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普洲(1892--1981),祖居河北乐亭县,后随迁至双城镇,以制做和出售酸茶为业,故有"刘酸茶"之名。其兄弟六人普洲行四。民国初年其长兄刘普堂与黄老三合伙开设"福增源"杂货铺。赢利后又分出一号为"福聚厚"。刘普洲兄弟五人均在此学做生意,惟刘普洲聪明好学,任劳任怨,出徒后即能掌握一号之事。民国...[详细]
刘仁海 1937年出生于哈尔滨市动力区朝阳乡老五屯。1953年进入122 厂205车间(现16车间)当车工。37年来,他热衷于技术革新,是公司著名的“刀具革新大王”,连续10年被评为省国防工业系统的质量标兵,荣获哈尔滨市17-23届劳动模范和黑龙江省第6届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0-1990...[详细]
刘绍棠 (1907—1967),又名刘化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七岁入学,就读滨江广益中学家庭私塾专科。1929年入沈阳讲武堂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军,任国民革命军一○五师二旅五团二营少尉文书副官。1933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正逢“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被编入国民革命...[详细]
刘士武(1900--1936)珠河县(今尚志县)人,1934年8月,被中共珠河县委派来延寿,任中共延方特别支部领导,先任组织委员,后任支部书记。他带领党员、群众,以中和的天台山为根据地,配合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斗争。1936年4月,加信自卫团兵孟庆余去中和南山搜集抗日联军情报,被抗日联军抓获。刘士...[详细]
刘忻(Moraynia),曾用名:刘瑀,乳名:毛毛,1984年6月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祖籍: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县)。中国流行原创女歌手、演员,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通俗唱法专业。 2007年12月22日,获首届《舞动音画》明星选拔赛冠军,签约JYP Entertainmen...[详细]
刘新民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市。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曾任哈尔滨市平房区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局长,1987年任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省国画研究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详细]
刘远泰 (1921-1941)又名刘鹏飞。黑龙江省双城县人。早年在家乡务农。1939年被日伪当局征兵,编入设在王岗地区的伪满空军第三飞行队。1940年元旦,因事回家探亲,误了归期,因不甘心忍受酷刑,归途中,乘押送他的人不备,设法脱逃。后几经波折,投奔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成为一...[详细]
刘云青 女,1919年出生在八家子乡靠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她自幼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贫苦生活。13岁时即-当了童养媳,同25岁的丈夫杨德山结了婚。 刘云青自幼无名,村中一些年小的平辈人看到杨大哥的分上便称她杨大嫂,时间一久,杨大嫂便自然成了她的名字。村里上下人等一致这么称谓。 ...[详细]
刘振中,中共党员,依兰县人,生于宣统三年(1911年)。伪大同2年(1933年)毕业于依兰县立初级中学。 刘振中于中学时代接受了党的教育。与依兰中学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唐瑶圃经常来往,并多次与其密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伪康德元年(1934)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学生...[详细]
刘志恒(1910―1937.7) 刘志恒,字智新,黑龙江省宾县人。小学毕业后入宾县县立中学读书。在吴天民老师的支持下,刘和季铁中、杨继增等同学组织了读书会,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受到革命启蒙教育。 1932年9月,由吉林省一师转到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二中学高中(师范科)五班。五班学生中有些共...[详细]
李维周( -1947.12) 李维周,字荫堂,呼兰孟家乡人。江省师范学堂毕业后,舍弃在省城齐齐哈尔供职的优越条件,应呼兰知府黄维翰之邀,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呼兰到大用井兴办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月任呼兰劝学所总董。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任呼兰教育会会长。1912年起,...[详细]
李文彬(1902--1939),双城县三姓屯人,家境贫苦,幼年只译三年私塾,14岁下地劳动,后到哈尔滨36棚学徒。 1920年投入东北军陆军十八旅一连当兵,因作或勇敢,被提为班长、连副,后调到东北边防军步兵第六十六团骑兵营第一连任连长。李文彬为人正直,性情豪爽,重义气,因此在东北军任职...[详细]
李兴昌(1914.11-1981.3) 李兴昌,呼兰县人。1931年呼兰中学毕业,赴北京难民子弟学校读书。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3月,在天津趁搬运工人给日寇船只装棉花包时,把燃烧物偷夹其中,轮船失火,棉花烧光。同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详细]
李永宽(1886-1941年)阿城县南门外姜家磨坊电生人。平生勤劳,家庭小康。为人忠厚老实,乐善好施,见义勇为,乡里贫困者,辄解囊相助。邻人崔胜,老伴病故,无钱埋葬,停尸在床。李永宽主动代为赊购棺材,料理安葬。后来崔胜家贫不能自给,无力还债,李永宽就全部代为偿还。一次,路遇倪富、倪生两孤儿,因饥...[详细]
李子周(1916.7-1989.7) 李子周,呼兰莲花乡井沿村人。1946年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转业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历任科研所场长、育种所和栽培所副所长。1964年带4位同志到呼兰搞农业综合研究,在康金公社三胜大队进行试点。栽培玉米双交种黑玉46样板田100垧,当年试验...[详细]
罗明哲(1917.12-1982.12) 罗明哲,曾用名罗绮、陈白之。呼兰县许堡乡黄岗村人。2岁丧父,家境衰败,后搬入县城居住。1925年入小学读书,呼兰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1937年又考入伪吉林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文科国学系学习。 受家庭影响,罗自幼爱好文学,在齐齐哈尔日语...[详细]
罗云鹏,原名张会誽,后改名张敬载,化名张西平,1910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一个殷实的大户人家。由于有个“守财”的父亲,童年的罗云鹏像一个小雇工一样,与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给家里放猪,直到9岁才进本村一所私塾读书。这使他懂得了劳动人民的疾苦,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成为他从剥削阶级家庭脱胎而出的...[详细]
罗志小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特区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愿做-奴的东北人民,纷纷起来参加了战斗,16岁的罗志背着叔父偷跑出来,参加了苏炳文领导的吉林抗日自卫军,奔赴抗日第一线。 但是,这支由东北军和爱国群众组成的抗日队伍,由于孤军作战,粮饷、弹药都得不到补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势单力...[详细]
吕大千(1909~1937) 吕大千,又名吕树俊。1909年3月4日出生于宾县东吕家烧锅屯(现常安乡老营口村本屯)一个没落的富裕农民家庭。他7岁时分家,父亲患癫狂病,常年不能劳动,分得的家产不到两年已大部卖光,3年后,父亲病故。孀母领着大千兄弟3人,靠所剩10多垧山荒薄田度日,家境十分困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