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体宏(?—1961),13岁开始拜学烹调。心灵手巧,从师,又不为师缚。很快学会陕味、川味和南北大菜的基本制作方法。19岁,去四川继续学习川菜的制作。3年后回到汉中的“协合餐馆”当“炉头”,又到“香口菜社”主作南方菜。后来一些大餐馆,先后都请他做过“炉头”。他作菜干净利索,能看多口火眼,出菜快...[详细]
杨心如(1868—1946) 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南蓢翠亨村人。少时立大志,好读书,过目不忘。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翠亨四杰”。常与孙中山谈论天下兴亡大事,随孙中山参加反清活动,不图功名,将自己九成的产业捐助作起义费用,负责奔走中山、澳门、香港、台湾之间联络革命。清光绪二十一年(...[详细]
杨锡宗(1889—?) 南蓢翠亨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12月出生于香港。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师。广州岭南中学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因母病南归而弃学。后考入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5年后毕业,于1918年回国,被聘为广州市工程科技士,再由陈炯明聘往漳州任总工程师。承担第一项重大...[详细]
杨殷(1892—1929) 又名典乐,字孟揆,南朗镇翠亨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在村私塾和县立中学读书,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广州圣心书院,1911年肄业,加入中国同盟会,到澳门南方总支部工作,在澳门、香港、广州、香山等地进行联络革命同志和会党势力。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详细]
杨荫芳(1902—1990) 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12月1日出生于石岐南下。画家。1925年进入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刺绣科学习。1929年考往日本美术学校读西洋画科,1930年与名画家方人定结婚,婚后居沙溪濠涌村(今大同村)。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日本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与...[详细]
杨著昆(1853—1931) 又名杨沅,字雅轩,号镜堂,环城(今南区)北台村人。自幼务农。清同治十二年(1873)赴檀香山,初为蔗园工人,继而开设粮庄和田馆。后又经营蔗园,开设糖厂,兼营房地产,成为檀香山稻糖业巨子,有“糖王”之称,又是商界知名人士。通过孙中山兄长孙眉结识孙中山,关系密切。热...[详细]
严潘氏(1853~1961) 本县梁山镇人。小时即与父母下地干活,闲暇时常跟祖母学习认草药、疗疮痈、正脱臼等技术,后与一贫农结了婚,夫妇以租种土地为生。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练就了一副结实的身体。严潘氏生活尚俭朴、重规律,平日不嗜酒肉,好粗茶淡饭;衣着不讲华丽,但求宽舒;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凡来求...[详细]
严庆云 (生卒年月不详)字蔼如,号瀚园,黄沙人。其父严公钧,字衡斋,清乾隆十三年(1748)戍辰科进士(中试第90名),授贵州锦屏县知县,著有《寸锦集》(今已不存)。严庆云深通经术,蜚声文坛。与洋县士人岳震川、王擅魁齐名,时称“汉南三杰”。严庆云为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中试第156...[详细]
姚观顺(1887—1952) 字颐庵,张家边小隐村人,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那威治陆军学校军事工程专业毕业。民国元年(1912),考入州立军事学院土木工程系。1917年任广东0军政府陆军上校。1921年任非常大-参军兼卫士队队长,多次陪同孙中山出生入死。1922年5月4日,任北伐...[详细]
姚守先(1869~1925) 字谨之,下高川人。幼通书识礼,笃于孝友,年长入县学。光绪末叶,欧美科学新知传入国内,有识之士竞相研习,守先联合本县有志青年朱存诚、周本丰等提倡实业教育,创办白话报,灌输新知识,改变一般人陈腐的封建教育观念。他历任县立中学、高等小学堂学监,兼任历史、数学教...[详细]
姚效先(1891~1961) 字悫子,清光绪十七年四月出生于下高川,幼承家训,青年时期即对诸子百家,经典史籍悉心钻研,打下丰富的文史知识基础。民国10年(1921)8月,考入浙江杭州蚕业学校,半途辍学,至北京族兄姚守先处,与人合办书画研究会,讲授书法。值西乡旅京同乡会创刊《西乡》报,...[详细]
殷锐 (1906—1935),字子刚,周家山乡留旗营村人。幼时读书。民国17年(1928)考入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简称五师)。爱好体育,擅长写作,常读-译著及马列主义书刊。曾任学生自治会宣传干事,与同学共同创办班报《战鼓》、《喇叭》及校刊《前驱》、《追求》,传播进步思想。20年(1931)加入...[详细]
袁带(1878—1966) 号瑞庭,又名砺山,小榄永宁人。幼年家贫,曾以卖白粥为生,后当佣工。民国13年(1924)任香山县“剿匪”队长,1929年任中山县护沙统领、小榄护沙局长,1933年任第一集团军总部咨议,1938年11月任中、顺两县敌后别动队司令,1938年任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详细]
袁开(1900—1954) 亦名社开,古镇海洲村人。8岁起入读乡间私塾5年,通四书五经,后读海洲乡立小学至毕业。民国5年(1916)考入德国人开办的广州中德中学。1919年,国内爆发震惊中外的“五四”-,目睹中国国弱民贫受列强欺凌之现状,受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口号激励,立下“农业救国”宏...[详细]
岳亮(1862~1932) 本县合同乡人。家富,清末贡生,好戏成癖。与“戏状元”王庚子结为朋友,时常周济落难的艺人,并为他们编写剧本,针砭时弊。民国8年(1919),本县各地大种 烟,以至粮食奇缺,吸烟贩毒者遍及城乡。仅上岳家湾一村,就有10户人因吸毒而破产。他对此深为忧虑,常对乡亲们说:“长...[详细]
虞儒慕 (1832—1931),字子夔,弥陀寺乡南光村人。清同治九年(1888)考中举人,历任沔县书院山长,陕西同州府和汉中府教谕。终身以教学为主,正直忠厚,教育有方,颇受爱戴。90寿辰,学生送“寿并道高”匾和“课子教徒,一生讲学无他务;松鹤遐龄,百岁延年不老春”对联。同年(公元1832年...[详细]
余森郎(1888—1942) 沙溪下泽村人。出身小商人家庭,16岁辍学,在祖父遗下的酒米肉店做杂工。 清光绪三十年(1904),孙中山酝酿革命时期,追阅每期的《热血》、《黄魂》等革命刊物,并以“森郎”、“森”或“三郎”署名撰文投稿。1907年赴美国费城谋生。1909年,孙中山先生抵美,号...[详细]
曾广方(1902—1979) 字竞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21日出生,三乡古鹤村人。天然药物化学家。民国9年(1920)至1931年,2次到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科学习和攻读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药学科研究生,1931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历任上海自然科学研...[详细]
曾丽卿(1893—1974) 女,又名丽铨,原籍三乡古鹤村,出生于日本。清宣统元年(1909)日本同文中学毕业,民国元年(1912)亲和高等女子学院文艺科毕业。毕业后留校进修一年,获该校女子技艺科、音乐科成绩优异奖。不仅爱好文学,还擅长诗画和刺绣。14岁时,旅日华侨曾把其书法和刺绣作品送回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