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泾阳人物

张问达

[明][?-1625年]

张问达为[明][?-1625年]

  张问达(?~1625年),字德允,明代官吏,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由知县征授刑科给事中。当时青海部长火落赤屡犯甘肃、宁夏边境,连年用兵。张问达请朝廷免征全陕所欠赋税,得到神宗同意。后升为工科左给事中。他上疏陈述太监征矿税时对地方官员任意打杀,拆毁民房、挖掘坟墓等胡作非为情况,请朝廷撤回各地征收矿税之太监,罢征矿税,神宗不理。
  数年后,张问达主持山东典试,赴任途中,见到饥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又上疏请立即罢征全国矿税,朝廷不予答复。不久升为理科都给事中。思想家李贽(1527~1602年)福建泉州人,敢于批判朱熹等封建礼学,敢于反对以孔丘之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张问达劾其为“邪说惑众”,被逮捕破孩,死于狱中。
  三十年(1602)十月,星球有变异,张问达又请求罢征矿税,神宗仍然不听。不久,张问达升为太常少卿。三十一年,张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值该地遭大水灾,淹没人畜无数,张问达数次请朝廷免税赈灾。当时,神宗正热衷于营建三殿(明代以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为三大殿,为节日庆典、殿考朝考、宴待外使之场所),从湖北一带采伐木料,共费四百二十多万。经张问达精打细算,当地百姓才免以陷于极度贫困之中。不久,升刑部右侍郎,处理刑部兼都察院事务。
  四十三年(1615)五月,宫廷发生梃击案,蓟州人张差持枣木棍入皇太子朱常洛所居慈庆宫,伤守门太监李鉴。张差被逮后,供出郑贵妃的内监庞保、刘成主使。因该案涉及郑贵妃,神宗及皇太子都不愿深究,以疯颠、奸徒之罪杀了张差,并将庞保、刘成毙于内廷了事。而张问达主张将庞、刘公开审讯,被免去都察院职务。数年后,张任户部尚书,督察仓场(收粮场所),后又兼管刑部,授官左都御史。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病逝。八月,光宗朱常洛即位,在位仅一月,暴病而死。病时,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药,光宗服后即死。是为“红丸案”。有人怀疑是郑贵妃指使下毒。光宗死后,皇长子朱由校当立,而光宗选侍李氏仍居乾清宫,与心腹宦官魏忠贤勾结,利用朱由校年幼(16岁)图谋专权。大臣杨涟、周嘉谟反对李氏与朱由校同居一宫,迫使李氏移出乾清宫,是为“移宫案”,成为日后-的重要因素。
  天启元年(1621),魏忠贤-。同年冬,吏部尚书周嘉谟被魏排挤罢官,由张问达任吏部尚书,执掌朝廷内外大事。那时,万历年间因提建议而获罪的官员,时日已久,半数以上已经去世。张问达等商议,以廷杖、下狱、戍边的为一等,赠予官职并荫子;贬窜、革职的为一等,只赠官职。受抚恤的有75人。
  当时,言官孙慎行、邹元标要求追究“梃击、红丸、移宫”三案,魏忠贤等闻之,含恨在心。张问达经办过这三大案,他办事圆滑,不敢违拗神宗之意。他任期满后,加官太子太保,于是要求告老回乡。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专权兴大狱,魏的爪牙、御史周维持劾张问达引荐王之寀案结党乱政,被削职夺官。御史牟之夔又诬陷张问达受贿贪赃,要求交司法机关审查,又罚他捐十万两银子作军饷。不久,张问达气恼而死。后因巡抚张维枢上奏章,免了一半罚款,但张问达仍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崇祯元年(1628),追赠太保,给一子官职。
  同年(公元1625年)去世的名人:

王之寀 (?~1625) 陕西省渭南大荔
江日彩 (1570~1625)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
蔡复一 (1577~1625)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颜思齐 (1589~1625)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
江秉谦 (?~1625)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严澂 (1547~1625) 江苏省苏州常熟
+ 更多公元162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