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社普,细胞生物学家。1917年9月26日出生,广东新会人。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博物系,1947年获该校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理科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详细]
张佑启, 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原籍广东新会,1934年9月18日生于香港。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获工学士学位。1964年获英国威尔斯大学博士学位,1973年获英国威尔斯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82年获澳大利亚阿雷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详细]
赵竹光(1909~1991),广东新会人。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抚养。因缺衣少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 民国18年(1929年)从广州培正中学毕业,来沪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求学。因体质虚弱,难以适应繁重的学业负担。他从美国《体育》杂志中看到介绍有关健身锻炼的图照与文章,即按所介绍的方法,运...[详细]
陈绍伟 (1941~) 笔名庐冰念、儒父等。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函授专科。1961年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师十年,后历任广州市郊区文艺宣传队创作员、《花地》杂志主编、《华夏诗报》主编,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局副局长、文联主席,副编审。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广东...[详细]
陈铁生,名绍枚,字铁生,广东新会人,“精武四杰”之一,早年参加过南社。亦任过上海精武体育会,编有《技击丛刊》等。1930年陈铁生曾出过武术专著《达摩剑》,去年还在台湾出过重印本,可见卓有造诣;1919年陈铁生曾因“义和拳”与当时如日中天的鲁迅笔战,又可见在文化界已非一般人物。...[详细]
陈锡添 (1941~) 笔名白云。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任职于《湖北日报》、第二汽车厂、广州外语学院。1983年后历任《深圳日报》记者、部主任、副总、总。现任《香港商报》总,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加入中...[详细]
陈原 (1918~2004) 笔名柏园。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39年后历任新知书店、生活书店及三联书店,三联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及人民出版社部主任、副总,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国家出版局党组成员兼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总、总经理,中国文字改革...[详细]
冯志芬(?~1962),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居住广州龙津东路。自幼受到戏剧的薰陶,曾攻清人诗词,入粤剧界前在思思中学当教师,后当编剧家。民国20年(1931)与梁梦合编《火烧阿房宫》,曾震动艺坛。不久入“觉先声”剧团与南海十三郎一起编剧,将粤剧曲词变“俗”为“雅”,尤其讲究唱词的“平仄”...[详细]
韩明 (1929-)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外科专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1929年4月21日生于英属南美特立尼达岛,获英国国籍。先后在特立尼达教会学校上小学、初中、高中。1945年考入美国密执安州安德鲁斯大学医学预科,3年后毕业。由教会出面介绍,1948年9月回国,进入湘雅医学院攻读医...[详细]
梁宗岱(1903—1983) 祖籍广东新会,生于百色。1917年考入广州培正中学。16岁时因作文、英文成绩优异,被誉为南国诗人。1921年冬参加文学研究会。1929年被保送岭南大学文科就读。次年赴法国留学,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相识相知。1931年回国后从事教育、翻译和写作,被北京大学聘为...[详细]
李成俊 (1926~2015.12.30) 笔名惜珍、方菲。广东新会人。大学肄业。1944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历任东江纵队路西督导处《新大众报》采 编,星光书店和中国文教用品公司经理,《澳门日报》经理、副总、总、社长。现任《澳门日报》董事长,永乐戏院董事长,澳门文化广场董事长,澳门文化...[详细]
李汗 (1931~) 笔名里汗。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广州广雅中学(高中)。历任中共广西省委文工团编导组副组长、创作组长及省委土改工作团组长、副分队长,《广西文艺》月刊、编委、负责人,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员,苍梧县农机公司主办业务,广东人民出版社文艺,花城出版社文学、副主任、...[详细]
林文山 (1928~2004) 笔名牧惠。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48年肄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47年参加中共 组织地下 。历任武工队队长,中共新会县委宣传部干事,粤西区党委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广东省委讲师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负责人,《上游》杂志,广东《学术研究》主编,《红旗》杂志、文艺部副...[详细]
林锵云(1894—1970) 又名锟池、昌文,新会县沙岗乡人。出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香港洋务工人。其年幼失学,11岁时母亲去世,13岁随父亲到香港,14岁在香港外国轮船当练习生,民国8年(1919)冬在香港参加中华革命党。1922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参加省港大-,1926年9月加入...[详细]
刘军 (1926~2012.10.8) 原名刘沃钧。笔名微言。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南方大学。历任南方日报社、记者,羊城晚报社记者,“文革”中受冲击下放五七干校。1972年调回南方日报社任主任记者。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文史研究委员,省文化学会常务理事,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详细]
刘思慕 (1904~1985) 原名刘燧元,笔名刘穆。广东新会人。民盟成员。1923年肄业于广州岭南大学文科。早年参与创立广州文学研究会、《文学周刊》,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德国法兰克福科学院、维也纳大学学习,1936年去日本从事著译工作,1937年在香港国际新闻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印尼天声...[详细]
李文健 (1934~) 原名杜渐。广东新会人。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历任香港《大公报》、《新晚报》,香港《开卷》、《读者良友》、《科学与科幻》杂志主编,香港三联书店特约。1992年移居加拿大。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雁痕》、《樱都谍影》,纪实文学《苏联秘密...[详细]
李育中 (1911~2013.6) 笔名李航、韦陀。广东新会人。民盟成员。大学毕业后历任广东省立艺专、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凯旋的拱门》,报告文学集《缅甸远征记》,专著《岭南现代文学史》...[详细]
区乾(1907~1958年),原名区德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生于广东新会县睦洲墟梅冲乡。其父区大,从小到佛山当屐店小工,17岁时到石湾陶器店跟廖荣学徒,以做鸟兽为主。区乾13岁时在邻村一家船厂的伙房做事,做了6个月,便到石湾,由父亲介绍到一家端初公仔店当杂工,并学习做泥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