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人物

杨源时

杨源时为

  杨源时,曾用名杨桂林、杨克捷、斯旦、杨洛桥,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乡桥头街人。1933年1月,在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员-生领导组织的读书会。1936年10月,在南京任小学教师时,又参加了党领导的救国会(小教联)。期间,开始秘密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和进步书刊,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0月,只身奔赴陕北,12月进入中共中央在安吴堡举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第四期学习,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3月,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安排到丽水地区工作。5月,由丽水特委派遣到诸暨开展抗日活动,被安排在国民党姚江区担任区员。7月1日,在诸暨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诸暨边村、唐仁等村的地主到牌轩下武装收租时,与中共诸南区委组织的土枪队发生冲突。杨源时以区员的身份带 制止地主武装逼租,引导双方谈判,按“二五”减租法实施,使农民得到较大利益。 1938年10月到1940年11月,杨源时先后担任中共萧山县工委书记、绍兴县工委书记、嵊县中心县委书记。在绍兴、嵊县期间,他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利用各种关系,开展抗日宣传,并在工人及进步分子中发展党员。1940年春,浙东发生粮荒,中共绍属特委要求各县将解决粮荒作为重要任务。杨源时部署领导嵊县4000饥民在6月3日开展-斗争,要求国民党政府惩办奸商、平抑米价、救济饥民,迫使当局采取了一些措施,缓解饥荒。
  1940年11月,杨源时奉调中共中央东南局党校学习,随军东进敌后。1941年1月被派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任中共泰县县委副书记,第三地委委员、泰州县委书记,靖江县委书记、县长。
  1943年因领导靖江斗争取得胜利,受到上级登报嘉奖。1945年4月进苏中党校学习,结束后任苏中南下干部队支部书记,随军南下苏浙地区,任中共苏南第一地委组织部长、溧高县县长。日本投降后,带领县政府人员进驻溧水县城。10月北撤山东。1946年2月起,先后在鲁南地区任中共邳县县委书记、山东警备九旅十七团政委、中共苍山县委书记。在国民党部队向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时,坚持原地敌后斗争。
  1949年3月底,杨源时调任鲁中南南下干部纵队第十大队队长,随军南下浙江,先后任浙江省第八行政区副专员、金华地区专员、金华地委书记兼专员,参与领导了剿匪反霸、恢复发展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工作。1952年11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教部副部长等,在1956年浙江省第二次-会上,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受到错误处分,内定为中右,被撤消职务,下放基层锻炼。1960年7月后,先后任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嘉兴地委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浙江省委政治研究室副主任。1972年11月后,先后任省卫生厅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副书记、副厅长。1973年时曾被省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定为犯“走资派错误”,继续遭到批判斗争。1979年12月起,任浙江省教育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3月,省委为其落实政策,撤消1958年的处分,恢复名誉,恢复原工资级别;同时撤消1973年省革委会定的犯“走资派错误”的决定。1985年6月离休,继续任省委党史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党对知识分子政策》一书。 (陈良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