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宪球 [公元1899年-1931年]

  • 谢宪球(1899~1931),又名献球,岐岭乡石岭村人。13岁丧父,稍长即在陈东坑圩“福兴”神香店做工。民国14年(1925年),进入陈东革命青年卢肇西、卢其中等所办的东乡公学,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民国15年冬,北伐军克复永定,他积极协助卢肇西、卢其中在陈东、石岭等地建立农民协会,推进国民革命。民...[详细]

熊奎 [公元1912年-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熊奎(1912-1994),原名熊来福,熊招来。福建省永定县歧岭乡人。历任西康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共西康军区委员会常委,西康省政府财经委员会委员。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详细]

熊兴麟 [清][公元1606年-1694年]

  • 熊兴麟(1606~1694),字维郊,号石儿,湖雷乡上湖雷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乡试中式,次年连捷进士。十七年(1644年)授江苏宜兴县令。在职期间明朝覆亡,清兵入关,大江南北,杌陧动荡,兴麟仍一秉素志,绝贿赂,平讼狱,革除苛税,安抚百姓,治绩斐然,民众称颂。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详细]

熊兆仁 [公元1912年-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熊兆仁(1912年--2019年),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军区独立9团战士、班长,三营排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永平靖(永定、平和、南靖)游击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红军主力长...[详细]

曾道修 [公元1907年-1971年]

  • 曾道修(1907~1971),原名志德,下洋镇太平寨村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大学,民国10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广州起义,被国民党当局通缉,民国17年4月回下洋,6月与曾牧村等举行下洋-。9月,参加攻打平和县城受挫,逃至厦门被捕,押解至福建省府第一拘留所。次年6月越狱,辗转到达印尼...[详细]

曾牧村 [公元1901年-1931年]

  • 曾牧村(1901~1931),原名杏春,下洋镇太平寨人。生在新加坡,不久回国。民国10年(1921年)入厦门集美师范读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期间曾回乡与陈正等创办下洋公学,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5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金丰支部,深入金丰各村开展农-动。 民国16年(1927年)“四·一...[详细]

张恩选 [清][?-1651年]

  • 张恩选(?~1651),明末清初闽粤赣边区农民起义领袖,洪山乡(原上杭中都乡)人。明朝崇祯年间,在全国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他率领饥寒交迫的农民,聚义于洪山乡西部闽粤交界处的王寿山。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一,受李自成胜利进军北京的鼓舞,挥师首克上墩等村乡,接着乘胜扫荡。豪绅污吏,闻风丧胆,...[详细]

张锦辉 [公元1915年-1930年,中国现代十大少年英雄之一]

  • 张锦辉(1915~1930),女,中国现代十大少年英雄之一,她的事迹已收入《中国现代少年英雄传》(共青团中央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的单行本)。金砂乡西湖寨人。民国16年(1927年),在堂兄张鼎丞、表兄丘礼荣、大兄张福升等人的影响和鼓励下,成了张鼎丞创办的金砂平民夜校的首批女学...[详细]

张楷 [公元1898年-1927年]

  • 张楷(1898~1927),原名张维楷,字范堂,洪山乡大连村黄竹塘人。高小毕业后辍学随父务农。民国10年(1921年)复学,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同时参加国民党。不久,与蓝维仁等回上杭创办上杭公学,任校长,以公学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支持“上杭青年读书会”,协助出版《幻灯》、《汀雷》等进步刊物。民国...[详细]

张起南 [公元1878年-1925年]

  • 张起南(1878~1925),字味鲈,号橐园,岐岭乡陈东瑶下村人。童年时聪颖过人,10岁即能在灯谜会上独立猜射谜语。16岁补学官弟子,中了秀才。后来受维新变法的影响,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潜心致力于博览中外群书,增进知识,为日后研究“谜学”奠下深厚的知识基础。20岁上出任辰州(湖南沅陵)中学校长,在...[详细]

张全镇 [公元1885年-1949年]

  • 张全镇(1885~1949年),高陂乡平在老虎坑人。7岁丧父,母亲难以维持一家生计,无奈将他卖给潮州的“乐天彩”汉剧戏班。在戏班里,先习击鼓,后学花旦、青衣(乌衫)。14岁登台,主演《贵妃醉酒》,一鸣惊人。从此相继主演《昭君和番》、≈龙舟》、《对绣鞋》、《花亭会》、《拾玉镯》、《孟丽君》、《活捉...[详细]

张若翼 [公元1918年-1938年]

  • 张若翼(1918~1938),字武宏,号倣恒,岐岭乡陈东村人。本县进士张超南次子,北京出生。17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弘达学校高中部,时值日本侵华日亟,国家民族危急于存亡的关头,平素立志报国,喜好谈兵击剑的若翼,当即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入学后刻苦训练,成绩卓异;与人相处则诚挚坦荡,轻财重义,因此...[详细]

张松芬 [公元1905年-1950年]

  • 张松芬(1905~1950),别名阿松,艺名可九,坎市镇长流村人。清光绪间生于木偶世家。6岁即随父学艺,14岁正式拜大排“老隆顺”班主丘三满为师。由于倒嗓,专攻木偶提线,苦学5年,技艺远胜侪辈。还谙熟各种唱腔,锣鼓和许多传统剧目的情节与表演要领,登场演出格外得心应手。学成出师即自行组织“正明凤堂...[详细]

张宜步 [公元1913年-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张宜步是福建永定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五军团39团二营书记员兼通信班长,红八军团卫生部书记、军团参谋处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次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湘江、遵义...[详细]

张元培 [公元1913年-1981年]

  • 张元培(1913—1981年),又名张绍南,字润生,祖籍永定县金砂西湖寨。父亲早年在长汀县城开设香栈,民国2年(1913年)6月出生于长汀城关横岗岭。民国1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详细]

张元寿 [公元1913年-1947年]

  • 张元寿,1913年春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培风乡田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过着缺衣少吃的生活,年少时,仅读过几年初小。1927年春天,年刚14岁的张元寿就离家出走,到厦门谋生,当起小学徒。同年冬,他被亲戚介绍到龙岩县白土镇的一定杂货店帮工。第二年3月,他结识了邓子恢。邓子恢常介绍给张元寿一些进...[详细]

张云龙 [公元1911年-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张云龙 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张云龙,1911出生,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通讯员、班长、副排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科员、团副特派员、连长等职,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详细]

詹天颜 [清][公元1595年-1652年]

  • 詹天颜(1595~1652),字僯伍,湖雷乡下湖村人。明泰昌元年(1620年),应童子试,文题《独孤臣孽子》,督学谭凡同阅其卷毕,批道:“忠孝之气,贯日呼霜,此国之桢也。”拔为冠军。崇祯元年(1628年),以恩例拔贡。十年(1637年),被选任为四川石泉县知县,任内招集-,苏民困苦,发展生产,深...[详细]

郑华 [公元1887年-1960年]

  • 郑华(1887~1960),原名辅华,凤城镇龙□村人。父亲郑金禄是基督徒,长期在广东揭阳经商兼传教,所以郑华和其弟郑维都在揭阳教会学校接受初等教育。以后经上海培华中学、苏州中西书院(东吴大学前身),进入留学美国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民国4年(1915年),郑华和弟弟郑维双双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详细]

郑树昌 [公元1897年-1937年]

  • 郑树昌(1897~1937),又名世昌,湖雷乡桔树村人。家徒四壁,父亲只好将他卖给别人。稍长,随养父四出做泥水为生。民国12年(1923年),村中土豪霸占了他新婚的妻子,还要加害他们父子,无奈仓惶逃离,辗转到龙岩小池乡山美村落户。 民国17年(1928年)3月开始,闽西各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