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肇基(1877—1958年),字植之,江苏苏州吴江人。早年就读上海圣约翰书院。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赴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生。后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施肇基先求学于南京,后于1888年转入上海圣约翰书院学习。1893年,随同中国驻美国公使杨儒赴美,任翻译生...[详细]
孙云球 明末清初光学仪器制造家。字文玉,又字泗滨。生卒年不详。生于明崇祯初年,卒于清康熙初年,终年33岁。吴江(今江苏省吴江市)人,后寓居苏州虎丘。他曾经设计创制“自然晷”来测定时刻。用手工磨制水晶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为苏州自制眼镜的开端)。他又采用 “随目对镜”的办法,能使患者配到合适的...[详细]
陶金(1916~1986) 陶金,江苏苏州人。4岁时随家人移居北平,曾肄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科,中途退学,到中国大学当绘图员,绘制供学生上课用的挂图。民国23年(1934)考入山东省济南市由阎哲吾主办的戏剧训练班,学习戏剧基本知识,参加演出实践,演过《威尼斯商人》、《苏州夜...[详细]
魏氏,名翔(一作翱),一说名笃;字伯阳;号云牙子,一说号云霞子。吴人(据晋·葛洪《神仙传》卷二),即今苏州人。祖籍郐国(西周侯周,今河南郑州市南密县)。东汉著名炼丹家。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 魏伯阳生于汉桓帝元嘉元年,即151年。至汉恒帝延熹十年...[详细]
景皇后朱氏(234年―26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吴景帝孙休的皇后,野史记载其名为朱佩兰 。 骠骑将军朱据与朱公主的独生女,吴末帝孙皓的表姐和叔母。 赤乌末年,与孙休成婚,永安元年(258年),孙休继位,封为夫人,永安五年(262年),被立为皇后。 孙休去世后为太后,...[详细]
徐大椿(1693-1771) 清朝医学家。字灵胎,晚号洄溪,后更名大业。清江苏吴江人。诸生出身,不屑科举。 1759年应诏进京,入太医院供奉。毕生钻研《易经》,喜阴阳之学,熟悉天文、地理、音律,尤精医术。反对滥用峻补辛热药剂的风气。继承明代医学理论,强调保护元气乃医家第一活人大义。著作有《...[详细]
许亚(1915~1982年),原名徐耀华,曾用名陈伯英、陈英、陈大信,江苏省常熟县人,生于锦丰乡西港镇。民国17年(1928年),考入省立苏州中学。民国21年,与胡绳(项志逖)、吴大琨等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积极参与中国社会史论战。次年6月,考入江苏土地局举办的三角测量班。9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详细]
徐祖贻(1895-1976年),字燕谋。江苏省昆山县人。1914年8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毕业后赴日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又进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第五战区参谋长。1938年2月上旬,中国守军与日军血战于鲁南军事重镇临沂,徐受李宗仁委派,亲临前线,协调庞炳勋、张自忠两军...[详细]
严隽琪,女,汉族,1946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民进成员,1967年9月参加工作,丹麦技术大学海洋工程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1962-1967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1967-1968年...[详细]
杨念如,明朝义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民变参与者。 当时,阉党在苏州逮捕大臣周顺昌,遭到苏州民众的奋起反抗,两个东厂特务被打死。事后,阉党人士大范围搜捕-市民,杨念如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这五人中,除了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轿夫以外,杨念如与其余三人其实根本没见过周顺昌。...[详细]
杨源时,曾用名杨桂林、杨克捷、斯旦、杨洛桥,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乡桥头街人。1933年1月,在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员-生领导组织的读书会。1936年10月,在南京任小学教师时,又参加了党领导的救国会(小教联)。期间,开始秘密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和进步书刊,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详细]
明朝商人子弟。天启六年(1626)三月,阉党爪牙在苏州逮捕大臣周顺昌,颜佩韦等人出于义愤,发动民众奋起反抗,引起-,打死两名东厂特务。事后,阉党人士大范围搜捕-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这五人中,除了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轿夫以外,颜佩韦及其余三人其实根本没有见过周顺昌。次年...[详细]
严庆澍(1919~1981) 严庆澍,阮朗是他的常用笔名,其他笔名有:洛风、陶奔、江杏雨、沙为雪、葛夏、张璧、高山客、草山上人和颜开等,江苏吴县人。 少年时代在上海半工半读,喜爱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投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春,到长沙参加“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工作,...[详细]
许元溥,明藏书家。字孟宏,自号千卷生。著名学者许自昌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受父辈影响,喜藏书。他曾是应社、复社的重要成员,和徐勿斋、杨维斗、张西铭、张受先都是知友。他立高阳社,选辑《古文佚》,由张采、张博作序。他一心痴迷于作诗和收藏,对经营商业田产则全然外行,曾自嘲“视河干惬室、仰面折腰,一...[详细]
余佩皋(1888~1934年),女,江苏苏州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民国2年(1913年)为探索“提高女子教育,振兴女权”的道路,奔赴广西,任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校长。民国4年南渡婆罗洲,任婆罗洲山口洋中学校长。翌年转新加坡,与庄希泉共同创办南洋女学,任第一任校长。民...[详细]
俞启葆(1910~1975)字遂初。江苏昆山人。1922年离家去上海,入中华职业学校商科,1925年毕业后,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当职员;1929年考入南通农学院附设高中,1930年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在中大农学院,他边学习边参加棉花育种的试验研究,曾发表《中棉新品种》《中棉遗传研究》和《棉作叶...[详细]
郑吉(?~前49年)西汉会稽(今江苏吴县)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惮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5万人以迎之。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详细]
郑重(1911~1993年),又名千里,江苏苏州人。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第三中学,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生物系,一年后转入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27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赫尔、阿柏丁、剑桥、牛津等大学攻读浮游生物学,获阿柏丁大学哲学博士。民国36年回国,在厦门大学任...[详细]
周建平,1919年出生,江苏省吴县人。曾任总参谋部二部处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务。 人物经历 1.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常熟人民抗日自卫大队。 曾任指导员,中队长,新四军六团三营连长, 第一纵队一团三营教导员、营长, 新四军第一师一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