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周文在是江苏省常熟市人。学生时期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常熟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j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四·一二”-政变后,他辗转到武汉,在贺龙部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学兵营一连任政治指导员,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他在...[详细]
周正荣(1927-2000.8),男,京剧老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为台湾伶界四大著名老生之一。出生于1927年,逝世于2000年。 13岁入上海戏剧学校,为正字科学生,与顾正秋、张正芬为同班同学,启蒙老师为陈斌雨、刘嵩樵等。后经校内外关盛明、张连福、刘盛通、产保福等诸多名师指点...[详细]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 。 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为建义校尉,驻守湖孰。 黄龙元年(2...[详细]
朱骏声(1788-1858) 清朝文字学家。小名庆元,字丰芑,号允倩,晚号石隐山人,江苏元和人。少时通读许慎《说文解字》,曾师事吴派考据大师钱大昕。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将在子矣。”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官黟县训导,肆力著述,诸生造门请业者常数十人,官舍至不能容。咸丰元年以截取知...[详细]
葛哲(1389-1461年),字明仲。昆山(今属江苏)人。家世业医,哲博览儒、医两家典籍,精读内外妇儿诸科之书,医术尤以儿科为长。曾授荆府、梁府、楚府良医诸职。曾将自己试之有效良方,分门别类,以药随之,著成《保婴集》四卷,但未见传世。...[详细]
贝青乔 清朝诗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子木,号无咎,又自署木居士。出身于低层士人家庭。科场不利,一生过着幕客生活。1841年(宣宗道光二十一年)投效奕经军幕,参加浙东抗英斗争,曾潜入敌占之宁波刺探军情,并亲临战阵。军幕结束-时,他援引《大清会典》求为功贡生。因此世亦称他为“贝明经”。宣宗...[详细]
曹鸣高(1907~1985) 中医教育专家。江苏省苏州人。自幼从其祖父清御医曹沧州习医,承其家学,17岁悬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州市中医门诊所所长、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副主任、江苏省中医学校讲师、南京市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医学院二版统编教材编审委员、国家科委中医药组成员。 曹鸣高从医...[详细]
程庆龄,号紫垣,生卒不详,江苏省吴江县盛泽乡胜天村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举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署西延分州州同,决意编修《西延轶志》,汇集人才,配备总纂、修纂、采访、校对一应人等,加之各乡父老鼎力相助,仅一年时间,即将西延数百年之巨细事体融于一书。这对资源来说不失为一大贡献。 ...[详细]
高晋松(1923~1990) 高晋松,江苏太仓人。自幼家境贫困。靠做工谋生。1949年7月在上海沪南工务所当市政筑路工。1950年12月应招任虹口区公安分局交通队交通 。 高晋松热爱交警工作,钻研业务。为确保交通安全,高的工作方法是清、准、活三个字。清路口,四面路口五十米范围无堆物、无设...[详细]
葛贤(1568-1630) 明末市-动首领。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又名葛成,手工业工人。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税监孙隆加重对机户捐税,迫使机户停工,机工失业。葛贤挺身而出,率机户抗拒,当将税监孙隆所派黄延节用乱石砸死,火烧恶棍汤莘,闯进劣绅-复住宅,包围税监衙门, 停止征税。孙隆...[详细]
顾璘(1476-1545) 明代官吏、文学家。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寓居南京之上元。孝宗(朱祐樘)弘治间进士,授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位冀南大名县西北)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夷号称 “金陵三俊”,后宝应(今江苏省宝应县,位高...[详细]
胡莲仙(1832~1899)女,湘绣创始人之一。祖籍安徽,幼随父官居江苏吴县。性聪慧,善丹青,工刺绣,20岁时嫁湘阴吴健生。中年丧夫遗4子1女,生计日艰,乃试以绣艺谋生。光绪四年(1878)率子女移居长沙天鹅塘“绣花吴寓”,赁屋绣花。旋迁城内尚德街开“彩霞吴莲仙女红”,绣品销路日增,收徒授艺。光...[详细]
江标(1860-1899) 清末维新派。字建霞,号师邧,又自署誃笘。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光绪进士。 1890年由庶吉士改授翰林院编修。青年时期即关心时事。1894年,任湖南学政。当时湖南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极力诋毁西学。他毅然以“变风气,开辟新治为已任”,坚决整顿校经书院;以舆地、掌故、...[详细]
江声(1721-1799) 清朝学者。本字涛、改字叔瀛,号艮庭、鳄涛。清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休宁。侨寓江苏元和(今吴县)。一生未仕。中年师事“吴派”著名学者惠栋,于经学、文字学,均有建树。治学宗汉儒成法,长于旁搜博引。深研古训、精治《说文》,以为经、子古书之准绳。又受惠栋、阎若璩影...[详细]
刘溥 明代学者。字原博,长洲(江苏苏州)人。八岁敏悟能诗,时称圣童。长随祖父游两京,“研究经史兼通天文、历数 ”(《明史》)。宣德初,以文学征,有言其善医,授惠民局副使,调太医院吏目。耻以医自名,日吟咏为事。其诗初学西昆,与邹亮、蒋忠等十人号称景泰十才子,溥为盟主。有《草窗集》。...[详细]
刘汝醴(1910~1988) 艺术理论家、教育家,江苏吴江人。民国16年(1927)入上海艺术大学,翌年离校,跟随田汉另创南国艺术学院(后改为南国社),并以社员身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民国19年到南京,在中央大学艺术系跟随徐悲鸿学画。民国22年秋,东渡扶桑,求学于日本大学艺术科。民国24年回国后,...[详细]
柳慰高(1887-1958) 近代诗人。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字亚庐,又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即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光绪二十八年 (1902)加入中国教育会。次年入上海爱国学社求学,积极从事诗文创作,自此成为革命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活跃分子。三十二年,在同盟...[详细]
李玉(约1691-约1671) 清初戏剧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祯末中乡试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剧60多种,今存20种,其中《万里缘》、《千钟禄》反映了清兵入关后的战乱生活;与朱素臣等合作的《清忠谱》,以明末苏州反魏忠贤的市-动为内容,歌颂了颜佩...[详细]
陆兰秀(1917~1970) 著名革命烈士。江苏苏州人。出生于苏州名门富家,其父陆殿扬是正中书局高级编审,在南京莫干路10号(区境内)有一座花园洋房,从小在南京受到特殊的教育。民国29年(1940)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武汉大学的女生支部书记。陆先后三次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每次都拒绝填写自首书。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