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藻(1611~1691年),乳名罗才,又名火沼,字汝鼎,号我存,拉丁名Gregorioiopez,福建福安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生于罗-家巷里巷村,自幼父母双亡,依兄嫂生活,8岁即为人放鸭谋生。罗江天主教堂传教士见他衣食不足,雇为教堂佣工。文藻天资聪慧,工余勤学教义,崇祯六年(163...[详细]
罗雄才(1903~1993) 罗雄才,广东兴宁县龙田镇鸳塘村人。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依靠堂叔父罗健瞻抚养。自幼聪颖,在凤汉小学读书时,就能自觉和刻苦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考上县立中学。这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时期,他除了认真学好功课之外,还读了许多报章杂志,从而萌生了民主和...[详细]
罗有荣,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大学区队长、副队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二师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详细]
罗裕庭,188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道林乡梨园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随父罗德明学唱湘剧,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他有天赋的洪亮噪音,专演以唱工见长的紫脸戏。。罗裕庭的唱腔雄浑高亢,表情豁达大度,动作稳健优美,善于把人物悲歌慷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湘剧紫脸独特风格而驰名三湘艺坛。曾与他的老艺人谈...[详细]
陆品珪,字仲渊,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屏南县双溪村。八岁就学私塾,后转入双溪高等小学堂,学习勤奋,尤好绘画。民国初期,他从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福建法政专科学校法律专业。在福州,他看到官场奸侫当道,政治腐败,遂弃法学画,到上海入刘海粟主办的美专学习。在老师教诲下,他进步很快,尤专人物和花卉...[详细]
陆瑞徵,字家祥,号吉庵,屏南县龙源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农家。私塾仅读一年,即能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后入县城双溪书院深造。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瑞徵考中生员。 维新运动后,福建设立全省师范学堂,发文各县保送学生。瑞徵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知县推荐。光绪...[详细]
卢绍武(1906年-1978年),广西武鸣人,壮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卢绍武早年参加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后任红三军团教导营营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参谋长。1939年5月,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参...[详细]
卢素贫(1921.4~1974.3) 卢素贫,又名卢树屏,民国10年(1921)4月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卢庄村,民国30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后清流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 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年代,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大举扫荡,素贫毅然投身革命,在家乡阜宁县、区、乡工作任顾...[详细]
陆天桂(1959-1979),1959年出生于广西横县苏安村一个农民家庭。壮族。他从小就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他的故乡解放前曾是一个英雄云集的革命游击根据地,很多革命前辈在和 派斗争中光荣牺牲了,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他的父亲、老游击队员陆登珍就经常给他讲述革命前辈为了争取人民的翻身解...[详细]
陆元端,又名元纬,柘洋高园人。清道光十年(1830)六月出生。 元端天资颖悟,习儒业医,尤其精通麻痘,享有盛名。 时霞浦城关天花流行,福宁知府的3个儿子都染上天花,遍请当地十几位医生诊治均无效。知府派人请元端前往诊治。元端细察病情,对群医认为不治的一病儿,断为服药可愈;而对群医认为病最轻...[详细]
卢愈铭(1940—1979),1940年2月出生在广西上林县巷贤镇卢柱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高小毕业,品学全优。学生时的他就一直羡慕解放军,总是盼望有一天也能当解放军。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思想进步,上进心强,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加入了青年生产突击队和民兵组织,被评为先进基干民兵。 ...[详细]
卢展工,男,汉族,1952年5月生,浙江慈溪人,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69-1972年黑龙江省富锦县富民公社知青 1972-1974年黑...[详细]
陆宗棠、小名寅发(1918、3、3―1950、4、23),彝族,威宁县四甫乡(今属雪山镇)高菅村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威宁游击团政治委员。 1928年至1934年,他先后就读于家乡明德小学、云南昭通明诚中学、四川成都华西大学附中、云南省立昭通第二中学、贵阳乌当中学、贵州大学,...[详细]
吕爱宝(1925~1978年),字芝兰,民国14年(1925年)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藕岸村。先世务农,家境清贫。8岁时,她入嵊县“镜衣舞台”越剧班学艺。14岁即领衔主演《梁红玉》、《百花公主》等戏,名噪于嵊县、天台、临海一带。 民国33年,爱宝随戏班至浙东一带演出,被四明山区的新四军三十五支队吸...[详细]
吕明仁,原名吕其惠。1914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初三)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大王家岛一户渔民家里,从小过继给叔父。他聪明伶俐,深得婶母疼爱。六七岁时,便随同叔父一道出海捕鱼捞虾,搏击风浪。大海的汹涌波涛,豪迈壮阔,使得他从小便具有刚毅、爽朗、勇敢、机敏的性格。 1929年夏,吕明仁考入了庄河...[详细]
吕荣寰 (1886- ),字维东。辽宁省抚顺市人。江苏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执教于奉天师范、法政专门学校、工业学校等。其后为律师。1917年被选为奉天省议会第二期议员,继升为副议长,同年开会之华府会议,为东三省主席代表出席。1923年为解决中俄问题,被派遣赴俄代表。回国后,为东三省委员长...[详细]
吕学政(1921~1949年)原名发财。山西高平县杜寨乡上西村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革命,民国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高平县三区公安特派员。民国35年,加入地方武装组织,曾担任分队长。民国38年4月随军南下,9月任宁德县三都公安派出所所长。当时三都反动大刀会组织为特务所操纵,经常造谣...[详细]
马步周,又名冬明,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城阳乡日山马厝下村人。家贫,上过两年私塾,后辍学,在家砍柴务农。 民国19年(1930年)2月,他在马立峰的教育影响下参加革命。11月,他参加由马立峰率领的攻打溪柄警备队的战斗,因队伍缺乏训练而失利。为了学得军事本领,他到霞浦国民党海军部队...[详细]
马光富(1857~1921年),马世麒(1883~1937年),马振鍪(1914~1976年)又名马锦铭,都是宁德城关人。 马家三代是马仁记竹枕的创始者和改革者。祖父马光富原是竹匠,手艺工巧。清咸丰年间,创制了蔑丝竹枕。用竹节宽疏的黄竹削成薄细蔑丝,编织成枕头。枕心利用蔑囊填实。造形雅观,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