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泾阳人物

李兴运

李兴运为

  李兴运 陕西泾阳县人。1936年12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陕西仪祉农校,当年被分配至柞水,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岩寺区农技站主任、营盘林场负责人、营盘木材加工厂副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采矿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铅锌矿矿长兼党支部书记、柞水有色金属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系柞水县第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兴运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积极钻研业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能以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领导企业,使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在采矿队和铅锌矿期间,白天和工人一块采矿,晚上和工人一块在牛毛毡棚里学习《岩石矿物学》、《采矿学》、《井下采矿技术》、《选矿工艺学》等。他亲自绘制了《规则房柱法采矿图》,带领34名工人在矿洞里打眼放炮,架矿柱,拉车子。由于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劳动,激发了全矿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1978年生产银铅矿石1425吨,产值17.81万元,实现利税5万元。1980年,兴运对铅锌地质、岩层作了进一步科学分析,提出“采用柴油机组发电、风钻打眼、矿车运输、机械化通风”的半机械化生产程序。又带领60多名职工,日夜奋战,在5个月内完成了改建工程。投产后,产量、产值、利润翻了一番。1984年为改变专卖矿石的现状,他赴湖南考察。回来后,果断提出兴办银铅选矿厂的宏伟设想。接着带领职工分几路人马筹集资金,联系设备和能源、材料,于1988年建成日处理300吨规模的银铅选矿厂,当年处理矿石14万吨,向国家提供铅金属4000吨,银金属4.5吨,锌金属1000吨,使矿山产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实现利润410万元,上缴税金165万元。1990年实现产值1050万元,利润570万元,上缴税金270万元。1991年后,面对铅锌市场疲软下滑的严峻形势,兴运又带领全矿职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电铅、水泥、铜、矿山机械、塑料管材等,并兴建日处理175吨的铜选厂。1992年实现产值2280万元,利润280多万元。
  坚持改革,是李兴运领导矿山企业的核心动力。1982年他首先在企业内部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的旧机制,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劳动优化组合。对53个工种实行定额管理,推行计件工资制和年终奖评。1983年制定了“全矿统一经营,指标层层分解,班组实行四定,工资按件发放,奖金按分考评,干部实行招聘,工人优化组合,工资、效益挂钩”的新经营管理机制。1987年又打破条块分割,实行全效益工资,即企业总效益完成,工资总额向上浮动20%,反之向下浮动20%;生产第一线完成任务,干部有奖,否则倒扣干部工资。从而调动了干部、工人的工作、劳动积极性。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是李兴运在改革开放时期坚守的道德标准。十多年他拒吃请、送礼百多次。1988年县政府给他兑现了4.3万元的合同奖,除上交税款1.8万元外,分文未领。
  十多年来,李兴运领导职工采挖矿石110多万吨,产值1.2亿元,创利税4700万元,先后20多次被国家、省、地、县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劳动模范。1992年被评定为有贡献的专业技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