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永定人物

张元寿

[公元1913年-1947年]

张元寿为[公元1913年-1947年]

  张元寿,1913年春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培风乡田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过着缺衣少吃的生活,年少时,仅读过几年初小。1927年春天,年刚14岁的张元寿就离家出走,到厦门谋生,当起小学徒。同年冬,他被亲戚介绍到龙岩县白土镇的一定杂货店帮工。第二年3月,他结识了邓子恢。邓子恢常介绍给张元寿一些进步刊物。他从这些书刊及邓子恢的启发教育中,开始懂得劳苦大众要改变做牛马的命运,就要跟着共产党去奋斗。不久,邓子恢领导了闽西的后田农民-,张元寿不顾店老板的阻挠,手握菜刀冲在前头,参加-。1928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张元寿将自己的命运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入党后,张元寿担任了乡赤卫队长,以后赤卫队编入红四军十二团补充团,他担任连长。1932年张元寿被送到红军军事学校受训。他原仅有初小毕业程度,由于学习勤奋认真,进步很快,未及毕业,便以优异成绩调军委总供给部任审计科长,后兼后勤军需特派员,负责当时福建作战部队的后勤供给和供给在汀州附近的各个工厂。
  红军经过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沟通了瑞金、石城、上杭、武平、永定等邻近几个县的经济渠道,但国民党反动派采取各种手段对苏区进行严密-,给当地人民生活和部队给养造成一定困难。张元寿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巧妙地配合群众把根据地的烟叶、香菇、土纸等土特产品运往白区,又从白区购进药品、布、食盐等必需品。他还组织一些商人为苏区服务,来往运输物资,调剂余缺,这对于打击敌人的经济-,繁荣苏区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张元寿随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又调回总供给部工作。1937年从抗大学习结业,调回总供给部任财政处长。
  1938年春天,张元寿奉命从延安赴汉口参加军委后方勤务会议。会后,因临汾被日军占领,潼关也过不去,中央指示张元寿在当地待命工作。同年夏天,他被调往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章渡总兵站站长。兵站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广泛吸收、接纳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他到任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大胆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从海上经过宁波、温州等地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巧妙地借运输难民的方式,动员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大量爱国青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同时,又派人到上海采办大批药品、药械和其他军用物资,运往解放区,解决部队医药等军用物品匮乏的困难。经过张元寿和兵站全体同志的努力,半年之内,这个兵站的活动范围从岩寺、太平一直延伸到苏南敌后和安徽省境内的长江沿岸,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六个兵站派出机构。他还利用当地一支民间的煤业队担负兵站的交通运输工作,使前后方的兵站交通联络畅通无阻。
  从1934年张元寿任中央苏区军总供给部审计科长、军需特派员,和自1938年任新四军总兵站站长以来,他经手的粮、钱、物不知其数,但他从不多占一分一毫。1938年二三月间,上海红十字会到安徽歙县岩寺慰问新四军,发现新四军总兵站负责人张元寿的衣着竟是那样简朴,回去后,就派人给张元寿送来一件上等料子的大衣和两个镶着宝石的戒指。张元寿对送物资来的人说:“他们的心意我收下,但这大衣和戒指我不能收;我们共产党人要的是革命,不能陶醉于金钱。”“如果送给我们部队的筹款我们再多也收下,并表示十分感谢。”这位送礼的人连连点头称是,只好把东西拿回去了。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撤退到泾县石井坑,张元寿调任二师五旅担任参谋长。1943年秋天,五旅与路西分区合并,张元寿仍任参谋长。当时路西的三角斗争(即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日伪的斗争)形势极为复杂,部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军事清乡”和“政治清乡”,除巩固了原有阵地外,把武装斗争推向了敌占区。但第二年秋末,日军又集中了近万人的兵力,分数路向路西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斗争环境极其残酷。国民党军桂系一七一师又分两路暗中配合日军潜进根据地边沿,伺机进犯。张元寿奉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了路西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奉命“北移山东”。1947年初,中共-决定将山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张元寿任军副参谋长,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参加了鲁南、宿北、莱芜等重大战役,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2月23日,莱芜战役的炮火硝烟还未散尽,张元寿等乘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一辆中吉普车从司令部出发,疾风电闪般地向周村一带驶去,他们是去查看敌人遗弃的、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情况,以便及早地整理出来补充部队的需要。突然,“嘟、嘟、嘟”一阵0声从空而降,原来是天空中盘旋的敌机在吉普车上空投下一串串炮弹。吉普车急忙刹住,车内的张元寿已中弹负伤,鲜血直淌。警卫员要背他下车,他挥手说:“你们快快找隐蔽所……别……管……我……”只听见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张元寿的鲜血流淌在齐鲁大地上。
  在成千上万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革命军人中,有的是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指挥员,有的是驰骋疆场、一往无前的普通一兵,有的是长于鼓舞人们斗志的政治工作者,也有的是专跟吃、穿、用打交道的后勤干部,张元寿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为前线,一心为部队操劳的后勤干部,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崇敬,他的英名与日月同辉。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