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日升 [公元1891年-1960年]

  • 杨日升(1891~1960),原籍河南武安县人。少时念过一年书,后自学《难经脉诀》、《本草纲目》、《针灸大成》等。12岁开始在药铺卖药,兼涉文史。22岁时到榆林城,曾在井岳秀部当军医。1915年定居葭县康家港乡沙坪村,在周边县区行医。杨日升医道精深,妇科尤为拔萃。妇女月经不调,生育困难,使用四物...[详细]

杨迺儒 [公元1909年-1960年]

  • 杨迺儒(1909~1960) 字性天,安康县人。1936年任国民党南京政府最高法院书记官。次年,国民党进行国大代表选举,杨迺儒得陕西省政府第五区督察专员魏席儒支持,被选为“国大”代表。1946年国民党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杨迺儒出席并参与制定《宪法》。在本县曾任南井小学(今培新小学)校长、兴安日...[详细]

杨瑞亭 [公元1887年-1926年]

  • 杨瑞亭(1887~1926),今靖边县镇靖乡头道沟村人。肄业于西安师范学堂。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任新军统领,驻防榆林。 民国元年(1912),杨瑞亭任陕西省临时参议员。不久又任郑思诚部教练官。郑解职后,杨瑞亭赴天津寻求救国道路。三年(1914),因参与讨伐袁世凯的斗争而被捕入狱,六年...[详细]

杨岐山 [公元1907年-1941年]

  • 杨岐山 (1907~1941)又名杨凤鸣,化名杨青山,府谷县傅家墕乡元坨子村人。1927年府谷县南门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绥德师范。其间,结识进步师生,聆听革命真理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宣传,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使他深受教育,大开眼界,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春,考入西安中山军事学院。...[详细]

杨珊 [公元1909年-1933年]

  • 杨珊(1909~1933)原名荫川,后改杨珊,亦作杨山。陕西蓝田人。1925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一师范。时值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影响下,杨的思想日趋革命,并积极投身进步-,被推选为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 1929...[详细]

杨善会 [隋]

  • 杨善会(生卒年不详),字敬仁,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父杨初,官至毗陵太守。杨善会在大业年间,曾任鄃(今山东夏津县)县令。 大业末年,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地。张金称率领的起义军开粮仓,杀官吏,占领了许多郡县。炀帝派将军段达和杨善会前去镇压。杨善会向段达出谋划策,段达起先并未采用,结果被义军击...[详细]

杨绍 [南北朝][?-572年]

  • 杨绍(?~572年),字子安,北周将领,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父亲在后魏朝担任过镇将郡守。杨绍青年时期就跟随父辈出入军旅,屡经战阵。由于多次立下战功,孝庄帝永安中被授予广武将军、屯骑校尉、直荡别将,封饶阳县开国伯,食邑300户。节闵帝普泰初年(531),被加授征...[详细]

杨少卿 [公元1882年-1946年]

  • 杨少卿(1882—1946) 原名仕培。石砦乡文彩人。家道殷富,幼时就读私塾,民国初,考入西安一高等学校,毕业后回籍,深感家乡文化落后,矢志办学,任教高等小学堂。民国15年(1926),接任校长,力主改革学校制度,倡导实行强制入学,废除私塾,从各保招考优等生,不分贫富贵贱,择优录取,家贫者免...[详细]

杨慎矜 [唐][?-747年]

  • 杨慎矜(?~747年),唐玄宗朝财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炀帝杨广的玄孙。其父杨崇礼(原名隆礼)在武则天朝任天官郎中。中宗时,历任洛、梁、滑、汾、怀五州刺史。玄宗开元初年,迁太府少卿,在任清勤严谨,钱物出入皆亲躬查看,清楚无误,甚有政声,被擢为太府卿,加银青光禄大夫,封弘农郡公,在职...[详细]

杨圣朝 [清]

  • 杨圣朝 农民。乾隆时,由湖北大冶迁居本县二峪河,勤恳种田,酿酒饲猪,家业渐丰,捐纳为监生.时本县开发河道,修筑河堤,他捐献家资一部分供民工食用。知县何树滋举办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之人,圣朝慨然捐献自垦晚阳沟地课十余石补充养济院口粮。其子杨继云先后在山东、日照、沂水、蒙阴等县任知县,所...[详细]

杨诗瀚

  • 杨诗瀚 字北海,马滩人。清代岁贡。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省第一届参议会议员。民国十五年(1926)自捐家资于马滩上庵创办高级小学。民国十九年(1930)唐靖部盘踞县城,粮款摊派浩繁,民不胜苦。其组织民团,配合小河口大刀会,奋起反抗。并出走西安,联络山阳旅省人士,控告唐靖,得省主席杨虎城支...[详细]

杨叔吉 [公元1884年-1966年]

  • 杨叔吉(1884~1966)名鹤庆,字叔吉。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曾就学于临潼雨金两等小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考入三原宏道学堂,经同学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密购《革命军》《民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书刊与同学阅读,又倡议组织学生自治会。该校监督胡均为此威胁、打击进步学...[详细]

杨树金 [公元1917年-1956年]

  • 杨树金(1917~1956)原名丑娃子,宜川县新市河乡赵村人。民国六年(1917)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他15岁时便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给地主、富农扛长工。三十一年(1942)因交不起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被保长的狗腿子打得皮开肉绽。 1948年3月,宜川解放后,他在土改工作...[详细]

杨思权 [五代十国][?-943年]

  • 杨思权(?~943年),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梁乾化初为军校。贞明二年(916),转弓箭指挥使、检校左仆射,累迁控鹤右第一军使。后唐庄宗灭粱,杨思权补右厢夹马都指挥使。明宗天成初年,迁任右威卫将军,加检校司空。明宗子秦王李从荣为河东节度使,以冯赟为副使,思权为北京步军都指使担任参佐。从荣...[详细]

杨松轩 [公元1872年-1928年]

  • 杨松轩(1872~1928)名鹤年,字松轩,自号补拙轩主人。陕西华州(今华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入私塾发蒙。十九年(1893)入华州少华书院,二十二年(1896)入泾阳味经书院,师从刘古愚。二十四年(1898)随刘古愚到礼泉烟霞草堂继续求学,次年八月返回故里,组织妇女天足振学会,提倡男剪...[详细]

杨天纵 [清]

  • 杨天纵(生卒年不详),字景圣,号绿溪,陕西渭南县人。他自十七岁从军,转战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以作战勇敢,提拔为千总。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被以功授浙江处州都司,迁福建福宁游击。后历升山西潞泽参将,山东沂州副将,被清廷称赞为好副将。后调贵州,以巡护盐运路有功,升任云南临沅总兵。 雍正...[详细]

杨万鹏 [公元1895年-1955年]

  • 杨万鹏(1895~1955) 字昆生。石泉县杨柳坝人。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二弟杨万程(云阶),解放前,任石泉中学校长,安康行政督察员;三弟杨万里(字云峰),解放前曾任石泉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后被镇压。 建国前,杨昆生从西安高中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营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详细]

杨伟名 [公元1922年-1968年]

  • 杨伟名(1922~1968)陕西户县人。12岁入村私塾读书,15岁父丧辍学,边耕田,边自学,借邻里亲友书籍,读完中学课程。1940年,18岁的杨伟名,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外当兵三年,后逃跑回家,继续务农。因家贫地薄,他虽终年在田里劳作,一家人仍不得温饱。加以缴不起国民党乡、保公所的苛捐杂税,...[详细]

杨文纪 [隋][公元545年-603年]

  • 杨文纪(约545~603年),字温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大司徒杨素的从叔父。北周时袭爵华山郡公。初任右侍上士,后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总管长史等职。在迎接陈朝降将李瑗时,与陈将周法尚相遇,两军交战,杨文纪击退周法尚军,以功进为开府,升虞部下大夫。 杨坚任丞相,杨文纪为汾阴县...[详细]

杨文思 [隋][公元538年-607年]

  • 杨文思(约538~607年),字温才,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大司徒杨素的从叔父。父亲杨宽,曾任过西魏的左仆射和北周小冢宰。杨文思11岁拜北周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因父功封为新丰县子。北周天和年间,担任武都(今甘肃武都)太守,十姓獠反叛时,他率兵讨平,转任为翼州(今河北翼县)长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