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西安市>

杨伟名

[公元1922年-1968年]

杨伟名为[公元1922年-1968年]

  杨伟名(1922~1968)陕西户县人。12岁入村私塾读书,15岁父丧辍学,边耕田,边自学,借邻里亲友书籍,读完中学课程。1940年,18岁的杨伟名,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外当兵三年,后逃跑回家,继续务农。因家贫地薄,他虽终年在田里劳作,一家人仍不得温饱。加以缴不起国民党乡、保公所的苛捐杂税,常受官府和富豪欺压。在中共户县地下组织的教育帮助下,他认识到穷人要翻身只有闹革命的道理,逐渐关心天下大事,并开始写一些时评、杂感类的小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大打内战,搞得城乡鸡犬不宁。渴望能过上安稳日子的杨伟名把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1946年7月,他从报纸上看到闻一多先生因支持学生争民主、反内战活动而被国民党特务枪杀在昆明的消息,立即向西安的报社投稿,谴责国民党特务的卑劣罪行。1949年2月,经穆向林介绍,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户县解放,被县人民政府派往罗什乡担任副乡长,积极投入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是年冬,组织调他到咸阳分区干部学校学习,因家庭缺少劳力、经济拮据,遂未去干校报到,自行离职-,回家劳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杨经历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业互助合作等运动,亲身感受到农民翻身作主人的光荣,亲身感受到农业增产、物价稳定,再不为吃饭穿衣发愁的快乐,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将中国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195 7年,他重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得到批准后,担任他家所在的北街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文书兼会计。1958年夏成立人民公社,北街村高级社成了城关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并改名为“七一”生产大队,他被社员选为大队会计,对建立和健全生产队、生产大队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陕西省农业厅的表彰。
  1959年到1961年,由于“左”的错误影响,我国城乡发生了严重困难。陕西农村更是“人困、马乏、地薄”,人民生活很苦,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实际上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作为生产大队会计的杨伟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天天同农民的生产生活打交道,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村各种实际问题也最有发言权。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同生产大队干部交换了意见,先后撰写了十多万字的文章、意见和建议,最后经过深思,又写了题为《当前形势怀感》的-,由杨伟名和大队党支部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三个共产党员署名,于1962年5月10日,分别寄给中共户县城关公社党委、户县县委、咸阳地委、陕西省委、西北局和中共中央及有关负责同志。
  这份向党的领导机关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当前形势怀感》,主要观点是:
  (一)提出“初期社会主义”论点。“有同志说,三座大山推倒,革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任务就完成了,从此以后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了。”“我的答复是否定的。”如果“要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初期的”。“由新民主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我们过去所做的显然是拔苗助长,违反了客观规律”。
  (二)提出用“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给“浑身捆着腰带,动弹不得”的国民经济“解带松腰”,“立即把计划经济的范围收缩到应有的限度,同时相应地扩大非计划经济的范围”。在发展非计划经济中,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兴大利中的小弊”,或者“利居其百,害仅其一也”。
  (三)提出在“地权仍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田到户”,实行“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这是“赋予生产队以‘家’的概念,调动社员爱社如家的积极性”,这个‘家’是蕴藏着社员幸福生活和充满美好未来的‘家’,是有广阔前途的”,“家富了,自己就富了”,“家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实是一回事”。
  县以上各级党委收到三个中共党员署名的《当前形势怀感》后,曾给予积极的评价。6月21日和28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分别在他们主办的内部刊物《宣教动态》上,以《三个共产党员来信》和《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意见》为题,详细摘要发表。7月28日,中央宣传部的《宣教动态》,又刊登了对三个共产党员的简史调查,称赞杨伟名爱学习,有一定文化水平。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中共西安市委和咸阳地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去信或接见杨伟名,认为“来信提到许多重要问题,均有研究价值”,中央西北局还打算调杨到西北局研究室工作。然而,8月以后,由于毛泽东的批评,这封来信和信的作者,均受到了错误的批判。
  同年8月6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点名批评了户县三个党员来信。针对信中“一叶知秋,异地皆然”的一句话语,毛泽东说:“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写信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长赵伯平一直认为“包产到户很可能是中国农民的创造”,因而对毛泽东的批评始终没有表态。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的一次讲话中问:“对户县三个党员来信回答了没有?共产党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10月,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咸阳行署和中共户县县委的负责同志,四次找三个党员谈话,指出来信的“错误观点”;接着,中共陕西省委将《三个共产党员来信》,定性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纲领”,在全省展开批判。杨伟名在-作检查时,仍然坚持:“说我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我是不能同意的。”这种唯实不唯上的铮铮铁骨,难能可贵。
  1962年12月1日,中共户县县委监察委员会鉴于杨伟名等三名党员“是向党的上级组织反映意见,没有实际行动”,经县委同意“党内不给纪律处分”。1963年1月,中共咸阳地委监察委员会和中共陕西省委监察委员会,先后同意户县县委监察委员会“不给纪律处分”的决定,但又定性为“严重的政治立场错误”。此后,杨、贾、赵三人均不再担任大队领导职务,杨回家参加生产劳动。
  “文革”开始后,造反派诬篾杨伟名“ -主义”,对杨无休止地轮番批斗。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68年5月6日与妻子刘淑贞一起含冤身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1979年4月,中共户县县委为杨伟名平反昭雪。新编《户县志》和《陕西省农业合作简史》,都辑入了杨伟名等三个共产党员署名的《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为了弘扬杨伟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2002年,户县成立杨伟名思想研究会,编印了《杨伟名文存》,省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论文,盛赞杨对我国城乡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阶段性论述的远见卓识。
  同年(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蒲海水 (1922~1935) 陕西省汉中洋县
刘尧汉 云南省楚雄南华县
张实杰 (1922~2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徐光杰 陕西省商洛柞水县
杨仁和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
+ 更多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张秀岩 (1901~1968)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高云屏 (1916~1968) 陕西省榆林米脂县
白坚 (1911~1968) 陕西省榆林靖边县
刘蔼如 (1880~1968) 陕西省西安临潼
李维新 (1912~1968) 陕西省延安子长市
杨子廉 (1888~1968) 陕西省渭南澄城县
+ 更多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