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威宁人物

陆宗棠

[公元1918年-1950年]

陆宗棠为[公元1918年-1950年]

  陆宗棠、小名寅发(1918、3、3―1950、4、23),彝族,威宁县四甫乡(今属雪山镇)高菅村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威宁游击团政治委员。
  1928年至1934年,他先后就读于家乡明德小学、云南昭通明诚中学、四川成都华西大学附中、云南省立昭通第二中学、贵阳乌当中学、贵州大学,读书期间,曾参加昭通“抗敌后援会”后改为“高级读书会”)、贵阳“战地服务团”等抗日救国组织,并参与了宣传抗战道理和前线战况及组织募捐、反对昭通贪脏枉法检察官王德元和不法校长姜勉之、反对不法贵筑(今花溪)县长胡哲先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和斗争。1946年大学毕业,获政治经济系学士学位。毕业后拒绝留省工作和在威宁县府担任要职,毅然返回家乡明德小学任教,因教学成果卓著,获乡绅和师生所赠“民族之光”的金字匾额。1948年,因宣传进步思想受统治当局通缉而避到贵阳,参加“西南少数民族解放同盟”,随后又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时值民国当局血腥-革命者,遂离开贵阳转赴昭通,1949年4月经李德仁、付发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中共滇东特支指示其打入昭通警备司令部任政工处主任兼《滇东日报》社长,“用国民党的钱办共产党的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培养介绍卢韬、禄发奎、陆思明、禹志超、安启崇加人中匡共产党;举办教导队为组建革命武装培训骨干。8月,陆脱离昭通赴边纵六支队在会泽者海举办的滇东北军政干校学习;9月,受党组织派遣,返回威宁组建了一支800多人 的革命武装;10月,由中共滇东北地委正式授予解放军“威宁游击团”番号,陆任政治委员兼党支部书记。1950年元月13日,奉解放军毕节军分区命令,率部驰往彝良县城角奎,配合解放军16军侦察营参与打击蒋军张桐森师的战斗,取得重大战果,受毕节军分区表彰。1950年4月7日县委、县人民政府撤出威宁后,所部仍坚持战斗,控制了威昭公路沿线广大地区。4月23日,奉解放军驻昭43师命令,与团长卢嵩岚指挥所部于威宁县境团箐梁子,阻击投诚后叛变溃逃的国民党仝登文团,在阵地前沿作战而英勇牺牲,时年32岁。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