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妞妞 [公元1920年-1943年]

  • 王妞妞(1920~1943),女,乳名留留,学名王温玉,句容磨盘乡白杨村人。1930年随父 在常州卜弋桥读书,1937年冬,回白杨村。1938年4月24日,侵华日军包围白杨村,抓去 70多人,一齐押到马场杀害。妞妞的父亲也被抓去绑在树上,被敌人用刺刀挖去双眼后杀 害。目睹亲人和乡亲们残遭杀害,妞...[详细]

王白划 [公元1914年-1951年]

  • 王白划(1914~1951),又名王伯华,王青萍,句容葛村乡人。苏州美专毕业。1933~1934年,在上海铁道部吴淞职工学校任教。1935年2月,回句容任《松风报》、《新句容报》和《晓风诗社》。1937年日军入侵,句容沦陷,在家乡组织青年抗日。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同年9月...[详细]

王诚龙 [公元1904年-1945年]

  • 王诚龙(1904~1945),句容二圣乡阴桥头人。青年时在句容、南京求学,受到抗日救亡 运动的影响,具有民族正义感,对日军烧杀淫掠的罪行深恶痛绝。1938年冬,陈毅率部在 王家召开地方绅士会议。王诚龙和弟王诚凤当即响应,表示愿在财力物力上支持新四军抗 日,送给新四军 20支,驳壳 3支,机关 ...[详细]

王里 [公元1918年-1949年]

  • 王里(1918~1949),原名王举鼎,句容石狮乡寨里村人。191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 庭。1933年考入栖霞乡村师范,靠助学金就读。毕业后,在大卓包家村小学任教。日军侵 占句容,王里激于民族义愤,主动与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宣传员陈力联系,决意弃教 从戎,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一支队任战士、...[详细]

卫鸿宾 [公元1917年-1944年]

  • 卫鸿宾(1917~1944),句容行香上王庄人。出身农民。青年时期,意志坚强,不畏权贵。1937年日军入侵,卫鸿宾目睹日军烧杀暴行,悲恨交集。他积极参加地方抗日活动,配合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发动群众参加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动员青年参军支前,征粮收税, 转运物资,支援抗战。1939年加入中国...[详细]

魏今非 [公元1903年-1983年]

  • 魏今非(1903~1983),又名魏仰之,句容郭庄乡高阳桥(1969年11月划江宁周岗公社)人。1926年在湖北蕲春县组织店员工会迎接北伐。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蕲春县总工会秘书兼组织部长、县委委员、区委书记兼特支书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因蕲春-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家乡当小学...[详细]

韦云淞 [公元1889年-1950年]

  • 韦云淞(1889—1950) 字世栋,号云浦。容县人。毕业于陆军讲武堂工科,曾在田南警备军任职。1922年加入李宗仁自治军,任第三支队营长,之后在定桂军、讨贼军历任营长、团长,参加了讨伐陆荣廷、沈鸿英的战役。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六旅旅长,兼容(县)苍(梧)公路局总办,参加北伐战争。192...[详细]

翁天泽 [公元1956年-1979年]

  • 翁天泽(1956~1979),句容宝华乡人。农家出身。在学生时代,就爱听爱讲英雄故事。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夸奖和赞扬。高中毕业后, 回家务农。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以他为骨干,组成青年突击队,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经 常乐于做好事,带领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详细]

巫伋 [五代十国][公元1099年-1173年]

  • 巫伋(1099~1173),字子先,句容望仙乡(今东昌乡青山)人。自幼奋发上进,博览经、史,自强不息,文学功底浑厚,书诗兼优。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任秀州华亭县青墩(今上海松江县西)盐场水路盐运官。继迁御史台、监察御史、同知贡举、谏议大夫、给事中、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同期出任过金国使...[详细]

巫昌祯

  • 巫昌祯,江苏省句容县人,1929年11月生,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现为教授。主讲过民法、婚姻法、家庭社会学等课程,以婚姻法、妇女法的教学和研究为主。参加过四次立法活动(民法、婚姻法、妇女法等)。主持或参与六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婚姻法、法学四十年、计划生育...[详细]

吴桂林 [公元1924年-1945年]

  • 吴桂林(1924~1945),句容东昌乡桥东人。出身农民。1939年3月参加句容县东北区 民众抗敌自卫团,后改编为新四军新三团。1940年2月,部队奉命转移到丹、金、武地区, 打击日伪清乡活动。1941年春,新三团与长滆人民抗敌自卫团合编为新四军第六师十六 旅四十七团,吴由班长升为排长。194...[详细]

巫孔玺 [公元1909年-1952年]

  • 巫孔玺(1909~1952),句容白兔胜潭人。句容县中毕业,在包巷村当过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新四军地方工作,任本村治安保卫队队副,协同王丰庆、曾昭墟组织句容一区抗敌救国自卫队兼队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句容、丹阳、镇江、金坛四县民政科科员,句一、句七区区长,句容县代理县长,镇江县...[详细]

巫兰溪 [公元1901年-1982年]

  • 巫兰溪(1901~1982),一名巫馥,字涵春,笔名巫春生,化名吴泰来,句容白兔上荣庄人。曾在县讲习所、南京国学专修馆、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因经济关系,都未能结业。 1926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步入政界。1927年3月,北伐军第十七军进驻句容,巫和骆继纲等在该军二师政治部指导...[详细]

吴兆麟 [公元1882年-1942年]

  • 吴兆麟(1882—1942),字畏三,湖北鄂城葛店岳陂人。十六岁投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先后考入工程营随营学堂、工程专门学校学习。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翌年再考入参谋学堂,毕业后任第八镇工程营左队队官。辛亥武昌起义之夜,正当值楚望-械库,起义士兵推为临时总指挥,即部署指挥起...[详细]

夏威 [公元1893年-1975年,民国时期桂系将领]

  • 夏威,国民革命军第10兵团司令官、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中将加上将衔。新桂系核心人物之一,与桂系参谋长叶琪是亲戚。长征途中,率部追堵红军,对红军造成较大伤害。大陆解放后,由海南岛逃往香港,后因车祸去世。 夏威,1893年3月2日出生,广西容县人。原名钧善,字煦苍。先后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详细]

徐德润 [公元1891年-1946年]

  • 徐德润(1891~1946),句容东昌三培村人。出身农民。识字不多,种田、捕鱼、打猎、烹 饪、磨豆腐、做商贩,样样在行,性情刚强开朗,不畏-。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 党军由上海溃退,路过东昌三培。徐忧心忡忡,除照顾吃住外,还多次护送国民党军。为此, 国民党军两位营长送徐3支驳壳 ,1...[详细]

徐九思 [明][公元1481年-1566年]

  • 徐九思(1481~1566),字子慎,江西贵溪县人。明嘉靖四年(1525年),在江西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据史料记载:徐任句容知县期间,在县衙前建立一堵石屏画菜辅官,屏面画一丛青菜,菜的上方和两旁,题词为:“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他为官清廉,自奉节约,衣着朴素,寒不重...[详细]

徐明 [公元1920年-1946年]

  • 徐明(1920~1946),原名徐增祥,浙江海宁盐官镇人。16岁到上海,进入天主堂街法 大马路(今金陵东路)一家运输报关行当学徒。1936年5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群众组织华联同乐会,成为抗日救亡活动中的积极分子。1938年5月,被吸收参加中 国共产党。入党不久,他坚决要求到抗日斗争...[详细]

许维新 [公元1902年-1941年]

  • 许维新(1902~1941),句容磨盘乡人。幼年家贫,过继给白杨村许仁峰为子,在养父身边攻读“四书五经”达六七年。1931年春,以“帮会”名义,联络组织起10多人 的小队伍,在茅山四周活动。他敢于伸张正义,地方 势力恨之入骨,诬蔑其为“土匪头子”。1934年间,金坛县一家蚕茧行被劫,许受栽赃被送...[详细]

杨岳彬 [公元1908年-1949年]

  • 杨岳彬 (1908-1949) 湖南华容人。 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搞农运,曾任中共华容县委常委兼县总工会主席。1927年“马日事变”后,随同蔡协民、何长工一道到武汉找党,由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卫团担任连指导员。后随部队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曾任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