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黑龙江省> 哈尔滨人物

罗志

[公元1931年-1949年]

罗志为[公元1931年-1949年]

  罗志小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特区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愿做-奴的东北人民,纷纷起来参加了战斗,16岁的罗志背着叔父偷跑出来,参加了苏炳文领导的吉林抗日自卫军,奔赴抗日第一线。
  但是,这支由东北军和爱国群众组成的抗日队伍,由于孤军作战,粮饷、弹药都得不到补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势单力薄,处境非常困难。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不得不撤退到苏联境内并假道苏联于1933年初进入新疆。罗志此时编入学兵连随军到达迪化(乌鲁木齐)。
  不久,新疆爆发了四一二政变。盛世才上台后为了扩充和加强武装力量,从来自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自卫军中选拔了一批青年入军校培训,罗志被送入军校第二期学习。
  入校后不久,罗志转入新疆学院法律系。1935年,新疆选送赴苏留学生,罗志报考后被录取,于当年秋出国去苏联乌孜别克加盟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医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拟私自加人少共组织”未果,被盛世才安插在留学生中的密探告发,随即,盛世才指令塔什干领事广禄将其押送回国。
  回到迪化后,新疆省公安管理处以“不安分守己的学习,图谋不轨,行动恶劣”为由,将罗志投入第二监狱。半年后,因罪名不成立,被释放。不久,罗志插入新疆学院政治经济系第一期学习。
  七七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应盛世才的邀请,派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批共产党人来新疆工作。林基路被任命为新疆学院教务长,并亲自讲授政治经济学。同时设的课程还有现代革命运动史、新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都是由中共党员讲授。在林基路的教导和培育下,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罗志,又受到了一次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革命思想教育。
  1938年罗志结业,留校任体育教员,参加了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并任新疆反帝总会第一分会(新疆学院)宣传委员。半年后,调省立蒙(古)、哈(萨克)简易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兼该校反帝分会干事。1940年,转调哈巴河县,任教育科长。
  1942年,罗志又调往承化县(现阿勒泰市)任训育主任。
  工作中,罗志因与教育科某科长意见不合,该科长遂进行政治陷害而秘密上告。公安管理处于1943年夏将罗志及承人县县长李国枢按政治犯案件一起逮捕,投入迪化第二监狱。几个月后,李国枢在狱内被处死。当局正准备对罗志下毒手,那个教育科长因-巨款一事,被同事联名上告盛世才,经调查核实后,也被逮捕押解到迪化,投入监狱。经严格审讯和对证,得知罗、李二人案件纯属捏造,公安管理处不得不禀报盛世才。盛大怒,下令立即 毙了那个教育科长,罗志方才假释出狱,调往焉耆-任职,但当局对其暗中监视。
  1944年5月,因焉耆-特务的频繁密报,罗志被盛世才以罗织的“阴谋-案”之罪名逮捕,关押在第二监狱小南院牢房里。敌人使用了多次严刑,逼他交待所谓“阴谋-案”的“情况”,每次都遭到罗志坚定的痛击。一次,罗志与另一位难友传递纸条被看守发现,典狱长过问时,罗志与他争执并骂其为黑狗。典狱长立即叫看守将罗志拖到散步场上,用铜丝马鞭抽打了一顿。他一边打,一边喝道:“你服不服?”罗志咬着牙,一声不吭。看守便继续打,一个人打累了,换了人继续打,直打得皮开肉绽,衬衣也成了碎片,满身血肉模糊。即使这样,罗志仍是骂声不绝直到昏死过去。典狱长恼羞成怒,强令给罗志戴上了85公斤的脚镣。
  1945年春,罗志被无罪释放。出狱后,拒绝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以摆摊谋生。
  1946年,罗志经陈锡华、范印中介绍,加入了“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4月,“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南梁罗志住处秘密聚会,进行了选举,罗志分工负责宣传。
  1946年12月,新疆代表阿巴索夫利用去南京出席伪国大的机会,曾两次去中共驻南京办事处会见董必武。
  董必武传达党中央的指示,阿巴索夫由南京回来后,即筹建“新疆民主革命党”。1947年2月21日,阿巴索夫和李泰玉、于江志、罗志、陈锡华等人商量,将“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和“人民革命党”两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民主革命党”,并以“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原有的组织为基础,成立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继续出版《战斗》周刊。
  “民主革命党”这个名称,是由罗志提出来的,当时经双方同志讨论,认为这个名称很好,旗帜鲜明,也切合实际。在这次会议上,罗志当选为中央委员兼迪化区委书记。
  1947年9月14日、15日,“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的部分成员先后被国民党 派当局逮捕入狱。尤其重要的是其中数人是“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的委员,假若他们经不起敌人的严刑拷打而招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这危急时刻,罗志立即召集尚未被捕的成员开会,商量对策,分析情况。认为他们大都是经过斗争考验的好同志,相信他们不会动摇屈服,但为防止意外,罗志要求大家停止活动一个月,以观察事态的发展。当时成员都是20多岁的青年人,怎能眼看敌人把战友们抓去而不管?于是大家提议采取劫狱的办法营救被捕的同志,罗志在会上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所面临的危险,认为劫狱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决不能蛮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证明狱中的同志是信得过的,“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又恢复了活动。此时已到了1947年年底。
  为配合狱中斗争,减轻狱中同志的压力,罗志提议编印一份秘密周报,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扩大其影响面,既宣传教育群众,又让敌人明白,地下革命组织并没被一网打尽,在狱外还在继续斗争,转移了敌人的视线,但也增加了自己的危险。罗志当时说:“只要同志们能早日出狱,继续搞活动,再困难、再危险的事,我也干!”
  编印这种周刊,除上述目的外还有一些重大作用: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及时报道传播解放战争进展情况和解放区动态,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
  罗志阐述了办刊的意义和目的后,征求大家的意见,商量给刊物起个什么名字,大家各抒己见,起了几个名字,但都没有获得一致赞同。罗志看这样争执下去难成定论,就说,他在苏联留学时曾听说当年苏联某地有个地下革命组织的刊物叫《战斗》,又说:“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内部刊物也叫《战斗》,最后他提议还是用《战斗》作为刊名,接着进行了分工。他当场指定了刊物的总编、责任、校对、采访及印刷等人选,并获得通过。罗志没有参加散发工作,他那时在中苏文协工作,接触人较多,不宜公开露面和活动。但是,罗志经常拿一些传单和《战斗》周刊在他的工作岗位和上层进步人士中传阅。就这样,《战斗》周刊和革命传单在迪化的进步人士和革命群众中广为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9年8月22日深夜,罗志秘密乘飞机抵达伊宁向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汇报了迪化的情况,其后又随阿合买提江等同志赴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不幸在飞往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12月8日,“战斗社”在迪化举行社员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组织部长兼迪化市委书记饶正锡作了长篇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战斗社”的功绩,高度赞扬了“战斗社”主要负责人罗志追求真理、赴汤蹈火的一生。1950年初西北军政委员会给“战斗社”集体颁发了“人民功臣奖章”一枚,并给1949年5月以前参加“战斗社”的成员,每人颁发西北解放纪念章一枚。
  毛泽东为五位革命烈士亲笔题词:
  为民族解放及人民民主事业服务而牺牲的阿合买提江·卡斯米同志、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诺夫同志、阿布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同志、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同志、罗志同志的精神永垂不朽!
  (曹永正)

同年(公元193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