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人物

周正荣

[公元1927年-2000年,台湾伶界四大老生之一]

周正荣为[公元1927年-2000年,台湾伶界四大老生之一]

  周正荣(1927-2000.8),男,京剧老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为台湾伶界四大著名老生之一。出生于1927年,逝世于2000年。
  13岁入上海戏剧学校,为正字科学生,与顾正秋、张正芬为同班同学,启蒙老师为陈斌雨、刘嵩樵等。后经校内外关盛明、张连福、刘盛通、产保福等诸多名师指点,受益良多,艺业精进。同时,又从校外陈秀华先生学习“余派”唱腔。毕业后参加顾正秋剧团,在上海、南京演出。1946年初,远赴北平,随李洪春学靠把老生,北上北京拜师雷喜福学唱做,并从王福山学《打棍出箱》。1978年回上海,赴长沙、贵州演出,随军来台。与筱刘玉琴、陈美麟、马骊珠等合作,在台湾、金门公演。1958年加入陆光国剧队,1959年至1964年离开陆光,自行搭班。1965年再返陆光,与张正芬、马维胜、吴剑虹、杨传英等位长期合作,直到1996年军中剧团解散。退休后在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周正荣活跃于舞台44年,演出场次不计其数,以1951年为例,一年中即演出339场。其最爱、拿手剧目有:《鼎盛春秋》、《捉放曹》、《洪洋洞》、《失空斩》、《托兆碰碑》、《打棍出箱》、《马鞍山》、《捉放宿店》、《将相和》等。
  周正荣宗余、杨派,以深厚沈郁的韵味取胜,长期钻研余派杨派正宗剧目,每次演出都能在境界上更提升一层。一生敬业勤恳执着不懈,即使退休后仍维持调嗓练功的每日功课,人格精神堪为典范。唱腔当以规矩为本,不分派别,练习各种可能、吸取各派所长。故他兼学“汪”、“谭”、“刘”、“言”、“马”、“杨”各派,取各派之长融入自身而成一家,但从不以“周派”自诩。
  周正荣先生在台湾京剧界的重要性,超越四大须生的评比,进而至于精神典范的层次。他对于京剧的执着坚持乃至于狷介,体现了象征性意义。对于京剧,他-的是整个生命;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只是“无一字不讲究,无一音不磁实”,更要求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他的表演不靠天赋,其实他嗓音条件并不好,但是,用功二字不仅弥补了不足,更创造了艺术奇迹。本来不够宽润甚至有点“枯”的嗓音,竟然磨练出一股“枯澹”的韵味,不以高亮宽阔取胜,但内蕴深厚、余韵无穷,因而有“回甘味醇”之美。深沈澹雅的艺术形象,是表演风格的形塑,更是人格特质的投射。林怀民于1984年邀请他主演《问樵闹府、打棍出箱》(与吴剑虹合作),看中的除了唱做精彩之外,更是他的特殊性格与气韵。美学家蒋勋撰文盛赞其塑造了中国书生的典型,并以屈原《天问》相比拟,指为中国文学艺术中「失常之变」的极品。另一出《马鞍山》更体现了「冷澹」却又「深情内敛」的特殊气韵,高山流水,知音何在?「追寻中的孤寂」为其题旨。孤寂原为创作的心灵状态,而孤寂不也正是周正荣精神风貌的总体提炼?《问》剧的执着追寻与《马》剧的冷澹孤寂,适足以视为周正荣先生人格与风格的双层写照。
  同年(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关成和 黑龙江哈尔滨双城
孙守性 (1927~1949) 黑龙江哈尔滨五常
商庆春 (1927~1978) 黑龙江哈尔滨木兰
魏一与 (1927~1946) 黑龙江哈尔滨通河
李明信 (1927~1946) 辽宁省辽阳辽阳县
+ 更多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0年)去世的名人:
钟子云 (1913~2000)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
左有礼 (1910~2000) 陕西省榆林定边县
杨丽坤 (1942~2000) 著名电影演员 云南省普洱
段志清 (1914~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陕西省延安延长县
林毅 (1917~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陕西省渭南华州区
李仲麟 (1920~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 更多公元200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