永胜村人。原任小学教师,1937年又考入扬中县师资训练班,1938年参加苏南抗日同盟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生中从事建党工作。1939年春任万福乡乡长。1940年初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区区长,后任四区区长,1941年2月9日清晨,被伪 中队长季...[详细]
王轶琼 (1961.3—)江苏丹阳人。擅长版画、油画。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94年江苏版画院研修生毕业。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版画家,江苏版画院画师。版画作品《从南方遥想北方》、《远山的倒影》分别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版展银奖 、铜奖,《向日葵》、《大河》等入选当代中国版画展。发表文...[详细]
王若谷(1919—1946),原名致和,又名其明,姚桥乡王甸村人。小学成绩优秀,保送镇江中学,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上海沦陷前夕,学校迁至浙江,在浙东遂昌等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1938)加入共产党。次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调王至国民党浙西行署政务处当服务员,为服务员中中共特别支部委员。国...[详细]
王思敏(1908—1948),大路镇西王家村人。16岁去泰兴学徒,两年后,因不堪店主-而回家务农。民国27年(1938),任大路镇商团自卫队教官。同年9月,自卫队改编为新四军特务连,任一排排长,参加了控占嘶马、大桥的战斗。民国29年,任镇五区常备队副队长,在葛村伏击敌人汽车及韦家村遭遇战中,机智...[详细]
王豫(1768-1826) 字应和,号柳村,又号翠洲农、小辋川主人,镇江人,后移籍江都。丹徒附监生,工于诗,诗风清淡,集名《种竹轩诗抄》。先后辑印《群雅集》、《群雅二集》、《江苏诗征》、《京江耆旧集》、《于喁集选》等,保存了许多湮没不传的诗人姓名和作品。《江苏诗征》由阮元领衔,实际是王豫住在焦山...[详细]
王渊鉴(1913~1943),扬中县长旺乡头墩子村人。王幼读私塾,后至上海某商店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失业回扬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2年先后任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区、第二区军事助理。 1942年11月上旬,王至三涫镇头圩埭参加会议,途中被日伪军...[详细]
王元清(1917—1944),又名王泽,丹阳县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求读,18岁以教书谋生,参加-阁组织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社”。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抗日自卫团,并以大汪家小学为基地,组织“青抗会”、“儿童团”,用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民国28年(1939)4月加入共产党。民国29年6月,镇、丹、...[详细]
王之政(1753~1815),一名明泾,字献廷,号九峰。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出生。镇江人。他性颖善悟,好读书,深通医术,清乾隆时召为御医,曾授太医院院监。嘉庆中奉征召,因重听辞免,一时名噪海内,从其学者甚众,如虞克昌、李文藻、蒋宝素、朱政五等皆出门下。之政诊务繁忙,于中堂设座,旁坐四弟子,...[详细]
王子清(1911~1939),原名宝鉴,扬中县八桥镇石桥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入私塾读书,喜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并爱好武术。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侵扰扬中,国民党县政府解散,王联络地方有志之士,搜集0,组织八桥镇商会联防队保家抗日。不久又与陈广德、王详、王炎、陈...[详细]
王宗培(?-1925) 镇江人,小学教师。民国14年(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在反帝0中,王宗培于7月20日在江边向群众演说五卅惨史,痛哭流涕,听者都被感动。演说后,投江自尽。留下遗书一封:“中国不幸,外患频凌,迩来英日肆虐,迭次摧折,我青沪汉粤人士性命,等于草芥。蔑视公理,斫伤人道,…...[详细]
魏发魁(?-1900) 小名魏老么,镇江人。镇江哥老会头目,住北门七星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维 人唐才常图谋武装起义推翻叶赫那拉氏政权,联络会党,组织自立军,以湖北为中心,在长江沿岸起义。魏发魁在镇江计划响应,已准备好武器及联络暗号,定期劫狱。不料同谋中有人变节,向清官府举发。七月二...[详细]
卫鸿宾(1917~1944),句容行香上王庄人。出身农民。青年时期,意志坚强,不畏权贵。1937年日军入侵,卫鸿宾目睹日军烧杀暴行,悲恨交集。他积极参加地方抗日活动,配合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发动群众参加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动员青年参军支前,征粮收税, 转运物资,支援抗战。1939年加入中国...[详细]
魏今非(1903~1983),又名魏仰之,句容郭庄乡高阳桥(1969年11月划江宁周岗公社)人。1926年在湖北蕲春县组织店员工会迎接北伐。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蕲春县总工会秘书兼组织部长、县委委员、区委书记兼特支书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因蕲春-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家乡当小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