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人物

王洞若

[公元1909年-1960年]

王洞若为[公元1909年-1960年]

   王洞若(1909—1960),乳名锡堂,曾名义田、王作、用观、乃明,大路乡北族村人。敏而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六中,并考入陶行知初创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毕业后留校工作,常与志同道合的刘季平、徐明清、戴伯韬等同志,探索改革乡村教育和救国救民之策。民国19年(1930),为反对日舰停泊南京,晓庄师生举行--,竟遭国民党-逮捕,杀害多人,学校被封。王隐蔽家乡,执教于王巷小学。民国21年秋赴沪,协助陶行知致力于“晨更工学团”的工作,常与陶一起学习革命理论。马克思逝世50周年时,毅然参加由陶与蔡元培、李公朴、章乃器等一百余人发起的纪念会。受陶委派参加进步社团举办的全国乡村工作会议,向大会阐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宗旨,深受好评。民国22年,在“晨更工学团”加入“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党的 组织),是年秋加入共产党。时“晨更”建立共青团支部,益显革命,负责人徐明清受到当局传询。为避免损失,党组织决定改由王主持“晨更”工作,兼管“生活教育社”的日常事务。民国24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负责人徐明清被捕;王受命为“教联”党团书记,不畏险阻,积极开展知识分子工作,吸收党员,增强党的战斗力。“一二·九”运动后,上海地下党与陕北党中央取得了联系,成立了上海地下党临时工委,王为临委负责人之一。次年1月,奉命与张劲夫组建“国难教育社”,任党团书记。民国26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地下党及时成立了工人运动委员会、群众运动委员会、职业界临时工作委员会,王为群委委员,又为难民救济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在战火炽烈、战区难民处境艰难时,王进入战区安排救济难民,发动群众支援抗日前线,组织战地服务团为作战部队抢救伤员、运送食品。8月下旬,收难童22人成立“孩子剧团”。不久党中央派刘晓来沪研究恢复上海地下党组织,经组织考察,王为首批批准的20个正式党员之一。中共江苏省委成立时,任群委委员。上海沦陷前夕,根据省委决定,带领“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部分人员撤至武汉。次年1月,孩子剧团辗转至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仍安排由王领导,而国民党拟强迫收编,王请示周恩来、邓颖超,即至黄石港暂避。12月,“生活教育社”总社在桂林成立,王任常务理事,负责总社日常事务。民国28年7月,奉陶行知之命,与戴伯韬、丁华组建育才学校,成立于重庆,下设3个部,任研究部主任。“皖南事变”后,隐身于昆明教育界,与当地同志一起开展党的工作。由于长期在-下艰苦奋斗,积劳成疾,从此陷入与病魔搏斗之中。民国35年,陶行知先生患脑溢血逝世,王在渝惊悉,卧榻填《长相失》一阕痛悼陶师:长相失,运命忒朦胧,生离不再逢。海角天涯,朝云暮雨,三色黑蓝红,智仁勇达新辞古意穷。绝阿容,圣贤知介入英雄,谁说西方民主同。长恨国中天地小,熊鹰互斗及蛇龙,犹未尽哀荣。解放后在沪疗养,后定居镇江市。1960年12月19日逝世,安葬于镇江市南郊公园,建墓立碑。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