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沈阳军区原顾问。 何友发同志是陕西省泾阳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游击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支队长、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详细]

吉翰 [南北朝][公元372年-431年]

  • 吉翰(372~431年),字休文,南朝宋时镇将。冯翊池阳(故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人。东晋安帝末年,吉翰在长沙景王刘道怜帐下任参军。义熙五年(409)春,刘裕率军北征南燕慕容超,吉翰随刘道怜军攻陷广固(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北),以功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任从事中郎。他在刘道怜部下为将十余年,清谨刚...[详细]

李大亮 [唐][公元586年-644年]

  • 李大亮(586~644年),唐初将领。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祖籍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曾祖父李琰在后魏时官度支尚书,遂迁居京兆。其父李充节仕隋为朔州总管。隋末,以门荫署韩国公庞玉的行军兵曹。大业十三年(617),瓦岗农民起义军进攻洛阳,大亮随庞玉部与义军作战,隋军败,大亮被俘,义军将领...[详细]

李念慈 [清]

  • 李念慈(生卒年不详),字屺瞻,号劬庵,陕西泾阳县人,清代画家、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任山东新城知县。因为赋税拖欠而被罢官。后在清军对吴三桂作战时,他运输军饷有功,被起用为湖北天门县知县。康熙18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未被录用。 他生性浪漫,不喜...[详细]

李世达 [明][?-1600年]

  • 李世达(?~1600年),字子成,明代大臣。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曾任户部、吏部主事、文选郎中、南京太仆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职。 万历二年(1574),李世达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升右副都御史,总管河道。李因故未到任,改派为浙江巡抚,后因病回乡。病愈后督...[详细]

李兴运

  • 李兴运 陕西泾阳县人。1936年12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陕西仪祉农校,当年被分配至柞水,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岩寺区农技站主任、营盘林场负责人、营盘木材加工厂副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采矿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铅锌矿矿长兼党支部书记、柞水有色金属公司总经理兼...[详细]

孙腾 [南北朝][公元481年-548年]

  • 孙腾(481~548年),字龙雀,东魏大臣。咸阳石安(故治在今陕西泾阳县与咸阳接界处)人。其祖父孙通仕北凉沮渠氏为中书舍人,将家迁居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北凉灭,入北魏,居于北边。 北魏正光四年(523),爆发了北方六镇大起义。孙腾逃到秀容(在今山西朔县西北),投奔于尔朱荣部下,随尔朱荣到...[详细]

唐通 [清][?-1664年]

  • 唐通(?~1664),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重要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 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详细]

王承烈 [清]

  • 王承烈(生卒年不详),字逊功,陕西泾阳县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解元,四十八年(1709)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初年,他任监察御史时曾出巡东北,查清了谋财害命大案,因有清正廉明之声,受雍正皇帝特准召见。次年,被升为湖北漕运使。他采纳当地人意见,把应运送的粮食就便兑换成银两...[详细]

魏学曾 [明][公元1525年-1596年,明朝大臣、学者]

  • 魏学曾(1525年—1596年),字惟贯,号确庵,泾阳(今陕西泾阳)人。明朝大臣、学者。 魏学曾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等职。在辽东时,他平定兵变、抵御蒙古、厘治屯田,颇立功绩。张居正主政后,魏学曾与其不和,被贬回乡。张居正...[详细]

卫志毅 [公元1905年-1973年]

  • 卫志毅(1905~1973)陕西泾阳人。1925年考入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部在耀县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1926年4月随军进西安参加反围城斗争。11月底,西安城解围后,转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的随从副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入西安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学习,任校...[详细]

徐法绩 [清][?-1836年]

  • 徐法绩(?~1836年),字熙庵,陕西泾阳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两年后,由于父母年老,生活无人照料,他便辞职归家,赡养父母达10年。道光九年(1829),朝廷将他补为御史。他认为作谏臣,向皇帝上疏言事或弹劾大臣,当从大处着眼,顾全大局,不宜以细微末节之...[详细]

张恂 [清]

  • 张恂(生卒年不详),字稚恭,一字壶山,陕西泾阳人。幼年酷爱读书,天资聪明。及到青年时,喜吟诗作赋,兼学书画。书法“二王”,画师董源,长于山水,善用渴笔,墨法苍浑,具有古淡天然之致。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正值战乱未任职,他东游壶山(在河南鲁山境内)隐居。清顺治二年(1645),他再南下...[详细]

张芾 [清][公元1814年-1862年]

  •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详细]

张问达 [明][?-1625年]

  • 张问达(?~1625年),字德允,明代官吏,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由知县征授刑科给事中。当时青海部长火落赤屡犯甘肃、宁夏边境,连年用兵。张问达请朝廷免征全陕所欠赋税,得到神宗同意。后升为工科左给事中。他上疏陈述太监征矿税时对地方官员任意打杀,拆毁民房、挖掘坟墓等胡...[详细]

张老四 [公元1874年-1948年]

  • 张老四(1874-1948),陕西省泾阳县三渠乡南里庄村人。民间秦腔艺人。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生,幼年喜爱戏曲、音乐,随老艺人学唱“乱弹”,由于有较高天赋,触类旁通,掌握了娴熟的板胡演奏技巧和数十折秦腔折子戏唱段。后随“自乐班”串村顾事,每逢出场,围观如堵,广受欢迎。 张老四能...[详细]

康弘勋

  • 康弘勋,陕西泾阳人,清朝官员,曾任江南河道总督。...[详细]

雷士俊 [清][公元1611年-1668年]

  • 雷士俊(1611-1668),清诗文家。字伯吁,世称艾陵先生。先世陕西泾阳人,居江都之艾陵湖。庠生。攻古文、经史。已而潜研理学,留心时政。入清,弃诸生,筑室艾陵湖上,闭门著书,往来者唯袁继咸、孙枝蔚、施闰章、王士祯诸人而已。贫老负气,悲愤得疾以卒。《江都县志》言其“为文鉥心刿胃,既脱稿,犹必琢磨...[详细]

刘弘基 [唐][公元582年-650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刘弘基--(582-650年) 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 刘弘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为避免从隋炀帝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详细]

杨良瑶 [唐][公元736年-806年]

  • 【杨良瑶】(736~806)唐代外交官。咸阳泾阳人。少时以节义为志行,长大后以忠勇为己任。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奉命说服在慈隰一带叛乱的狼山部落;代宗大历六年(771),宣慰安南、广府,不辱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赴回纥求师成功,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贞元元年(785)四月,受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